精通金融数据分析的pandas实践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Mastering pandas for Finance》是一本面向金融领域专家和数据分析师的指南,深入讲解如何运用Python的pandas库进行金融数据分析。本书涵盖pandas的数据结构与操作、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清洗、数据导入与导出、数据聚合与分组、数据透视表、数据合并与连接、数据可视化、金融数据分析应用、性能优化和实战项目等关键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并通过实际金融案例练习巩固学习内容。本书附带的源码文件将提供丰富的实例以供读者在自己的项目中应用。 Mastering pandas for Finance源码

1. pandas基础操作

panda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Python数据分析库,它提供了快速、灵活且表达式丰富的数据结构,旨在使“关系”或“标签”数据的操作变得既简单又直观。在pandas中,主要的数据结构是 Series (一维数据结构)和 DataFrame (二维数据结构),它们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数值、布尔值、日期和时间序列以及分类数据。

1.1 环境准备与安装

在开始使用pandas之前,确保你的Python环境已经安装了pandas库。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安装:

pip install pandas

安装成功后,你可以通过以下Python代码导入并测试pandas是否正常工作:

import pandas as pd
print(pd.__version__)

1.2 基本数据结构介绍

Series对象

Series 是pandas中的一个一维数组结构,它由一组数据(各种NumPy数据类型)以及一组与之相关的数据标签(即索引)组成。

import pandas as pd

# 创建一个简单的Series对象
s = pd.Series([1, 3, 5, np.nan, 6, 8])

print(s)

输出的 Series 对象会显示一个带有默认整数索引的数组。

DataFrame对象

DataFrame 是pandas中的二维标签数据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表格型的数据结构,有行索引和列索引。

# 创建一个简单的DataFrame对象
df = pd.DataFrame({'A': [1, 2, 3], 'B': [4, 5, 6]})

print(df)

输出的 DataFrame 对象会展示两列数据,分别对应列标签 A B

通过这些基础操作,你可以开始探索pandas提供的各种数据处理功能,逐步深入掌握数据操作的技巧。下一章节我们将介绍时间序列分析,这是数据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涉及到时间相关的数据,例如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天气变化等。

2.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是数据分析和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技术的发展,时间序列分析在股票市场预测、经济指标分析、天气预报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节首先介绍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然后重点讲解时间序列的数据结构以及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

2.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

2.1.1 时间序列的定义

时间序列是一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点,这些数据点通常是以等时间间隔采样。在pandas中,时间序列通常是用索引来表示,索引是 DatetimeIndex 类型。时间序列分析的目标是通过历史数据对未来某个时间点的数值进行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在很多情况下都会用到,比如:

  • 经济学家会利用历史的GDP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
  • 金融分析师会根据历史股价数据来预测股票走势。
  • 市场研究者会利用历史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销售趋势。

2.1.2 时间频率和偏移量

时间频率(Frequency)是指时间序列中每个数据点所代表的时间间隔,比如日数据、周数据、月数据等。pandas中可以通过 DateOffset Timedelta TimeDeltaIndex 来处理时间频率和偏移量。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重新采样和频率转换。

例如,若需要将日数据转换为周数据,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示例时间序列
dates = pd.date_range('***', periods=10)
ts = pd.Series(np.random.randn(10), index=dates)

# 将日频率转换为周频率
weekly_series = ts.resample('W').mean()

在这个例子中, .resample('W') 是按照周频率进行重采样, .mean() 是计算每个时间窗口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常用于经济数据和股票数据的分析。

2.2 时间序列的数据结构

2.2.1 Period对象

Period 对象在pandas中代表一个时间区间。它和 Timestamp 对象不同, Timestamp 代表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 Period 代表的是一个时间区间。 Period 对象对于处理特定周期的时间序列数据非常有用,比如年度、季度、月度等。

