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随着手机的逐渐智能化,越来越多的手机只要听到指令就会帮助主人完成一些任务,这就是语音唤醒功能。本文作者围绕语音唤醒功能,从其应用有哪些、工作原理是什么、怎样训练一个唤醒模型、如何测试等方面展开了详细地讨论。

“Hi siri”、“天猫精灵”、“小爱同学”,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叫到这些名字,让她们来帮我们完成一些指令,这个过程就像叫某人帮你做某事的感觉。
而这个叫名字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语音唤醒。

一、什么是语音唤醒
语音交互前,设备需要先被唤醒,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才能正常的处理用户的指令。
把设备从休眠状态叫醒到工作状态就叫唤醒,我们常见的有触摸唤醒(锁屏键),定时唤醒(闹钟),被动唤醒(电话)等,而语音唤醒就是——通过语音的方式将设备从休眠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
语音唤醒(keyword spotting):在连续语流中实时检测出说话人特定片段。
可能有长得好看的同学就要问了,我让他一直保持工作状态不可以吗?
工作状态的设备会一直处理自己收到的音频信息,把不是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也当作有效信息处理,就会导致乱搭话的情况。而语音唤醒就成功的避开了这个问题,在只有用户叫名字的时候工作,其他时间休眠。
其实到底是否需要语音唤醒这个能力,也是看场景的,有些廉价的玩具,就是通过按住按钮进行语音交互的。
二、语音唤醒的应用有哪些
语音唤醒目前的应用范围比较窄,主要是应用在语音交互的设备上面,用来解决不方便触摸,但是又需要交互的场景。
生活中应用的最好,就应该是智能音箱了,每个品牌的智能音箱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通过音箱的名字唤醒她,和她进行交互,控制家电。
其次就是手机,目前大部分手机都配有手机助手,从苹果最早的siri到现在的“小爱同学”,让我们实现了即使不触碰手机,也可以实现一些操作。
还有一些服务类型的机器人,也会用到语音唤醒。
不过一般机器人会采用多模态的唤醒能力,他会结合语音唤醒、人脸唤醒、触摸唤醒、人体唤醒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在合适的时候进入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