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化游戏精神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渗透,凸显幼儿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济南市市中区永长街幼儿园于11月初起,历时三周,依托“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评比”,开展了“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观评”系列研究。

读懂儿童 看清教师

什么样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
教师的设计与组织、提问与回应是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幼儿自由、愉悦、体验、创造的游戏精神体现在哪个时刻......
带着问题意识,老师们首先进行教学评比前的教研活动。通过研讨,大家确定用“案例研究法”来边评边研,解决以上困惑。
案例研究方法:
三个教研组分别确定一节参评教学活动为观评课研究对象,采用“量评+质评 客观+主观”相结合的观评课方法,来更加科学地读懂儿童、看清教师。

小班语言《云朵棉花糖》
大班数学《有趣的排序》
大班社会《小鬼当家》

客观陈述——观课量表
量评,评什么?客观,看什么?
根据领域特点,老师们通过几轮研究,去粗取精,制定了3个“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观评量表”,以期使集体教学活动观评更加客观。




主观分析——游戏精神体现
质评,评什么?主观,看什么?
本次游戏化教学活动评比的观察与评价中,老师们不再就设计评设计,就环节评环节,而是把目光从教师转向幼儿,把幼儿在活动中游戏精神的体现作为主观评价的依据。
小班《云朵棉花糖》

以前我总考虑语言活动的基本模式就是问与答。教学评比前的教研中,大家研讨幼儿游戏精神的体现,我就很困惑,没有那么多动起来的游戏形式,怎么体现游戏精神呢?通过学习、思考与实际教学,我明白了,原来语言活动中孩子们积极而专注的倾听与表达,对故事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表演表现等,都是孩子们愉悦、体验和创造等游戏精神的体现。游戏精神其实并不仅局限在游戏形式上。

主客观综合观评意见

1.优点:小班语言《云朵棉花糖》活动,深深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全体幼儿专注倾听);一朵云引发了孩子们那么多的想象(想象成泡泡堂,小兔子,小绵羊,大公鸡等);教师具有启发性的追问善于调动幼儿的逐步深入思考和创造性表达(15人次独立表达,3人次创造性表达)。
2.可改进:面面俱到的故事分析模式,使教学活动失去了重点,进而使部分幼儿在后半时失去了参与兴趣,同时就会丧失了游戏精神;表演形式的考虑与组织不周到,使小班幼儿的表演表现无舞台感、仪式感,就使创造精神大打折扣了。




陈老师说:
通过本次研究性“集体教学游戏化”观评活动,我借助同教研组老师们的眼睛和记录的笔尖,重新客观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活动。我发现了幼儿的可能性(对理财的社会生活充满兴趣,对有限资金的分配有理有据),也发现了教师错误儿童观对幼儿发展的阻碍(对幼儿规划和记录能力的不信任,导致剥夺了幼儿做理财规划的机会)。今后,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把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前置,教师站在后面,把幼儿推向前面,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多地看到游戏精神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体现的“哇”时刻。


主客观综合观评意见:

1.优点:理财小课堂、逛超市等游戏情境的设置,使幼儿带着社会生活经验,积极走入活动之中,推动了幼儿关于理财新经验的分享与获得。闯关小游戏的设计,帮助幼儿从关注花钱到关注怎样合理消费,让学习与生活建立链接。
2.可改进:最后设计“我的理财计划”环节,因为教师对幼儿主动学习创造能力的担忧而流于形式,失去了帮助幼儿将社会所学运用于生活的契机,影响了幼儿的体验与创造。



李老师说:
数学游戏活动中,我学着放手,把学具提供给孩子,把操作的主动权还给孩子,鼓励孩子们寻找规律,自主进行创造性排序。教师的放手换来的是更加专注的、主动的、创造性学习的孩子。看着孩子们这种自主学习的状态,我都被感动了。

主客观综合观评意见:

优点:大班数学《有趣的排序》活动,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探究兴趣(15人次乐于主动寻找规律,创造性排序);通过难度层次不断推进式的启发引导,鼓励孩子们创造出丰富的排序规律(20余种);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本质。(从生活中的规律到操作中的排序,从丰富的排序操作活动延伸到规律排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可改进:学具的准备不够充足,无法支持幼儿充分地进行按规律排序操作,限制了幼儿的愉悦体验与创造性探究。




一师一风采 一课一亮点
本次活动在研究的视角下组织开展,为老师们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提供了方向。参与研究的18个教学活动呈现“一课一亮点”。

活动中,教师激发幼儿自主探究意识,从观察纸片开始,初步进行猜想和验证:能否让纸片站立起来——纸片能否顶起一块七巧板——能否顶起更多的七巧板——能否支撑一本大书——一张纸片撑不起那么多张纸片呢?实验难度层层递进,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越来越强,他们在大胆猜测和切身体验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幼儿做事认真、专注、积极、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

教师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创设的优美的氛围,引导幼儿用身体感受音乐旋律,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悟。一首经典名曲在孩子们眼中、心中、语言中、动作中有了她们独特的理解。

教师以故事的情境导入和贯穿,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住。围绕小青蛙跳荷叶情节,围绕从高处跳下的基本动作进行游戏,设置跳跃高度的不同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自由、自主的机会,让入园才2个多月的小班幼儿玩得兴味盎然。



教师创设小鼹鼠借耳朵的情境,引导幼儿猜测、推断故事情节、分享、讨论,并用画笔绘画出自己心中所想。整个语言活动赋予了新的教学法,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

教师根据“十一”长假后又一轮入园焦虑选择教材,通过引导幼儿看故事中小兔子、小鸟等小动物上幼儿园的快乐,来回顾自己幼儿园的丰富有趣,帮助孩子们在听故事、玩游戏中度过了入园第二焦虑期。

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吸引幼儿;通过实物想象来引发幼儿猜测和思考;借助故事中动物们发生的事情,感悟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

以故事引出主题,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发现交通标志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帮助小老鼠解决问题,引导主动积极地去寻找常见交通标志,发现它们的意义和规律,达成了社会活动的目标。

教师通过玩水果列车的游戏,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和感受不同方向序数意义的不同,从而让孩子们爱上数学游戏,乐于参与其中。


教师通过“两元超市”自主愉快的购物游戏,来引导幼儿区分生活中的单数和双数,将数学回归于生活,使幼儿始终积极参与,兴趣高涨。


幼儿根据动物们的特点创造它们的新房,活动过程中幼儿尽情发挥、自主创作,使整节活动生动而有趣。

通过小动物们的声音导入,教师引导幼儿从分辨不同动物的叫声入手,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孩子们自主选择小动物,并上台表演,尝试创编歌词,在玩中学,学中玩。

通过音乐游戏活动,让幼儿当了一回唐老鸭的小教练,给唐老鸭做运动计划,帮唐老鸭运动减肥,孩子们始终出于有角色的情境中,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游戏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指外显的游戏活动形式,还蕴含内在的游戏精神。两者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幼儿游戏。
“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观评研究”带领永长街幼儿园又向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走近一步,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走近一步,向儿童中心走近一步。永长街幼儿园将继续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通过研究的思想看待幼儿游戏精神,全面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守护儿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