# 创建一个表示2021年的Period对象
p = pd.Period(2021, freq='Y')
print(p)  # 输出: 2021

# 通过Period创建时间序列
period_series = pd.Series(np.random.randn(10), index=pd.period_range('2021', periods=10, freq='M'))

在这段代码中, pd.period_range 创建了一个时间区间序列,这个序列的频率被设置为每月。

2.2.2 Timestamp对象

Timestamp 对象代表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与 Period 对象不同,它不表示一个时间区间。 Timestamp 在pandas中广泛应用于表示时间序列数据的具体时刻,它可用于创建或与 DatetimeIndex 一起使用,用于索引时间序列。

# 创建一个Timestamp对象
timestamp = pd.Timestamp('2021-01-01')

# 将Timestamp对象用作索引
timestamp_index = pd.DatetimeIndex([timestamp, pd.Timestamp('2021-01-02')])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 DatetimeIndex ,其包含了两个时间戳。这是时间序列数据中常见的数据结构,尤其是在处理不同频率的时间序列时。

2.3 时间序列数据处理

2.3.1 重采样和频率转换

重采样(Resampling)和频率转换是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常见操作,用于将时间序列数据从一个频率转换到另一个频率。pandas中的 resample 方法允许我们按照不同的时间频率对数据进行分组和聚合计算。

# 示例:将每分钟的股票数据转换为每日平均数据
data = pd.read_csv('stock_prices.csv', index_col='Date', parse_dates=True)
daily_data = data.resample('D').mean()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使用 pd.read_csv 读取了股票价格数据,并使用 parse_dates=True 参数将日期列解析为 DatetimeIndex 。然后,我们使用 .resample('D') 将数据按照日频率进行分组,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2.3.2 时间区间与时间段

时间段(Time span)是pandas中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时间区间表示方法。时间段( Timedelta )可以表示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而时间段索引( TimedeltaIndex )则用于表示一系列的时间段。

# 创建时间段
td = pd.Timedelta('2 days 2 hours')

# 创建时间段索引
td_index = pd.TimedeltaIndex(['1 days', '2 days', '3 days'], unit='D')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Timedelta 对象来表示一个时间段,接着创建了一个 TimedeltaIndex 来表示一系列时间段。时间段对于表示时间差异和执行时间序列分析非常有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时间序列的高级处理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

3. 数据清洗方法

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任何数据分析或数据科学项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质量。由于数据往往来源于不同的数据源,包含的格式和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清洗数据成为首要任务。本章将详细探讨pandas在数据清洗方面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3.1 缺失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数据集中存在缺失值的情况。这些缺失值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如数据收集过程中的遗漏、数据传输错误或数据损坏等。

3.1.1 检测缺失数据

pandas为检测缺失数据提供了简单直接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使用 isnull() notnull() 函数。这些函数会返回一个布尔型的Series或DataFrame,其中 True 表示缺失值, False 表示非缺失值。

import pandas as pd

# 创建一个包含缺失值的DataFrame
data = {'A': [1, 2, None, 4],
        'B': [5, None, 7, 8],
        'C': [9, 10, 11, None]}
df = pd.DataFrame(data)

# 检测缺失值
missing_values = df.isnull()
print(missing_values)

3.1.2 缺失数据填充方法

处理缺失数据的常见方法包括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行或列,以及使用统计方法或特定值填充缺失值。

# 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行
df_dropped = df.dropna()

# 用列的均值填充缺失值
df_filled_mean = df.fillna(df.mean())

表格是一个数据集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用一个表格来说明不同方法填充缺失值对数据集的影响。

| 方法 | 描述 | |------------------|--------------------------------------------------------------| | 删除行 | 直接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行,这种方法简单但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 | | 填充均值/中位数 | 使用数值型特征的均值或中位数填充缺失值,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 | 使用常量填充 | 用一个特定的值(例如0或平均值)填充缺失值,适用于分类数据。 | | 使用前一个值 | 用缺失值前一个非缺失值填充,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 | | 使用预测模型 | 使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缺失值,适用于数据量大且重要特征缺失的情况。 |

