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生物学--我们对5G的生物影响知道多少?

(为了整理材料,做了自己的回答搬运,打扰勿怪)

作为一个曾经在芬兰待过两年的信号处理博士生,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我芬要丸?诺基亚时代的通信产业辉煌这么快就日薄西山,要被众民科取代成为国际笑柄了吗?不对啊,前两天还看到芬兰Elisa发布了第一个5G商用套餐的新闻。

但是当我收集完文献并详细阅读之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对这次事件无可置评,甚至无法选择立场。

无可置评,因为未知。

我想为了说明这事儿的前因后果,这篇回答应该从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谈起。因为本问题其实是一个古老问题在5G时代的扩展和延续:「基站/手机对人体有危害吗?」。



您肯定以为我要说这个问题弱爆了,十年前的科普问题。

然而对于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科学共同体的回答是:不知道,因为存在争论

当然更斟字酌句的回答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证据,证明接触射频场强度低于造成组织发热的限值,会产生不良健康后果。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了「国际电磁场计划」,以调查人体长期暴露在极低频电场和磁场中是否会危害健康,我国也曾经加入其中。最终该项目于2008年发布了评估结果与建议,上述黑体字来自相关结论。

对于这个结论,我可能要详细解释一下才能让大家感受到这些科学语言的严谨之美。



电磁辐射与射频标准

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电在传输,附近输电线和用电设备周围就会存在电场和磁场,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手机等电子产品。这些常用电子产品会产生电磁辐射,把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到空间。一般而言,电磁波的频率和强度越高,电磁辐射的能量就越大。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用户能体验到的电磁辐射可能来自于基站和手机。

因为电磁波在空间传输会遭遇能量衰减,WHO的研究结果显示,日常手机能够对人体造成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基站,也就是说5G/4G/3G网络中主要的电磁辐射来源,是手机。

当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时,可能会对人体产生热效应非热效应两种影响

热效应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了,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在使用,比如微波炉、太阳能热水器就是热效应的经典应用之一。通常热效应需要通过提升人体组织温度,来加热组织,从而影响人体健康。不知道大家平时注意过微波炉的功率没有,微波炉需要数百甚至数千瓦来发射电磁波,才能完成食物的加热。

热效应过高会对人体产生负面作用。那么如果我们要减弱热效应,就可以反向操作,限制功率指标。这也是目前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做的,当前世界上所有国家关于电磁功率的标准都是为了降低热效应对人类的影响而制定。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