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压互感器型号_如何提高城乡10kV线路损耗管理

本文探讨了10kv线路和低压线损的主要构成,提出岗位组织管理、技术性管理和技术措施三大降损策略。通过优化计量管理、调整负荷、补偿技术、线路改造与变压器操作,旨在提升效率并打击窃电行为,有效降低线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9e932bf3a22c21639f3a85e9ab9fa56.png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才能有效降损而不反弹?城乡供电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降低线损的经验,本文总结整体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及管理观点。

1 分析10kv线路损耗主要构成

(1)不明损耗:

指其变化不一、数量不明,难以用仪表和计算方法测算确定,而只能由每月实抄的电能量统计确定的损耗(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之差),如用户窃电、电网漏电、抄表核算差错及计量表计误差等造成的损耗。

(2)可变损耗:

指与电网中的负荷电流有关且随其变化而变化的损耗(线路导线中的线损、变压器绕组中的铜损、计量和监视表计电流线圈及电流互感器的损耗等)。

(3)不变损耗(固定损耗):

与电网中的负荷电流无关,且不随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损耗(变压器的铁损、电容器的介质损、计量和监视表计电压线圈铁心中的损耗等)。

2 分析低压线损耗的原因

(1)季节性用电负荷过重:

我们以乡镇用电为例,在夏秋两季农忙和农灌排涝期间,变压器处于满负荷(有时是超负荷)运行,而到了用电淡季,有些台变只有几十户纯照明用户,抵不上有些城里一户家庭的用电量,用电量越少,使许多线路常处于低载,导致线损大。

(2)供电半径长且线径小:

按照理论数据计算,一般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应设计在500至800m以内,线径应选择35mm以上,低压损耗才能达12%以下,电压质量才能符合标准,而笔者从几台线损偏高的台变来看,线路都较远,最远的达1700m。而且在线路的末端还使用不少的线径在25mm及以下的导线,这是影响线损和电压质量的又一原因。

(3)线路超负荷工作严重:

很多地方往往受电网改造规划仓促,资金有限等情况影响,因陋就简,利用原有的材料和老型号的设备。这些高耗能电力传输产品,设备自身耗电多,致使线损高。这种超负荷的输电运转,一方面容易造成线路的短路,另一方面增加了低压线的损耗。

3 如何提高降损管理

(1)岗位组织管理:

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全所计量装置的运行事项,计量柜最好采用防窃电专用箱,铅封要防撬、防仿制,在计量柜前后门上还必须要加贴统一格式的纸封条,由专责管理人亲笔写上装、拆封条的原因、参与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一目了然,杜绝人为作弊现象。

健全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并严格执行,为降损注入动力,供电企业人员制定严格的线损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以10kv理论线损计算数据为依据,制定线损指标到线,责任到人,考核经济指标与工资挂钩,在通过调研掌握各输配电线路问题的基础上,以每个电压等级、每条线、每个台区为基础,计算出线损并与近期和往年线损进行科学比较分析,从而确定相应合理范围的综合线损率考核指标和分压、分线、分台区降损率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考核管理办法,细化考核范围、工作责任和奖惩规定,责任到人,严格兑现奖惩。

对配电变压器总表计量装置逐台建立档案,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校、轮换制度,对大工业用电户,随时掌握其用电负荷的变化与所计量电能是否相符。

加强抄表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业务素质。每月在抄10kv配电变压器总表时应尽量做到与变电所关口电能表同步,减少人为因素误差。

合理投切排涝、农灌专用变压器,调整“大马拉小车”及超负荷运行的变压器,力求使配电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状态。

公司应开展反窃电,加强对计量装置的定期检验和巡视。随着科技知识的普及,窃电的手法五花八门,供电企业应加强巡视,依托科技手段稳、准、狠地开展反窃电,以减少电能的损失,降低压线损,坚决杜绝任何窃电现象,发现一次,严厉打击一次,决不姑息,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经常组织运行人员在负荷高峰期或夜间对计量装置进行检查,特别要注意观察电流互感器的一、二次接线桩头是否接触良好,以及表计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2) 技术性管理:

首先必须要对该条10kv线路进行理论线损的计算,通过收集10kv线路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然后运用理论线损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一个最佳理论线损率,为开展线损的定性、定量分析及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当10kv线路网络结构己经成型后,某些运行参数也已相对固定下来(运行电压,导线的直径、长度,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等),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技术管理措施。

