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编程仿真4fsk调制和非相干解调系统_如何降低系统成本,看好光纤激光主动偏振控制技术...

作者

尤阳1,2,漆云凤1*,何兵1,沈辉1,邹星星1,刘美忠1,2

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

在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合成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全保偏器件组成的保偏放大器进行相干合成。但是,大功率的保偏器件价格比较昂贵,工艺较为复杂,如果对系统实施全保偏器件搭建,构造系统的成本将会成倍地提高。

因此,如果能够将低功率的前级保偏器件与高功率的后级非保偏器件结合,通过偏振控制方法在输出端实现高消光比的激光输出,就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

01

主动偏振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主动偏振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探测器对激光输出的偏振误差进行探测,再将这些误差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送入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算法控制器中,利用一些优化算法产生误差补偿信号,反馈至偏振控制器中。偏振控制器通过控制光纤中激光的方位角或延迟量实现消除偏振态误差的目的。

在非保偏光纤中,造成偏振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光纤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

内部因素包括由材料缺陷导致的残余应力双折射,由制作工艺缺陷导致的波导形状双折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如受压、扭绞、震动、弯曲等机械应力,其导致的不规则双折射将会对光纤链路引入很大的偏振噪声。

在大模场光纤中,不同模式的偏振特性不同,此时,增益光纤的光增益同样会对光纤中光的偏振态造成较大的影响。上述原因引起的偏振态变化或退化,会导致相干合成效率下降。而运用偏振控制技术,消除光纤链路中的偏振噪声,稳定光纤中光的偏振态,是获得成本低廉、高消光比输出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主动偏振控制技术得到了较为高速的发展,完成了从低功率低消光比向较高功率较高消光比的转变,并且保持了较好的光束质量。制约输出功率继续提高的因素主要是器件的损伤阈值比较低;而制约偏振度继续提高的因素主要是控制算法没有得到完善。因此,研究主动偏振控制技术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实现偏振态控制后,可以运用相位控制技术,对其进行锁相,用于相干合成,以进一步提高激光的输出功率。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