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最常见的三种结构布局是降压(buck)、升压(boost)和降压–升压(buck-boost),这三种布局都不是相互隔离的。
今天介绍的主角是boost升压电路,the boost converter(或者叫step-up converter),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可以使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
下面主要从基本原理、boost电路参数设计、如何给Boost电路加保护电路三个方面来描述。
Part1 Boost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
Boost电路是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能够使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在电子电路设计当中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电路设计方式。
首先,你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
电容阻碍电压变化,通高频,阻低频,通交流,阻直流;
电感阻碍电流变化,通低频,阻高频,通直流,阻交流;

假定那个开关(三极管或者MOS管)已经断开了很长时间,所有的元件都处于理想状态,电容电压等于输入电压。
下面要分充电和放电两个部分来说明这个电路。
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开关闭合(三极管导通),等效电路如上图,开关(三极管)处用导线代替。这时,输入电压流过电感。二极管防止电容对地放电。由于输入是直流电,所以电感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线性增加,这个比率跟电感大小有关。随着电感电流增加,电感里储存了一些能量。
放电过程

如上图,这是当开关断开(三极管截止)时的等效电路。当开关断开(三极管截止)时,由于电感的电流保持特性,流经电感的电流不会马上变为0,而是缓慢的由充电完毕时的值变为0。而原来的电路已断开,于是电感只能通过新电路放电,即电感开始给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电压升高,此时电压已经高于输入电压了。升压完毕。
说起来升压过程就是一个电感的能量传递过程。充电时,电感吸收能量,放电时电感放出能量。如果电容量足够大,那么在输出端就可以在放电过程中保持一个持续的电流。如果这个通断的过程不断重复,就可以在电容两端得到高于输入电压的电压。
Part2 Boost电路参数的设计
对于Boost电路,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与电感电流非连续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非连续模式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电感,负载电阻,占空比还有开关频率都有关系。而连续模式输出电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输入电压和占空比。
输出滤波电容的选择
在开关电源中,输出电容的作用是存储能量,维持一个恒定的电压。
Boost电路的电容选择主要是控制输出的纹波在指标规定的范围内。
对于Boost电路,电容的阻抗和输出电流决定了输出电压纹波的大小。
电容的阻抗由三部分组成,即等效串联电感(ESL),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电容值(C)。
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中,电容的大小取决于输出电流、开关频率和期望的输出纹波。在MOSFET开通时,输出滤波电容提供整个负载电流。
电感
在开关电源中,电感的作用是存储能量。
电感的作用是维持一个恒定的电流,或者说,是限制电感中电流的变化。
在Boost电路中,选择合适电感量通常用来限制流过它的纹波电流。
电感的纹波电流正比于输入电压和MOSFET开通时间,反比于电感量。电感量的大小决定了连续模式和非连续模式的工作点。
除了电感的感量外,选择电感还应注意它最大直流或者峰值电流,和最大的工作频率。
电感电流超过了其额定电流或者工作频率超过了其最大工作频率,都会导致电感饱和及过热。
MOSFET
在小功率的DC/DC变化中,Power MOSFET是最常用的功率开关。MOSFET的成本比较低,工作频率比较高。
设计中选取MOSFET主要考虑到它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
要求MOSFET要有足够低的导通电阻RDS(ON)和比较低的栅极电荷Qg。
Part3 给Boost电路穿上保护衣
在前面部分,我们从充放电的角度了解了Boost电路以及 Boost电路参数的设计。
Boost电路作为一种非隔离的升压电路,其结构简单,容易设计,成本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需要隔离的升压场合,特别是有源PFC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
较于BUCK或其他的隔离电路,BOOST电路的保护似乎更麻烦。
8月25日晚上八点,由卧龙会布布熊来一次讲座,内容:《工程师应该掌握的PCB热分析知识和技能》。我们来一次PCB板热仿真,赶紧加入下面卧龙会IT技术圈子,详情看精华区,上次的传输线仿真讲座录制视频也记得去观看,学完薪资涨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