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 咨询师建议:如何关系断舍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ello,大家好!

这里是神经多样性,我是喵君姐姐~

以下为人际困扰话题征集中的过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咨询师给出了什么建议吧~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室友关系而烦恼,直到遇见室友A。

她总习惯“泼我冷水”。我买了一个新床帘,她说像个笼子;我参加一个学院的比赛,她说:“十月底就教资考试了,你真闲还有时间参加比赛”;我画画,她来看,顺便说一句:“说实话,有点丑”;我叠个衣服她在旁边也要说上一句:“你的衣服都没有什么样式”……

她的话会让我emo起来,我分不清她是直率,是我自己太玻璃心了还是她是有意PUA。

我觉得还是第一种情况,所以我选择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和冷处理。生活中不那么敏感,烦躁和忧愁就会减少一半。每当听到她的话时,起初我会反驳,可这样反而纠缠得越深。冷处理,也有一定道理。

A君让我忍不住杜撰一个词“密集否定恐惧症”。开个玩笑,诊断学中并没有这样的诊断词。我想表达的是没有人喜欢被人“挑剔”,尤其是那些在密集的“挑剔”中生活的人,又尤其是那些在“挑剔”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如果把一次否定视为在身上划一刀,偶尔受受伤就像偶尔献献血一样有一定好处。如果刀伤又多又深,你根本来不及愈合,那么每一刀都是在给旧伤撒盐,你感受到的就会是加倍的疼痛感。

所以,那个让你痛的人,可能是不停伤你的人,也可能是不停戳到你未愈之旧伤的新人。对于后者,你可能会陷入激烈的矛盾感,因为他们的行为让你很痛,但是痛的程度和客观上他们行为的严重性不匹配。就像别人用30分力气打你,你感受到了80分的痛。你用80分的痛感大声叫痛,别人会纳闷地指责你过于敏感脆弱。

可你确实感受到的是80分的痛,你可能会觉得很生气、很委屈,也可能很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敏感脆弱),纠结于到底是谁的问题。此时,我们都有一个盲区,即让人痛并不一定需要很大力气,更别说在伤口上重拳一击。

 我一直都不知道怎么和人打招呼,在学校的路上遇到我们宿舍的都不会打招呼的,在家里面,见到叔叔阿姨们也不知道该怎么主动打招呼,不知道该怎么办?

读研之后,我导师居然跟我说他觉得我是开朗的,就是看起来很开朗的那种,当时我的内心有一个小人在疯狂大笑。我内向了这么多年,感觉我导看人极不准。然后我导带我去开会,让我上台作报告,当时我的内心极度压抑,但是由于准备了很长时间,效果很好。然后我觉得我现在也是一个开朗的人了,感谢我导慧眼。

现在遇见老师打招呼依然是一个比较头疼的事,因为一天之内会遇见一个老师好多次。要先相信自己是一个开朗的人,就和写论文一样要相信自己,之后打招呼就会表现得比较自然。

 B君让我想到了“含羞草”,把心敞向那些能够带给你足够安全感和接纳的人;也让我想起曾经在诊室里给来访者说过的一句话:“与其说是你喜欢与世隔绝的感觉,不如说是你受不了这个世界对你的拒绝”。被人拒绝、否定是不舒服的,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少靠近人或少向别人敞开自己是常见的选择,但代价是多了几分矛盾的感觉。或许你从未“内向”,即便是孤独一人你可能在透过窗艳羡外面世界的热闹。

人际困惑:同事经常会聊一些购物、密室逃脱、旅游相关的事情,但是这些我都不感兴趣,无法加入话题,让自己觉得格格不入。久而久之,觉得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共同的话题,无法融入,对于工作也没有归属感,心情也变得低落。

应对:1. 向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倾诉,寻求他们的帮助,也学习他们在单位与同事相处的方式,看看是否能够借鉴其中;2. 靠自己去调整,久而久之,也悟到了一个道理,圈子不同不能强融,不能融入圈子也未必是坏事,不用强求让自己去喜欢,去加入,反而让自己更加难受。还不如平时友好相处,有合适的话题时才加入,这样更利于自己,也让自己活得更加快乐。毕竟大家可能只是生命中的过路人,没有多少人能成为真心朋友

