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技术
发布的第41篇学习笔记
我们终将上岸,阳光万里
工件的加工尺寸可以不绝对精确,工件的几何形状和个别面的相对位置也允许与圆或其他几何造型的理想形状有偏差。因此,必须检测形状的位置以及他们与规定数值的偏差。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与定义:延伸理解
工件几何要素的形位公差定义为区,如果该工件满足公差,则要素的任意一点都必须位于该区之内。
工件的几何要素可以命名为面,轴线等。
公差范围可以是:
—一个圆内的面
—两个同心圆之间的面
—两个平行线之间的面
—两个同轴圆柱体之间的面
一.形位公差概览及符号 (摘自GB1182~1184—80)(二)填写公差框格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形位公差值均以毫米为单位的线性值表示,根据公差带的形状不同,在公差值前加注不同的符号或不加符号,如图1-a、图1-b、图1-e所示。
2.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要求时,应在框格上方注明被测要素的数量,如图1-b所示。对被测要素的其他说明,应在框格的下方注明,如图1-a所示。
3.对同一被测要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差项目要求时,允许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框格的下方,如图1-d所示。
4.对被测要素的形状在公差带内有进一步的限定要求时,应在公差值后面加注相应的符号,见下表:
1.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应直接指向被测要素或其延长线,并且与相应轮廓的尺寸线明显错开,如图3-a所示。
2.被测要素为某要素的局部要素,而且在视图上表现为轮廓线时,可用粗点划线表示出被测范围,箭头指向点划线,如图3-b所示。
3.测要素为视图上的局部表面时,可用带圆点的参考线指明被测要素(圆点应在被测表面上),而将指引线的箭头指向参考线,如图3-c所示。
4.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应与相应轮廓尺寸线线对齐,如图3-d所示。
附:图4
标注位置受到限制时,可以用字母表示被测要素,如图4-b和图4-d所示。
(四)基准要素的标注
附:图5
形位公差标注中,基准要素用基准符号表示。基准符号如图5所示。
基准字母采用大写的英文字母,为避免引起误会,字母E、F、l、J、M、L、O、P、R不用。
1.基准字母的标注
1)基准标注中,无论基准符号的方向如何,基准字母都必须水平方向书写,如图5所示。
2)只有一个基准要素时,按图1-f填写。
3)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公共基准时,按图1-c填写
4)由三个要素组成基准体系时,应按优先次序从左到右填写,如图1-e所示。
2.基准符号的标注位置
不同的基准要素,基准符号的标注位置不同。
附:图6
1)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采用图6-a或图6-b所示的方法标注。
2)基要素为某要素的局部轮廓面,或是零件图上与某投影面平行的轮廓面时,可采用图6-c、d的方法标注。
3)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相应轮廓的尺寸线对齐,而且无论该中心要素是外表面还是内表面,基准符号都应位于尺寸线的外侧,如图6-e所示。
4)有时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可以代替尺寸线的一个箭头,如图6-e所示。
三.形位公差带及检测方法介绍
(一)形状公差和形状公差带
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公差带是限制单一实际被测要素的形状变动的区域。
1.直线度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直线度可分为:给定平面的直线度、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在给定平面内,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直线度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注:表示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 0.015mm,其公差带是在通过轴线的 任一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 t=0.015mm 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实际圆柱表面上的任一 素线必须位于此区域之内才是合格的。
(2)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
在给定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直线度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1)给定一个方向上的直线度
注:表示刀口尺的棱线在箭头所指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为 0.02mm,垂直箭头所示 方向,距离为公差值 t=0.02mm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直线度
注:表示三棱尺的棱线在给定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分别为 0.2mm及 0.1 mm,其公差带是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 0.2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 0.1mm 的四 棱柱。
(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在任意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直径为直线度公差值t的圆柱内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注:表示φd 圆柱面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025 的圆柱面内,其公差带是直 径为公差值 t=0.0425mm 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标注直线度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公差带宽度方向或直径。
附:视频1-直线度误差检测
评定准则
1.直线度误差的判别
评定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时,应由两条平行直线来包容实际直线,且实际直线与两平行直线至少成“高、低、高”或“低、高、低”三点相间接触。
2.任意方向上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评定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时,应由一理想圆柱面包容实际直线,在同一轴截面上,实际直线与理想四面应有三个接触点,且该三个接触点在圆柱轴向应相间分布。
平面度是限制实际表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的公差带仅有一种形式,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注:该图表示被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值为 t=0.01mm,其公差带是距离为 0.01mm 的两 平行平面的区域。
附:视频2-平面度误差检测评定准则
评定平面度误差时,应由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实际表面,且被测实际表面与两平行平面至少成三点或四点接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三角形准则
圆度公差用于限制回转表面(如圆柱面、圆锥面、球面)径向截面轮廓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在任意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注:表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 0.01mm 的两同心圆之间,其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 t=0.01mm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两同心圆的圆心由截圆的实际轮廓确定。
标注时,箭头应指向轴线、圆心和球心。
附:视频3-圆度误差检测
评定准则
圆度误差的判别
评定圆度误差时,应用两同心圆包容被测实际轮廓,实际被测轮廓与两同心圆至少应有内外相间的四个接触点。
4.圆柱度
圆柱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同轴圆柱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延伸理解
形状公差带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的特点是不涉及基准,其公差带没有方向或位置的约束,可以浮动,且构成公差带几何图形的理想要素都不涉及尺寸。
(二)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
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按照关联要素对基准功能要求的不同,位置公差可分为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三类。
1.定向公差及其公差带
定向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方向的变动,因而其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项.由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均有平面和直线之分,因此三项定向公差均有线对线、线对面、面对面和面对线四种形式。
(1)平行度
平行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平行方向的误差。平行度公差带的形状有两平行平面、两组平行平面和圆柱等。
附:图7-平行度公差带
图7-a为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其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 (0.05),且平行于基准面(A)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平面必须位于该区域内。
