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各行各业从事现代化办公、计算机设计及应用等领域人材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通常开设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是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的计算机图形设计、网络技术等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先行课。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0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满足现代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同时达到劳动厅计算机技能考证或计算机操作员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1.能力目标:

①能识别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并进行简单组装、维护及配置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工作环境 ②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文件、资料进行有序管理、妥善地保存与备份 ③能使用WORD2003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和打印 ④能使用EXCEL2003完成数据的管理、分析和统计

⑤能使用POWERPOINT2003完成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和发布 ⑥能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检索、整理工作 2.知识目标:

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②熟练掌握Windows XP系统下的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理解Windows XP系统中的回收站、剪贴板、快捷方式的作用,熟练设置Windows操作环境,学习利用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 ③熟练掌握键盘、鼠标、麦克协l、音箱、摄像头、打印机等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l~2种汉字输入法。

④熟练掌握Word2003中的文宁编辑操作、宁符格式控制、段落格式控制、页面设置、项目符弓、分页和分节等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对象(自绘图形、图片、艺术宁、文本框等)进行图文混排,实现表格的插入、编辑、修饰及运算等各项功能。

⑤熟练掌握Excel2003中的电子表格的编辑功能,包括:数据的输入、编辑、查找、替换、清除、复制及移动等功能,掌握工作薄、工作表的管理(创建、删除、复制、移动、重命名等),学习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了解相对地址、绝对地址的概念,同时能够对工作表和单元格进行格式设置,掌握图表的创建方法,实现对图表的修改操作,了解并掌握对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实现对数据的复杂管理。

⑥熟练掌握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技术,包括幻灯片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及编辑;文本框、图片及其他对象的使用;文宁、段落、对象格式设置;幻灯片模板、标题模板、讲义模板和备注模板设置;配色方案、背景、应用设计模板设置;幻灯片内动画设置、幻灯片问切换效果设置;超接链接的插入、删除、编辑;演示文稿放映方式设置和打印页面、打印选项设置等。 3.素质目标:

①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规范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 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熟悉网络的协议以及网络的一些具体应用,并培养学生的网络再学 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理论教学内容 精选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培养目标。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把握了计算机网络理论体 系的系统性和中职理论教育的"必需、够用"原则、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相对稳定 性和主流技术的相对发展性之间的平衡。将理论教学内容分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网 络互联技术等三个基本模块,其中,网络基础重点介绍网络服务,网络分类,网络设备,拓 扑结构等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部分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简介,配置与应用技术等 。在三个模块的基础上适当介绍Internet 接入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使整个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合理。 (2)实践教学内容 精选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阶段,第一 阶段的教学目标为:熟悉网络的架构,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 为:熟练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测试、排错技术,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测 试技术等。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为: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维护技能;第四阶段的 教学目标为:掌握网络的应用技术,包括:DNS的配置、客户- 服务器的编程技术、Web站点的配置技术等;第五阶段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学过的知识 技能进行综合训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及维护的基本方法。 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技能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教学 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等) "项目名称 "任务知识结构 "学时 "学分 "选课建议 " " " "分配 " " " "一"计算机网络概"1、计算机网络概述 "6 "8% "建议注重 " " "述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 "项目2到4 " " " " " " "部分和安 " " " " " " "全体系部 " " " " " " "分的知识 " " " " " " "结构的学 " " " " " " "习;利用项" " " " " " "目综合系 " " " " " " "统的实训 " " " " " " "设计对本 " " " " " " "课程知识 " " " " " " "体系进行 " " " " " " "综合。 " "二"网络互联设备"1、网络常用设备 "12 "17% " " " "与技术 "2、网线制作 " " " " "三"网络操作系统"1、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2 "17% " " " " "2、网络操作系统应用 " " " " "四"Internet应用"1、Internet概述 "18 "25% " " " "基础 "2、Internet常用服务应用 " " " " "五"常见互联网接"adsl拨号接入 "12 "17% " " " "入方式 "局域网接入 " " " " "六"网络安全基础"账号安全 "12 "17% " " " " "Windows权限管理 " " " " " " "Windows安全策略 " " " " " " "杀毒防毒 " " " " " " "计算机安全使用习惯 " " " " 二、课程目标 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可以定义为:"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 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可以概述为: (1)培养学生网络知识基础,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网络技术基础,培养学生的 信息素养与文化,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 常生活实践,要将学习视为享受,而不是负担;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 、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学习过程受本 人支配,对自己的学习全部负责。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建议者、而不是学习过程的 主宰者。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学习注重知识接受的倾向,培养 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供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者必须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 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协作讨论式的学习,学 会利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