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操作臂动力学的羽毛球鞭甩挥拍原理

前言

首先,本文的目的并非挥拍教学,而是作为挥拍动作的一种检验方式。其次,作者并不是专业运动员,也不是物理、运动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科班学生,对动力学和关节、肌肉的机制的理解不一定准确,本文仅用于操作臂动力学原理和人体关节与骨骼的结构分析鞭甩挥拍的动作,结合诸多教练的教学理解,对提高发力效率和避免伤病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推导。

当我们学会了挥拍,在进行挥拍练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本文的理论对自己的挥拍动作与结果进行检验,检验自己的发力是否高效、为什么某些肌肉会酸、为什么某些关节会疼,等等。当然,出现一些酸痛的现象并非坏事,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如何高效地挥拍,我们也许就可以明确哪些位置发生酸痛是正常现象,哪些位置应该避免发生酸痛。

 

一、为什么要练好鞭甩挥拍

通过观察可知,球拍类、投掷类运动的发力都会用到鞭甩发力。以个人的理解,就是把脚步附近的关节或髋关节作为根节点,在身体的多个关节上以某种顺序施加角加速度的发力方式。因为运动项目中的球拍和投掷物的重量都不是很重,所以狭义地说,发力并不是要把他们举起来并支撑住,而是要让他们高效地加速。也就是说,发力任务并不是一个长时间的任务,而是一个短暂地、通过人体的运动末端(手)高效地加速到最大速度,此时发力任务已经结束了。那么广义的发力动作,除了加速这一任务之外,还包括加速前的准备框架(在球拍类的运动包括确认步和架拍),以及加速后保持末端速度的动作。一个好的准备框架能产生足够的发力空间,而一个好的鞭甩动作能减少身体结构给末端带来的阻碍,既能让末端顺畅地加速,又能减缓末端的减速过程。那么为什么这个过程那么重要呢?

众所周知,人体并不是一个在时间尺度上非常精确的仪器,球拍的线床、拍框、中杆也是。我们无法在每次击球时都做到加速到最高线速度时,球正好飞出线床。业余球友无法进行大量的练习使发力时机控制得更准确,所以个人认为,有一个原则会显得更加重要:宁可在加速结束后击球,也不要在加速结束前击球。

试想一个用手推玩具车的场景。我们在推动玩具车的过程中,发力,或者说让手加速的过程只有开始非常短的时间。在加速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带动着手笔直向前发力,可以让玩具车随着手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段可观的位移,也就是让玩具车达到了一个最大速度。随后,玩具车脱离了手部向前移动,会因为脱离了手的阻碍,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着较高的速度,直到摩擦等外界阻力让车缓缓减速到静止。力是让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非让物体运动的原因。只要我们在加速任务完成后,让玩具车畅通无阻地前行,道路就会不断延伸。同样地,对于球拍类运动来说,我们如果能让相关关节的发力方向更加高效,并且减少人体结构对手部的阻碍,就能获得一个发力集中、鞭甩充分的挥拍。

综上,对于击球来说,我们在加速的末期击球是比较好的选择。对于整个人体来说,每个关节也是如此:在近端关节到达加速末期之后,远端关节才随即来到加速末期(注意不是速度末期)。每个关节的旋转会带动所属骨骼和子关节的旋转,关节的角速度会给所属骨骼和子关节带来角速度,而同样地,这些子关节的独自旋转又继续给他们的子关节带来角速度,那么末端就会得到所有先前关节带来的角速度的加成,与中心为运动根部(通常是脚或髋关节)的运动半径相乘得到线速度,通过球在球拍上的反弹所用,把速度附加到球上。这个过程也就是平时常说的“传力”,而这个速度的传导也就是鞭甩挥拍的目的。

TODO:多关节角速度说明图

至此,我们可以说,挥拍前期发力的目的是,让从根部到运动末端之间的每个可加速的关节,尽可能地依次朝着击球方向加速到最大角速度。挥拍中期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运动末端的阻碍,保持较高的速度击中球。挥拍后期的目的是,击球后从运动末端到根部的肌肉依次放松,让关节依次减速泄力,并准备下一拍击球,进行步伐和举拍的连贯。从根部到运动末端的鞭甩链条如何确定,每个关节需要朝着什么方向旋转,这些问题都会在后续章节解释。

 