一是:调整用户负荷,对大工业用户一定要实行峰谷电价,鼓励用户夜间用电,通过经济杠杆来拉动谷期电能量。二是:增加电容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减少10kv线路上输送的无功电流。根据整条线路上的配电变压器励磁无功功率,补偿容量取其总无功功率的10%~20%,在10kv线路上分散安装补偿电容器组,安装地点选在10kv线路的主干线上距电源点2/3处,也可考虑在变压器侧安装随器补偿电容器组。当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在100kv及以上时,要在低压配电柜侧安装补偿电容器组,功率因数应尽量提高到0.85~0.95。努力做到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固定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的目的。在考虑安装补偿电容器组之前,一定要经过仔细测算,电容补偿容量不宜过大,防止轻载运行时无功电流倒送,反而增加线路损耗。三是:充分利用农村电网技术改造的机会,对不合理的10kv线路进行改造,减少迂回供电线路,缩短10kv线路供电半径,适当提高导线截面积,将10kv配电变压器逐步更换为s9,s11系列等新型变压器,从而达到降损目的。四是合理调节变电所主变压器分接开关,将10kv母线电压控制在10.0~10.7kv,尤其要在负荷高峰期间将10kv电压调至上限,当负荷处于谷期段时将10kv电压调至下限,从而达到减少固定损耗的目的。五是: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电缆线,至总表计量装置间应尽量缩短,最长不超过10m,要采用铠装铜芯电缆,且两端用铜接线端子连接。严把安装计量装置的质量关,坚决淘汰老型号电能表。要根据低压侧负荷容量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电流在正常运行时,应尽量为其额定电流的2/3左右,最小不得低于1/3。六是:早日实现电力载波抄表,可以考虑先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安装远程抄表系统,通过10kv线路耦合与变电所关口电能表相配合,利用微机监控。这样,能够做到实时抄表,远程监测,准确掌握电能计量表计运行情况。

(3)技术措施:

根据电压情况适时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用电负荷大时,调高电压,这样线路电流的损耗就会减少。同时改变电容器的安装方式,原10 kv变压器的电容器安装在变压器低压侧的开关柜里,这种补偿是对上补偿,对线路中端和末端不起作用,该供电所采取在线路中、末端安装补偿器和用户随机补偿的方式,提高了线路的电压质量和功率因数。

实施下火线差别化安装。以前农网改造时,使用的下火线是同一种规格。根据电能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的理论,同一截面的下火线带3个用户与带10个用户产生的电能损耗是不一样的。

调整变压器容量。原来有些公用变压器兼供动力电,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动力用户停产,造成变压器容量闲置,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增加了变压器空载损耗。为了提变压器的负载率,减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该所根据每个台区的实际用电量调整变压器。

尽量做到三相负荷电流节点处平衡。判断配电变压器三相电流是否平衡,传统的方法是用钳型电流表在变压器低压二次侧测量三相电流。如果数值相近,就认为三相电流是平衡的。这种表面上的平衡,仍然可能存在较大的电能损耗,必须每个节点电流平衡才是低压电网的最佳运行状态。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加强了城乡10kv的线路损耗管理,不仅能有效地防范了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地节约了电能的输送成本,提高了电能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更能有效地促进生产与生活的健康发展。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制造业工厂中两条交叉轨道(红色和紫色)上的自动导引车(AGV)调度问题。系统包含2辆红色轨道AGV和1辆紫色轨道AGV,它们需完成100个运输任务。文章首先介绍了AGV系统的背景和目标,即最小化所有任务的完成时间,同时考虑轨道方向性、冲突避免、安全间隔等约束条件。随后,文章展示了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了轨道网络建模、AGV初始化、任务调度核心逻辑、电池管理和模拟运行等多个方面。为了优化调度效果,文中还提出了冲突避免机制增强、精确轨道建模、充电策略优化以及综合调度算法等改进措施。最后,文章通过可视化与结果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调度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和对自动化物流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研究人员及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制造业工厂中多AGV调度系统的开发与优化;②帮助理解和实现复杂的AGV调度算法,提高任务完成效率和系统可靠性;③通过代码实例学习如何构建和优化AGV调度模型,掌握冲突避免、路径规划和电池管理等关键技术。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和理论分析,还包括了可视化工具和性能评估方法,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GV调度技术。此外,文章还强调了任务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任务特征的动态调度策略,以应对高峰时段和卸载站拥堵等情况。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个使用MATLAB编写的基于FDTD(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了ABC(吸收边界条件)和正弦脉冲激励源,并附有详细的代码注释。文中首先介绍了关键参数的选择依据及其重要性,如空间步长(dx)和时间步长(dt),并解释了它们对算法稳定性和精度的影响。接着阐述了电场和磁场的初始化以及Yee网格的布局方式,强调了电场和磁场分量在网格中的交错排列。然后详细讲解了吸收边界的实现方法,指出其简单而有效的特性,并提醒了调整衰减系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描述了正弦脉冲激励源的设计思路,包括脉冲中心时间和宽度的选择,以及如何将高斯包络与正弦振荡相结合以确保频带集中。此外,还展示了时间步进循环的具体步骤,说明了磁场和电场分量的更新顺序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适合人群:对电磁波传播模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高校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FDTD方法及其具体实现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教学演示、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等领域,旨在帮助使用者掌握FDTD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建议:由于本文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建议读者提前熟悉相关背景知识,如电磁理论、MATLAB编程等。同时,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代码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