在处理缺失数据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产生不同的影响。

3.2 数据去重与标准化

数据去重和标准化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步骤。在数据分析中,重复的数据不仅会增加存储负担,还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2.1 数据去重技术

pandas提供了 duplicated() 函数来检测DataFrame中的重复数据,以及 drop_duplicates() 函数来移除重复的数据行或列。

# 检测重复数据
duplicates = df.duplicated()

# 删除重复数据
df_deduplicated = df.drop_duplicates()

3.2.2 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

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的过程。标准化(Standardization)通常指的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如0到1或-1到1。归一化(Normalization)通常指的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符合正态分布。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MinMaxScaler

# 使用标准化方法
scaler_standard = StandardScaler()
df_standardized = scaler_standard.fit_transform(df)

# 使用归一化方法
scaler_minmax = MinMaxScaler()
df_normalized = scaler_minmax.fit_transform(df)

数据去重和标准化之后,我们可以使用mermaid流程图来表示数据处理的逻辑流程。

flowchart LR
    A[原始数据] -->|检测重复| B[检测重复]
    B -->|删除重复| C[去重后的数据]
    A -->|标准化| D[标准化后的数据]
    A -->|归一化| E[归一化后的数据]

在数据清洗的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会影响数据分析的质量和准确性。通过检测和处理缺失数据、去重和标准化,我们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步骤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数据导入与导出技术

在处理和分析数据时,能够高效地导入和导出数据是至关重要的。Pandas 提供了多种方法用于读取和保存数据,包括从常见的CSV和Excel文件,到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并提供最佳实践和性能优化技巧。

4.1 数据读取方法

Pandas 提供了 read_csv read_excel 等多种读取数据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将数据从不同的源导入到DataFrame中。

4.1.1 读取CSV和文本文件

CSV(逗号分隔值)是数据交换的一种常见格式,Pandas通过 read_csv 函数来读取CSV文件。

import pandas as pd

# 读取CSV文件
df = pd.read_csv('file.csv')

# 查看前几行数据
print(df.head())

在上述代码中, read_csv 函数将CSV文件中的数据读取到DataFrame对象中。你可以指定 sep 参数来改变字段的分隔符, header 参数用来指定哪一行作为列名。

4.1.2 读取Excel文件

Excel是另一种常见数据格式,Pandas通过 read_excel 函数来读取Excel文件。

# 读取Excel文件
df = pd.read_excel('file.xlsx')

# 查看前几行数据
print(df.head())

read_excel 支持读取 .xls .xlsx 两种格式的Excel文件,通过 sheet_name 参数可以读取特定的工作表。

4.2 数据存储技术

将处理好的数据保存到不同的格式中也是数据分析工作的一部分。Pandas支持多种数据存储格式,包括CSV和数据库。

4.2.1 数据存入CSV格式

将数据存储为CSV格式非常简单,使用 to_csv 方法即可。

# 将DataFrame存入CSV文件
df.to_csv('output.csv', index=False)

to_csv 方法的 index 参数用于控制是否将行索引写入到CSV文件中。

4.2.2 数据存入数据库

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Pandas提供了 to_sql 函数。

from sqlalchemy import create_engine

# 创建数据库引擎
engine = create_engine('sqlite:///example.db')

# 将DataFrame存入数据库表中
df.to_sql('my_table', con=engine, if_exists='replace')

在上述代码中, to_sql 方法将DataFrame存储到SQLite数据库中。 if_exists 参数控制了如果表已存在时的行为: replace 会替换现有表, append 会在现有表中添加数据。

4.3 数据导入导出的最佳实践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如何高效导入导出数据成为了性能优化的关键。