二、关节的加速方向

首先我们以右撇子为例(后文均以右撇子为例)大致描述一种原地发力比较完整的正手挥拍,从而找到鞭甩链条:击球前,以右脚为根部,准备蹬地;右脚蹬地后转向前方,右膝向前,右髋往前顶;随即左腿往走后方撇,引导腰腹产生反弓,通过卷腹恢复进行腰腹发力;展右肩,引导小臂微微向后倒,并提拉手肘小臂随着手肘的提拉进行外旋带动手腕,使球拍向后倒,随后小臂内旋、肩膀转动进行发力,把球拍往前推;后三指从微微放松到瞬间抓紧,以前两指为支点让拍柄成为杠杆,辅助球拍前推。我们可以大致认为沿途的关节有:脚趾/脚踝、膝盖、髋关节、腰腹相关关节、肩、肘、小臂、手腕、手指。注意这里有几个特殊的部位,在本文作为广义的“关节”进行分析。

1. 与腰腹相关的关节较多,不过因为都在脊椎附近,所以这些关节统称为“腰腹”;

2. 小臂也比较特殊,这是因为小臂由两根骨头连接,是自带自由度的骨骼结构,所以在本文也作为关节进行分析;

3. 手指由多个关节组成,不过参与发力的应该只有后三指的放松抓紧,所以把后三指也作为关节进行分析。

我个人认为,这个发力动作其实包含了加速之前的其他动作,而这些动作其实对加速的帮助并不直接,只是一种高效的使我们从肌肉放松状态转换到肌肉蓄力状态的方式,它们允许我们以放松的状态移动找球,在击球前的较短时间内才需要进行蓄力加速。这些前置动作也非常重要,只是在本文中不对其进行分析。真正对加速有贡献的动作,以及相关关节应该是:右脚蹬地;右髋前顶;腰腹卷腹恢复,取消反弓;肩膀向前旋转;小臂内旋。其它关节对加速的贡献非常小。后面会对鞭甩链条的每个关节进行逆向分析,为了让击球前的加速足够高效,并且避免某些方向旋转过度造成关节损伤,我们应该如何驱动这些关节进行运动。

TODO:T-Pose骨骼图

TODO:人体骨骼图

在说明关节如何运动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人体的运动平面。人体的运动平面分为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矢状面是平行于人体朝向和竖直方向的平面,冠状面是平行于竖直方向和侧向的平面,水平面则顾名思义平行于侧向和前向。挥拍的主要加速动作(上身动作)都是矢状面动作,而因为有侧身、转髋等动作,所以也伴随着一部分腰腹的冠状面动作,以及一部分下肢的水平面动作。后面的小节也会分析为何如此。

TODO:人体运动平面图

 

2.1 后三指——屈指发力

后三指的发力方向受到握拍姿势的限制,其实只能有抓紧握拍这一发力动作,相当于没有其他的自由度。当然,在反手挥拍时,后三指抓紧的发力动作并非朝着击球方向,意义也略有不同。

手指发力用到的应该是小臂的肌肉群。虽然手指的发力空间有限,但在大发力时,手指力量不足,无法在发力瞬间握紧球拍也可能导致球拍的姿态不稳定,导致击球不稳甚至球拍脱手,所以手指力量也不可忽视。

TODO:后三指发力动图

 

2.2 手腕——不参与加速,仅随小臂

虽然人们常对“断腕点杀”等动作津津乐道,但其实大部分动作是小臂和手指引导的,手腕参与的加速动作其实非常少。如果我们做T型姿势,然后把掌心朝前,我们会发现手腕的自由度如下:

1. 手腕可以进行上下微微浮动,类似手刀的动作,在这个自由度上运动会产生的角度在本文称为“俯仰角”,但快速地做这个动作容易受伤

2. 手腕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前后摇摆,类似扇巴掌的动作,在这个自由度上运动会产生的角度在本文称为“偏航角”,但快速地做这个动作极易受伤

3. 手腕几乎无法独立进行前后翻滚,只能借助小臂内旋进行前翻、小臂外旋进行后翻。

由此可见,手腕不参与加速,且在大发力时,需要固定“偏航角”。如果需要做封网或劈球等小发力动作时,可以借助“俯仰角”的自由度做微小的带动。

TODO:手腕自由度动图

 

2.3 小臂——正手内旋发力,反手外旋发力

小臂应该是挥拍动作中发力最频繁的部位,也是兼具肌肉和关节自由度的部位。当然由于这个自由度是两根骨头带来的,所以自由度较少:

1. 小臂可以进行一定范围的内旋外旋,类似转门把手的动作;虽然范围受限,但需要大范围旋转时会自然地带动肩膀旋转,所以不太容易受伤。

小臂内旋/外旋既是发力动作,也是让拍面转正的动作,在手臂动作中非常关键。这个动作会用到小臂的肌肉群。

TODO:小臂自由度动图

 

2.4 手肘——不参与加速,但可活动

手肘也是在错误的挥拍动作下,尤其是错误的反手挥拍动作下容易受伤的部位。自由度也比较少:

