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之穷,可能是物质的穷,亦可能是认知和心智的穷
1、总是外归因或者总是内归因,而不能很好的整合
外归因是你总能找到借口,这种借口可以是他人的,可以是家庭的,可以是社会的,可以是不可知的虚无主义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而忘记有时候是自己的问题。
内归因是凡事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而忘记有时候是外界的问题。
但正确的是: 我知道外界的一些问题,且知道外界很大程度的影响并塑造着我。
但是我不是去抱怨,我是想办法去解构,我是去寻找规律,我是去解决问题。
我承认自己的一些问题,但我也知道有些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类为自己。
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是的。因为人生本来就不那么简单,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
尤其是多数人生活的环境无法保持简单。
但偏偏麻烦的是人性讨厌复杂,所以总是极端,总是物极必反。
2、因为无法整合,所以被环境限制坐井观天而不是努力向上挣脱环境的束缚
比如他们会抱怨父母没有给与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资源。
比如他们会抱怨时代,抱怨身边的异性。
比如他们会陷入被迎合,被理解,被解救,索取的稀缺漩涡,去寻找个例,去寻找失败的普遍性的共鸣。
喜欢听和看那些不助于解决问题的心灵鸡汤。
而不是去研究为什么他们的父母是这样,自己如何不成为这样的父母
而不是去研究时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不同环境与阶层对待事情的认知和方法,以及更优秀的个体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而不是让自己更优秀去接触那些好的异性。 而不是静下心来审慎深入的思考和洞察。
3、然后在恶性循环的漩涡中耗尽一生
力量,被环境消耗,然后过度防备或者过度攻击。
接着被人和社会反弹,又加剧敏感,加剧没安全感,加剧索取。
讨厌社会,也被社会讨厌。
不断不断循环,不断不断的被削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