4.3.1 大数据处理技巧

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可以使用 chunksize 参数来分块读取数据。

chunk_list = []
chunk_size = 10000

for chunk in pd.read_csv('large_file.csv', chunksize=chunk_size):
    # 对每个数据块进行处理
    chunk_list.append(chunk)

通过分块读取,可以避免一次性将大文件全部加载到内存中。

4.3.2 数据导入导出的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用适当的数据类型。

# 读取CSV时,显式指定数据类型
dtypes = {'column1': 'int64', 'column2': 'float64'}
df = pd.read_csv('file.csv', dtype=dtypes)

在上述代码中,通过指定 dtype 参数,确保了每个列按照预期的数据类型读取,有助于减少内存使用并提高处理速度。

此外,对于导出到数据库的操作,合理使用索引和约束条件可以显著提高数据插入的速度。

本章详细介绍了Pandas在数据导入和导出方面的多种技术,包括读取CSV、Excel文件和存储数据到CSV、数据库的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掌握这些技术和最佳实践,对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

5. 数据聚合与分组计算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数据集进行聚合和分组计算的情况。这些操作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角度理解数据,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做准备。本章节将深入探讨pandas中的聚合函数使用和分组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一些高级的聚合技巧。

5.1 聚合函数的使用

5.1.1 常用聚合函数介绍

在pandas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内置的聚合函数来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这些函数包括但不限于 mean() sum() count() min() max() std() 等,分别用于计算均值、总和、计数、最小值、最大值和标准差。

import pandas as pd

# 示例数据
data = {'A': [1, 2, 3, 4, 5],
        'B': [10, 20, 15, 25, 30]}
df = pd.DataFrame(data)

# 使用聚合函数计算
mean_value = df.mean()  # 计算均值
sum_value = df.sum()    # 计算总和
count_value = df.count()  # 计算非空值的数量
min_value = df.min()    # 计算最小值
max_value = df.max()    # 计算最大值
std_value = df.std()    # 计算标准差

print("均值:\n", mean_value)
print("总和:\n", sum_value)
print("计数:\n", count_value)
print("最小值:\n", min_value)
print("最大值:\n", max_value)
print("标准差:\n", std_value)

在本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简单的DataFrame,然后使用了多种内置的聚合函数来计算其均值、总和、计数、最小值、最大值和标准差。这些操作为我们提供了数据集的基本统计信息。

5.1.2 自定义聚合函数

除了使用内置的聚合函数,pandas还允许我们自定义聚合函数,以执行更复杂的计算。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函数来计算数值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def max_min_difference(group):
    return group.max() - group.min()

# 对DataFrame的列进行自定义聚合
df_diff = df.agg(max_min_difference, axis=0)
print("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n", df_diff)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max_min_difference 的函数,它接收一个分组,并返回该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然后,我们使用 agg 方法应用这个函数,并设置 axis=0 来指定沿着列进行操作。结果将显示每个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5.2 分组数据处理

5.2.1 分组方法groupby

groupby 是pandas中非常强大的一个方法,它允许我们根据一个或多个键对数据进行分组,并对每个分组应用聚合函数或其他操作。

# 根据列'A'的值对数据进行分组
grouped = df.groupby('A')

# 对每个分组应用聚合函数
grouped聚合 = grouped.mean()
print("按'A'列分组的均值:\n", grouped聚合)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根据列 'A' 的值对数据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分组的均值。 groupby 方法创建了一个GroupBy对象,我们可以对这个对象应用聚合函数,如 mean() ,来得到每个分组的统计信息。

5.2.2 多级分组和应用实例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多个键进行分组。这可以通过向 groupby 方法传递一个键的列表来实现。

# 多级分组:根据列'A'和'B'的值对数据进行分组
multi_grouped = df.groupby(['A', 'B'])

# 对每个分组应用聚合函数
multi_grouped聚合 = multi_grouped.sum()
print("按'A'和'B'列分组的总和:\n", multi_grouped聚合)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根据列 'A' 'B' 的值对数据进行多级分组,并计算每个分组的总和。多级分组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细致的数据分析。