C君说到了滋养人的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即情感共鸣,比如有共同话题、聊得来、相互理解等等。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受到孤独,或者被这个世界遗弃在角落。找到能够与自己共鸣的人是幸福的,也总是显得可遇而不可求的。

现实中,朋友是分门别类的。理想情况下,你就像关系同心圆的圆心,根据情感上的远近亲属,你的世界中的人可以分布在不同半径的圆上。不知道你曾经是不是更专注于最内侧的圆(人),而不是有序层叠的多个同心圆。如果是这样,那么相对于如何找到这样的人,我更关注是什么让你如此渴望这样的关系(知心、真心),以至于你会以此期待身边的人,尤其是他们也不一定胜任这样的角色时。

或者,用你的话来说,就是可能有哪些无形之手推着你“强融”呢?可能性很多,比如孤独,需要朋友,尤其是真心且知心的朋友;或者你害怕排斥在外的感觉,那让你感觉自己很失败、不被人喜欢、羞耻;或者你的工作环境是个特例,你只是在特定环境下坚持自己的风格时有些动摇或者自我怀疑。

正如我看到你的回答很认真,有条理,分别罗列出“问题”和“应对”,理智思考,逻辑清晰,仿佛在参加一场考试。所以,我在想,相对于那群吃喝玩乐的“小屁孩”般的同事,你更像个比较成熟的“大孩子”。如果真的是这样,就自然不容易玩到一块儿。

初次投递,不太清楚格式,请见谅!以下是正文:人际上的困惑感觉细想下来还挺多的,但是都可以概括我不知道面对一些真实的情感怎么办。比如说,有次我们一起去骑单车,但是其中一个朋友特别害怕。我是理解的,也慢慢地跟着一起帮她。但是很多次停下来之后我就有点不耐烦了,就是那种你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情绪的那种。我感受到我的情绪之后觉得很不好,觉得自己对弱者没有足够的包容。但是当时我应该没表现出来,还是有经常回头看那位朋友的情况和状态。很偶然的机会发现原来当时另一个一起骑车的朋友也有这样的感受。而且那位朋友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是需要帮助的情况,所以并不是第一次有不耐烦和嫌弃的感觉。影响其实没有什么,我觉得就是对弱势者的包容度不够,可能会伤了朋友、甚至于我自己的心。因为每一个人总会变成弱者,需要帮助的人。

D君说:“初次投递,不太清楚格式,请见谅!”(似乎稍显小心,谨慎于冒犯他人)“以下是正文:人际上的困惑感觉细想下来还挺多的,但是都可以概括我不知道面对一些真实的情感怎么办。”(或许主要是不知道面对关系中的不满或愤怒情绪,这和开篇的谨慎于冒犯他人相呼应。)不是谁都可以很轻松地面对自己的愤怒。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可能连正常的、最基本的愤怒都很难意识到,更不用说表达出来,比如因为怕报复而畏惧、怕伤害自己形象而羞愧,怕伤害他人而内疚,都可能让一个人过度压抑对他人的不满。愤怒和压抑愤怒是一个常见的、典型的带来烦扰的内心冲突,冲突的激烈程度随着愤怒值和压抑的升高而升高。压抑的愤怒往往没有被消化,一直在累积,总会有压抑不住而溢满爆仓的时候,指向于外就变成一种过度的、破坏性的冲动或情绪化的言辞。

你的愤怒和愤怒压抑还有两个特点:首先,它是爱恨交织的,即不只有恨,还有爱,所以怕伤害到别人的内疚让你压抑愤怒。其次,这里的爱恨交织对象是弱者。如果总是对弱者充满爱恨交织,那就有更多值得我们深究的心理意义,尤其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理解这个表现,比如有的人的父母总是以弱者的姿态寻求他们的庇护,尽管他们很厌恶,但是又不得不面对;又如有的人的父母总是指责他们“弱的样子”,他们渴望被人帮助,又羞于展现出脆弱。这些都可能让我们在以助弱者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时陷入爱恨交织的冲突。

亲爱的喵君姐姐:

你好!我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我是一个女孩子,我可以跟女孩子们玩的很好,但跟男孩子不行。我总觉得男孩子跟女孩子是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玩的东西不一样,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跟他们交流。在女生堆里我很自在,活泼开朗是我,在男生堆里我很拘谨,沉默寡言也是我。所以未免尴尬,我从来不会主动去跟男生交流,往往是能避则避。

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的交友,我吧,也不是喜欢同性的,要真是的话,那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哈哈哈~

刚好看到你们的推文,就投一下稿,看看有没有跟我情况相似的小姐妹,大家一起抱团取个暖哈哈哈~

祝好!

