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IRS | 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


Hello,
这里是 行上行下,我是 喵君姐姐~
在运动、特殊人群(例如,孤独症、婴儿等)领域,我们常会用到近红外技术。作为一项较为新兴的技术,它具有低成本、高生态效度的优点。
但是,近红外是一项怎样的技术,应该如何使用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红枪总队”的西瓜,给我们详细阐述近红外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操作哟~
Part1 近红外的基本原理
近红外光: 介于可见光(Ⅵ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
为什么是近红外光?
① 两种血红蛋白在800nm附近有一个等吸收点,在800nm两侧两种血红蛋白分别表现出各自的相对优势吸收特性,故而在等吸收点的左右两边分别(至少)选择一个波长光以保证组织血氧发生变化时HbO2和Hb对光吸收的差动效应;
② 在650-900 nm范围内水的吸收最小,血红蛋白的吸收占主导
Beer-Lambert定律(感兴趣可去了解修正后的定律)
光通过源(source)穿入人体组织,经过吸收和散射后到达探测器(detector),吸收和散射遵循Beer-Lambert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