5.3 数据聚合的高级技巧

5.3.1 聚合与变换的结合

聚合与变换结合使用可以让我们在对数据进行聚合的同时,进行一些额外的计算。例如,我们可以先对数据进行变换,然后计算变换后的数据的总和。

# 定义一个变换函数
def transform_function(group):
    return group - group.mean()

# 使用transform进行变换
transformed_df = df.groupby('A').transform(transform_function)

# 计算变换后的数据的总和
sum_transformed = transformed_df.sum()
print("变换后的数据总和:\n", sum_transformed)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变换函数 transform_function ,它接收一个分组,并返回该组减去其均值后的结果。然后,我们使用 groupby transform 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组和变换。最后,我们计算变换后的数据的总和。

5.3.2 分组后的聚合结果处理

在完成分组聚合后,我们可能需要对聚合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排序、过滤或合并。

# 对分组聚合结果进行排序
sorted_grouped聚合 = grouped聚合.sort_values(by='A', ascending=False)
print("按'A'列排序的分组聚合结果:\n", sorted_grouped聚合)

# 过滤聚合结果
filtered_grouped聚合 = grouped聚合[grouped聚合['B'] > 15]
print("过滤后的分组聚合结果:\n", filtered_grouped聚合)

# 合并聚合结果
combined_grouped聚合 = pd.concat([grouped聚合.head(), grouped聚合.tail()])
print("合并后的分组聚合结果:\n", combined_grouped聚合)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对分组聚合结果按照列 'A' 进行降序排序。然后,我们过滤出聚合结果中 'B' 列大于15的记录。最后,我们使用 pd.concat 将聚合结果的前几条记录和后几条记录合并起来。

通过本章节的介绍,我们了解了pandas中数据聚合和分组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一些高级技巧。这些知识对于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特别是进行金融数据分析时,是非常有用的。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数据透视表的应用,它是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用于交叉分析和展示数据。

6. 数据透视表应用

6.1 数据透视表的基本概念

6.1.1 透视表定义和用途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用于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汇总和交叉分析。它允许用户快速组织、汇总和探索大型数据集中的关键数据,以发现数据间的关系或趋势。在Excel中,它是一种常用的图表工具,而在使用pandas时,我们则依赖于其提供的pivot_table函数。

6.1.2 透视表的结构与操作

一个透视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 行标签(Row Labels) :用于展示分类数据,可以是不同级别的汇总。
  • 列标签(Column Labels) :与行标签类似,用于展示另一个维度的分类数据。
  • 值(Values) :透视表显示的汇总数据,通常为统计数值,如求和、平均值等。
  • 总计(Totals) :对行或列进行汇总的结果。

透视表的操作通过指定索引(index)、列(columns)、值(values)和聚合函数(aggfunc)来执行。pandas中的pivot_table方法可进行这些操作:

import pandas as pd

# 示例数据
data = {
    'Date': ['2023-01-01', '2023-01-01', '2023-01-02', '2023-01-02'],
    'Product': ['A', 'B', 'A', 'B'],
    'Sales': [100, 150, 200, 250]
}
df = pd.DataFrame(data)

# 创建透视表
pivot = pd.pivot_table(df, index='Date', columns='Product', values='Sales', aggfunc='sum')

print(pivot)

执行以上代码将创建一个按日期为行标签,产品为列标签,并计算每种产品每天的销售总额的透视表。

6.2 构建和定制透视表

6.2.1 使用pivot_table函数

pivot_table 是pandas中构建数据透视表的核心函数。通过不同的参数设定,可以定制透视表的每一部分。

除了上文提及的 index columns values aggfunc 参数外, pivot_table 还提供了诸多其他选项来应对复杂的数据分析需求。比如可以使用 fill_value 参数来设定缺失值填充,使用 margins margins_name 来添加小计和总计行或列。