1. 手肘可以让小臂屈伸,在这个自由度上运动会产生的角度在本文称为“俯仰角”,但在这个方向发力容易让手肘过度屈伸,从而造成受伤

手肘没有办法在其他自由度独立运动,与发力相关的手肘运动实际上是肩膀带动的。在发力时不应该让加速方向与“俯仰角”相同,否则很容易让手肘过度屈伸。

手肘的“俯仰角”加速应该会用到大臂的肌肉群,所以如果大臂酸痛,那么手肘很有可能进行了发力,结果就是“甩大臂”。

TODO:手肘自由度动图

 

2.5 肩膀——展肩锁住两个自由度,顶肘和腰腹反弓带动加速

肩膀的自由度非常多,但不合理地使用肩膀也会导致肩膀或锁骨附近的疼痛。基于T型姿态,肩膀的自由度:

1. 水平面的旋转,类似扩胸运动的轨迹,在这个自由度上运动会产生的角度在本文称为“偏航角”,但这个方向上快速地过度运动容易过度旋转,造成关节和肌肉的拉伤

2. 冠状面的旋转,类似在身子侧边画半圆的轨迹,在这个自由度上运动会产生的角度在本文称为“俯仰角”,在这个方向上过度旋转也会造成疼痛,可以通过身体弯曲避免过度旋转,但这个方向本身无法提供挥拍加速;

3. 矢状面的旋转,类似走路摆臂的轨迹,这个自由度可以进行短频快的加速,在这个自由度上运动会产生的角度在本文称为“滚动角”。

一般我们做小臂内旋、外旋时,除了小臂本身的旋转以外,还附带着肩膀的矢状面旋转,这也就是所谓的“大臂带动小臂”。在挥拍时,我们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矢状面旋转,其方法就是让手肘微微往前顶,使小臂向后倒,以及腰腹的反弓辅助蓄力。另外,我们需要避免发力时的其他自由度旋转,其方法就是展肩锁住“偏航角”,以及顶肘后把肘的高度控制住,避免“俯仰角”太大导致大臂太靠近头部。

肩膀的加速应该是通过背阔肌、胸肌等身体上的肌肉进行的。

TODO:肩膀自由度动图

 

2.6 腰腹——卷腹加速

手臂的动作讲完了,现在讲到到身体躯干。前面说过,身体躯干的发力加速包括一些冠状面运动。腰腹的自由度也很多:

1. 矢状面的反弓和卷腹,类似后仰和弯腰的动作,可以在这个方向上进行反弓蓄力,然后卷腹加速,不过一般只在上手球时参与发力;

2. 冠状面的弯腰,类似往一侧拉伸腰部的动作,可以在这个方向上进行辅助蓄力;

3. 水平面的转腰,这个动作在上手球的发力空间很小,一般只在抽球和下手球时参与发力。

可以看到腰腹的自由度多,参与发力的空间也很大。腰腹力量属于核心力量,在多个动作都需要发力。如何在不同的击球姿势合理地取舍发力方向,是减少体力消耗和避免腰腹拉伤的关键。

前面说到,腰腹的反弓也会帮助肩膀的旋转加速,左腿的后拉也可以辅助腰腹反弓。而让冠状面、水平面的速度传导到末端,就需要髋关节的辅助了。

 

2.7 髋关节——顶髋加速、转髋辅助传导躯干速度

个人认为,髋关节是连接冠状面运动和矢状面运动的关键关节。当然,在如今的单打赛场上,半侧身、不转身的动作日益流行,这种发力方式极大地减少了髋关节的加速,也极大地减少了转髋带来的体力消耗。不过,认识髋关节如何加速依然非常重要。髋关节的自由度也很多:

1. 矢状面运动,类似向前抬腿、向后蹬腿的动作,通过向后蹬腿进行顶髋;

2. 冠状面运动,类似大字马的动作,或侧向踢腿,踝关节蹬地和转髋时辅助发力,方法为转换重心至左脚;

3. 水平面运动,应该是需要锁住的。

髋关节的加速需要大腿肌肉发力。

 

2.8 膝盖——不建议参与加速,缓震更重要

一般来说,膝盖只有一个自由度,就是矢状面的屈伸膝盖。小腿肌肉不够的话,不建议过度屈膝发力,起跳动作也需要讲究落地技巧,防止膝盖受伤。

 

2.9 脚——横脚蹬地

横脚蹬地的好处是脚的受力面积较大,减少脚趾关节附近的压强,并且让后脚跟和前脚掌的发力方向接近(存疑)。

 

后记

尚未完成,如有建议或疑问,欢迎指出。

 

参考资料

  1. 【张连营教练 头顶被动杀球】
  2. 【健身私教、运动康复、体态矫正必学(学完,你比私教更专业)】身私教、运动康复、体态矫正必学(学完,你比私教更专业)】
  3. 【刘辉教练教你能远离一切伤病的正确挥拍】

 

 

  • 9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