图7-b为线对线在给定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平行度公差,其公差带是距离分别为公差值t1(0.2)和t2(0.2),且平行于基准轴线(A)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该区域内。
平行度公差带与基准平行。
附:视频4-平行度误差检测
(2)垂直度
垂直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垂直方向的误差。垂直度公差带的形状有两平行平面、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平面和圆柱等。
附:图8-面对面、线对面(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垂直度公差带
附:图9-线对面(给定一个方向)、面对线的垂直度公差带
图8-a为面对面的垂直度公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A)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8-b为线对面在任意方向的垂直度公差,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A)的圆柱内的区域。
垂直度公差带与基准垂直。
附:视频5-垂直度误差检测
(3)倾斜度
倾斜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倾斜方向的误差。其公差带的形状有两平行平面、两平行直线、圆柱等。
附:图10-面对面、面对线的倾斜度公差带
图10-a为面对面的倾斜度公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面(A)成理论正确角度(40°)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10-b为面对线的倾斜度公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0.06),且与基准线(A)成理论正确角度(75°)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附:图11-线对面在任意方向和给定一个方向的倾斜度公差带
附:图12-线对线的倾斜度公差带
倾斜度公差带与基准成理论正确角度。
延伸理解
定向公差带的个特点:
一是公差带的方向固定(与基准平行或垂直或成一理论正确角度),而其位置却可以随被测实际要素变化,即位置浮动。
二是定向公差可以同时限制同一被测要素的方向误差和形状误差。
当对某一被测要素给出定向公差后,通常不再对该要素给出形状公差,只有对该要素的形状有进一步的要求时,才给出形状公差,而且,形状公差值要小于位置公差值.
评定准则
定向误差评定准则
1.定向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2.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3.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区域。
4.定向最小区域的方向是固定的,由基准确定。
附:图13-面对面平行度误差的定向最小区域
附:图14-线对面垂直度误差的定向最小区域
2.定位公差及公差带
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位置的变动量。
(1)同轴度
同轴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位置误差。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内区域。如下图所示。
附:视频6-同轴度误差检测
(2)对称度
对称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中心面或中心线)对基准要素(中心面或中心线)的共面性或共线性误差。对称度公差带的形状有两平行平面和两平行直线等。
上图是被测中心面对基准中心面的对称度公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于基准平面(A)对称分布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位置度
位置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位置公差带的形状有圆、球、圆柱、两平行直线和两平行平面等。
附:图15-位置度公差带
图15-a为点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80、60和基准A、B确定的圆内区域。
图15-b为线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轴线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80、60和基准B、A、C确定的圆柱内区域。
延伸理解
定位公差带有以下特点:
1.定位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的尺寸为理论正确尺寸。同轴度、对称度公差带的特点为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重合,公差带相对于基准位置的理论正确尺寸为零。
2.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职能。所以,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被测要素给定了定位公差,一般不必再给出定向和形状公差。
评定准则
定位误差及其评定
1.定位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该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2.定位误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3.定位最小区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位置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区域。
4.除个别情况外,定位最小区域的位置是固定的(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附:图16-同轴度误差的定位最小区域
附:图17-点的位置度误差的定位最小区域
3.跳动公差及其公差带
跳动公差是按照特定的检测方式规定的公差项目。它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即指示表在给定方向上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的允许值。
(1)圆跳动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地旋转一周时,位置固定的指示表在任意测量面内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圆跳动的测量方向通常是被测要素的法向。
1)径向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A—B)的任意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2端面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公差其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B)同轴的任意直径的测量圆柱面上,沿素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3)斜向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A)同轴的任意直径的测量圆锥面上,沿素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一段圆锥面区域。
附:视频7-圆跳动误差检测
(2)全跳动
全跳动公差是指被测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连续旋转,同时指示表的测头相对于被测表面在给定方向上直线移动时,在整个测量面上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1)径向全跳动
径向全跳动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2)端面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延伸理解
跳动公差带的特点
一是位置固定,
二是可以同时限制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当对某一被测要素同时给出跳动、定位、定向和形状公差要求时,各公差值之间必须满足形状
全跳动公差是一项综合控制形位公差的指标。径向全跳动可控制素线的直线度、圆度、 圆柱度、同轴度、径向圆跳动等;端面全跳动可控制平面度、垂直度、端面圆跳动等。而且 检测直观、方便,所以,很有使用价值。
注意:圆度公差带与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圆柱度公差带与径向全跳动公差带虽然其形状完全相同,但是,前者位置浮动,后者位置固定。因此,二者的设计要求是不同的,只有公差带的四个要素都相同时,所表达的设计要求才相同。
评定准则
跳动误差及其评定
附:图18-圆跳动误差的评定
附:图19-全跳动误差的评定
(三)轮廓度公差及其公差带
1.线轮廓度
线轮廓度公差用于限制平面曲线或曲面的截面轮廓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理想轮
廓线的形状和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如下图所示。
注:表示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剖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0.04mm,且圆心在理想轮廓线上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理想轮廓线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其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0.04mm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 位于理想轮廓上。
理论正确尺寸(角度)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想方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角度),在图样上用加方框的数字表示。它仅表达设计时对被测要素的理想要求,故该尺寸不带公差。
2.面轮廓度
面轮廓度公差用于限制一般曲面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
面轮廓度公差可以同时限制被测曲面的面轮廓度误差和曲面上任意一截面的线轮廓度误差。
形位公差问与答

问
1.行位公差值如何确定?