6.2.2 自定义透视表

自定义透视表可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比如,可以使用 MultiIndex 来创建多级索引的透视表,从而进行更复杂的多维度分析。

# 使用MultiIndex创建多级索引透视表
index = pd.MultiIndex.from_tuples([('2023-01-01', 'A'), ('2023-01-01', 'B'), ('2023-01-02', 'A'), ('2023-01-02', 'B')])
pivot_multi = pd.pivot_table(df, index=index, values='Sales', aggfunc='sum')

print(pivot_multi)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 MultiIndex 来创建一个具有更复杂行标签的透视表。

6.3 透视表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6.3.1 数据交叉分析与展示

透视表常用于数据的交叉分析,即分析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零售业中产品类别与销售区域的交叉分析。

6.3.2 透视表在金融中的实战案例

在金融领域,数据透视表可用于投资分析、市场研究和风险评估等场景。例如,分析不同投资组合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收益表现。

# 假设数据集包括股票代码、日期和收益率
stock_data = {
    'Stock': ['AAPL', 'GOOG', 'AAPL', 'GOOG'],
    'Date': ['2023-01-01', '2023-01-01', '2023-01-02', '2023-01-02'],
    'Return': [0.02, 0.01, 0.03, -0.01]
}
df_stock = pd.DataFrame(stock_data)

# 构建透视表查看不同股票在不同日期的收益
pivot_stock = pd.pivot_table(df_stock, index='Date', columns='Stock', values='Return', aggfunc='mean')

print(pivot_stock)

执行以上代码,将得到一个透视表,直观地展示了AAPL和GOOG股票在两个不同日期的平均收益率。

通过这种方式,数据分析师可以迅速地从多维度分析大量复杂数据,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Mastering pandas for Finance》是一本面向金融领域专家和数据分析师的指南,深入讲解如何运用Python的pandas库进行金融数据分析。本书涵盖pandas的数据结构与操作、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清洗、数据导入与导出、数据聚合与分组、数据透视表、数据合并与连接、数据可视化、金融数据分析应用、性能优化和实战项目等关键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并通过实际金融案例练习巩固学习内容。本书附带的源码文件将提供丰富的实例以供读者在自己的项目中应用。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Master pandas, an open source Python Data Analysis Library, for financial data analysis About This Book A single source for learning how to use the features of pandas for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Explains many of the financial concepts including market risk, options valuation, futures calculation, and algorithmic trading strategies. Step-by-step demonstration with interactive and incremental examples to apply pandas to finance Who This Book Is For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financial modeling, and trading, or simply want to learn how Python and pandas can be applied to finance, then this book is ideal for you. Some knowledge of Python and pandas is assumed. Interest in financial concepts is helpful, but no prior knowledge is expected. In Detail This book will teach you to use Python and the Python Data Analysis Library (pandas) to solve real-world financial problems. Starting with a focus on pandas data structures, you will learn to load and manipulate time-series financial data and then calculate common financial measures, leading into more advanced derivations using fixed- and moving-windows. This leads into correlating time-series data to both index and social data to build simple trading algorithms. From there, you will learn about more complex trading algorithms and implement them using open source back-testing tools. Then, you will examin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value of options and Value at Risk. This then leads into the modeling of portfolios and calculation of optimal portfolios based upon risk. All concepts will be demonstrated continuously through progressive examples using interactive Python and IPython Notebook. By the end of the book, you will be familiar with applying pandas to many financial problems, giving you the knowledge needed to leverage pandas in the real world of finance.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1. Getting Started with pandas Using Wakari.io Chapter 2. Introducing the Series and DataFrame Chapter 3. Reshaping, Reorganizing, and Aggregating Chapter 4. Time-series Chapter 5. Time-series Stock Data Chapter 6. Trading Using Google Trends Chapter 7. Algorithmic Trading Chapter 8. Working with Options Chapter 9. Portfolios and Risk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