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_【最新成果】全息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体制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全息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最新成果,详细阐述了其概念,包括体制示例,揭示了这种雷达技术在成像和探测方面的独特优势。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87c1320aedb49686e12954216274adcb.png 点击蓝色 “雷达学报” 关注当前,隐身飞机、反辐射导弹、智能蜂群等装备技术的发展,使得电磁探测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微波成像探测手段,经历了二维SAR、二维半SAR(InSAR)、三维SAR,已发展到如今的多维度SAR,取得了巨大的技术成就,并正朝着更高维度更复杂的体制发展。那么,为适应复杂严峻的电磁探测形势,未来更高维度SAR以及发展到极致状态的全维度SAR体制,应该如何定义、如何建模呢?

9d7d81d4d56ae3af2c592a67c7697073.png

针对该问题,中科院空天院吴一戎院士、丁赤飚研究员团队,受到物理学中“全息原理(Holographic principle)”的启示,提出“全息SAR”的概念并首次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指出了该定义与现有全息雷达、多基线圆迹SAR、多维度SAR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且基于现有多维度SAR模型框架,给出了全息SAR的成像体制和信号模型,提出了初步的成像思路,为全息SAR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技术框架基础。该工作拟发表在《雷达学报》2020年第3期“雷达遥感应用”专刊“全息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体制和方法”(丁赤飚,仇晓兰,吴一戎),现已网络优先出版。该文首先给出了全息SAR的定义,介绍了全息SAR体制,强调了全息SAR的核心特点,并面向工程实现提出了简缩全息SAR的概念,给出了简缩全息SAR的典型体制示例(表1);接着建立了全息SAR目标特性模型和信号模型,并在9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息SAR目标特性反演重构的处理框架;最后,指出了全息SAR及其反演重构处理后续需开展的研究重点。

表1 简缩全息SAR体制示例

657dd31d20f0db07bc24070fcf51d8ce.png

了解详细内容请点击下面 阅读原文

3dd82559431bff732603394ab15a34fa.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