形位公差值选用的基本原则是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同时还应兼顾经济性和检测方便,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低的公差等级。
形位公差分为12个公差等级。位置度只规定了数系,并将直线度、平面度、同轴度、对称度中的9、10、11、12级规定为未注公差值的A、B、C、D级。在图样上不注公差等级,只注形位公差数值。确定形位公差值的方法有类比法和计算法,一般采用类比法,就是将所设计零件与同样功能要求的类似零件进行比较,经分析后从相应表中查出形位公差数值。在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1.形状公差(t形)、位置公差(t位)、尺寸公差(T)数值之间的量值关系一般应满足:
T>t位>t 形。例如,同一被测平面,其平面度公差值小于平行度公差值;同一被测圆柱面,其圆度公差值小于其径向圆跳动公差值;平行度公差值应小于其相应距离的尺寸公差值。
2.零件的结构
结构复杂、刚性较差或表面尺寸较大的一些零件,如细长轴,形位公差值可适当降低1~2级。
3.主参数的确定
当公差等级确定之后,为从表中查出形位公差值,需确定主参数。
(1)一般是以被测要素的直径d(D)或实体长度L作为主参数。
(2)当锥体表面为被测要素时,则以锥体最大、最小直径的平均值做为主参数d(D)。
(3)圆柱体零件既有直径d又有长度L时,应以直径d做为主参数。
答
问
基准如何选择?
1.考虑零件各要素的功能要求一般应以主要配合表面如旋转轴的轴颈、轴承孔、安装定位面、重要的支承表面和导向表面等作为基准。这些表面本身的尺寸精度与形状精度均要求较高,符合作为基准的条件。
2.考虑零件的安装定位和测量以工艺基准作为位置公差的基准,有利于加工时保证位置精度;为便于测量,如能与测量基准统一起来,则应尽可能使其统一。
3.单一基准一般用于在定向或定位要求上比较单一的零件,只采用一个平面或一条直线作为基准要素即可,如平行度公差、垂直度公差、对称度公差等的标注;
4.组合基准一般用于以两孔或两轴颈作为支承的圆柱形零件,并要求给定同轴度或跳动公差的情况;
5.多基准大多用于给定位置度公差,以确定孔系的位置精度时的标注。
答
问
行位误差检验原则?
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2.测量坐标值原则
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4.
4.测量跳动的原则
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答
问
如何选择形位公差项目?
对形位公差等级要求比较高的 1~8 级,应注明形位公差值。具体选择时,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考虑:
1.零件的几何特征例如圆柱零件会产生圆柱度误差;加工后有平面的零件将存在平 面度误差;凸轮类的零件会有轮廓度误差;阶梯孔、轴会有同轴度误差等。
2.零件的功能要求影响回转精度和工作精度的要控制圆柱度和同轴度;齿轮箱两轴 孔的中心线不平行,将影响齿轮啮合,降低承载能力。
3.形位公差的特点圆柱度可控制圆度误差;定向公差可控制与其有关的形状误差; 定位公差可控制与其有关的定向误差;跳动可控制与其有关的形状误差、定向误差、定位误差等。有特殊要求时应分别满足。
答
*
往期精选:
*刀具材料的选用概述
*PCD,PCBN刀具介绍
*铰刀设计中的共性问题
*车削技术

金属切削技术免责声明
版权:本个人公众号作为资源的整理方,所有视频资源均来自互联网的优秀作者们,版权归原作者或企业所有。
说明:本公众号所收集的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私下交流学习之用,任何涉及到商业目的的均不能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您自行承担,我们提供资源但是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
申明:任何使用本公众号收集的资源产生的不测后果,本公众号以及本人不对此负任何责任。
转载时请保留本信息,谢谢。

金属切削技术
这里只谈技术
● 心有雄意须壮志,定叫天下知我名 ●
/Heart has ambition,call the world know my name/
● 乘风破浪在今日,驰骋风月上九霄 ●
/Ride the wind waves in todag,clouds and clou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