E君行文很可爱,看着文字,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可爱的、围着妈妈嬉戏的小女孩,但是怕“怪叔叔”。你可能想走向更大的人际世界,却又充满着不安,是什么让你对异性如此不安,我也满是好奇。解开这个谜题,需要了解更多私密的你。

最困惑和难以解决的事情应该是小组作业的时候如何让成员开始做事吧,作为一个小组长带到不太积极的同学真的太难了。强行催促的话不但没有效果很尴尬,还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形象。

后来带的小组多了,就慢慢学会放宽时间标准,因为有的成员不是提前做事的类型,所以要折中成员的想法和任务的需求,做好妥善的时间安排;在语气上也要注意,把气氛搞得活跃一些,沟通就会更轻松。

其实人际关系就是一个需要付出精力的事情,尤其是小组这种需要协调的任务,其实并不和一个人深入地交往轻松。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际交往,都需要人们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不论什么关系,都需要用心经营。

F君让我想起领导的一句话:“做管理工作,那里有不得罪人的”。一方面你想做好事情,如果只让你一个人完成任务,我相信你会努力争取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你担心“得罪人”,降低你在众人心目中的印象,但是作为管理者,做好事情的过程中就有“得罪人”的风险。

那是做还是不做?管还是不管?这就是一个矛盾。所以,你说的关系中的付出或许也意味着相信自己可以承受住不同关系中可能发生冲突的焦虑,让你有勇气“介入”和“管理”;也可以承受住不同人用自己的方式可能做不好事情的焦虑,让你有耐心“等待”和“放手”。恭喜你靠自己的努力基本上克服了这个矛盾。

六位朋友的烦恼各异,也不乏共通性。我想借你们的故事延伸一下,和所有读者朋友们谈谈几个与关系有关的议题。

首先,你们让我看到关系对于人的重要性。好的关系让人备受滋养,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好的关系,让人隔离,危及生存的意义。人际隔离让人恍如一汪死水,易感心理烦恼。

其次,每个人对关系中的安全感和接纳度的敏感性不一样,敏感的对象也不一样(比如弱者、异性、管理对象、同事、老师)。这通常与内心冲突有关。关系有内容,有形式。

关系的内容离不开爱恨,关系的形式有自主和依赖、控制和顺从、主动和被动…所以,关系的冲突可能是爱恨交织,也可能是各种形式的不均衡,比如自主和依赖的冲突,控制和顺从的较量。冲突可以是当下的、人际间的,也可以是过去残留的、内心的。

第三,让你痛的人,不一定是让你伤的人,或许还有过去的人在你心中种下的阴影;让你伤的人,可能阴魂不散地陪伴你一生,成为有意无意地伤害你的人的内应。

所有的关系既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作为心理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都是被过去的关系塑造而成,并且带着各自的过去进入当下的关系。这些过去让人与人之间同中有异。

作为心理医生,我们在理解一个人当下的关系时,也时常联系过去,从当下的关系中隐约看到一个人的过去,或者从中抽象概括出一些个性化的关系模式或者人际行为习惯。

在我的工作中,我尤其关注一个人创伤性的关系经历对其当下人际交往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非适应性的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关系中的伤容易让人失去人际安全感和信任感,包括对自己维护自己安全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对他人或者这个世界的信任。他们会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来维持安全感体验,包括一些看起来很奇怪的行为表现。

这些表现时常不为世人所接受,你因此可能成为别人眼中浑身是刺的人,却不知你乃浑身是伤的人。

当你带着伤进入新的关系时,那些当前让你紧张的人,就可能不是真正伤害你最深的人,而是碰到你最深处的伤而让你最痛的人。他们在有意无意地接通你痛苦电流的开关,扣动你陈年老伤的扳机。

第四,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关系中受伤,也需要在关系中复原。高质量的、滋养性的关系是我们走出关系冲突或者创伤的重要推力。具备如此功能的关系很多,典型的如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伴侣之间的不离不弃,特殊友谊之心理咨询。

排版:吃肉
校对:喵君姐姐、咩咩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壹脑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