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009 | 虚拟人物的陪伴能够缓解抑郁症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ello,

大家好,这里是壹脑云科技圈,我是鲤鱼~

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18-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那么,通过元宇宙技术能否有效地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呢?

今天,我们要接着给大家带来 “ 元宇宙、精神健康和树洞系列讨论会 ” 第12场的内容,本场的主题是:元宇宙与抑郁症。

讨论会由黄智生教授主持,参与本场讨论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唐家奎,元宇宙数字人工厂董事长彭军辉,外号科技CTO方俊,好心情互联网医院COO徐锋,合一疗法创始人龚岩,上海本枝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周子涵,以及上海心灵伙伴公司投资人刘扬新。

本场讨论的内容围绕以下7个基本问题展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1主要是认识抑郁症及其特点,2-3重点关注了抑郁症中的认知偏差问题,4-7主要探讨了元宇宙在其中的作用。那么小编将其分为这三个part来带领大家了解在场专家是如何看待对待这些问题哒~

01

抑郁症及其特点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状况,符合抑郁发作标准至少两周,有显著情感、认知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并在发作期间症状缓解。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抑郁症包含情感、躯体和认知症状的多维障碍。其中情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减退/丧失等;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行为活动减少等;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缓慢,注意力不集中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抑郁情绪并不意味着一定患上了抑郁症,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见下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抑郁症有如下特点:

  1. 常见:全球超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

  2. 后果严重:是全球主要致残原因,可导致自杀;

  3. 重女轻男:女性患者更多;

  4. 可治疗:目前已有有效的心理和药物治疗手段。

认知症状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精神运动速度减慢,例如“我感觉脑子被堵住了”、“我反应慢,总是跟不上别人的思路”;(2)注意力分散,例如“我看不了书”、“我工作时总是走神”;(3)记忆力下降,例如“我什么都记不住”、“我总是忘记任务、日期”;(4)执行功能受损,例如“我犹豫不决,难做决定”、“我有严重的拖延症”。

此外,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严重的认知偏差,这是导致患者出现极端行为(例如自残甚至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我们要如何识别并纠正抑郁症中的认知偏差呢?

02

抑郁症的认知偏差

张建会教授:20多年前我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吃药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后来通过自我调整得以恢复。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脑子里总是会存在很多评判的声音,认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自己也不好,我给自己贴上了很多不好的标签,例如“我不好”,“我没能力”等,这些对自己和他人的评判我认为是导致我抑郁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黄智生教授: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年关于“抑郁症的根本原因”的思考。实际上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讨厌现在的自己,并且无法摆脱现状或者看不到希望,这也是抑郁症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时,ta会努力尝试去改变,然而当这种改变的尝试一次又一次失败时,ta会变得习得性无助,最终产生绝望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黄智生教授:那么我们要如何识别抑郁症的认知偏差呢?

周子涵女士:比如说,有个树洞宝宝认为“考不上清华北大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将“读清华北大”与“生命”联系起来就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偏差。

识别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首先要仔细地识别出患者存在哪些认知偏差,并逐条找到准确、有效的干预点,进行根本性的干预,并进行巩固和强化。

黄智生教授:周老师讲得非常好。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下一个问题:要如何纠正抑郁症中的认知偏差呢?

张建会教授:以“不考上清华北大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一认知偏差为例,我认为,这个孩子执着于要考上清华北大,往往是出于ta内心的某种渴望,例如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渴望实现自我的价值等等。

那么要纠正这种偏差,需要让孩子意识到两点:第一,ta内心真实的需求是什么?第二,有哪些策略能够满足ta的需求?重点是要让孩子知道满足内心需求的方式不止一种,当孩子的思维有了这种灵活性之后,ta也就有了力量。

以上就是在场专家对如何识别并纠正认知偏差的讨论,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元宇宙技术如何在缓解抑郁方面起作用。

03

元宇宙在缓解抑郁中的作用

张智生教授:如果通过虚拟技术来定制虚拟人物来陪伴孤独的个体,让个体和虚拟人物的互动中感受到爱与被爱,这是否能够有效缓解抑郁呢?

彭军辉先生: 我个人认为,可能个体想要的并不是这种虚拟的爱,虚拟技术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如果一个人生病了,你不带ta去医院,而是给ta一块糖吃,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张智生教授:有部分现场听众在评论区留言,尽管虚拟的人和真实的人有差别,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陪伴效果,能缓解部分需求。

现场听众1:张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您刚刚提到的虚拟人物它如何来提供爱呢?

张智生教授:我认为主要是通过面对面+聊天这种方式。

张建会教授:我补充一下,我认为主要是虚拟人物需要用一种同理心的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应,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爱的能力以及被爱的感受。但虚拟人物的技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无法真实取代。

现场听众1:我个人觉得通过虚拟技术提供爱是很难实现的。我所理解的爱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包括价值观的碰撞,这些虚拟人物是做不到的。

现场听众2:我理解的爱是一种道德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我认为这三个重要的方面,一个虚拟人物是不具备的。虚拟人物的作用只能停留在表面的交流上,无法给予个人强烈的安全感。

现场听众1:我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国外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他的妻子由于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回避心理,两人之间的感情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他尝试和数字女友进行互动,互动过程中数字女友能够通过一些程序算法了解到这位程序员的偏好,并选择合适的反馈,这极大地缓解了他的焦虑,并且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去和自己的妻子的交流,最后他的妻子也慢慢有了好转。

这是一个虚拟人物显性促进现实生活满意度的正面例子。所以,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待虚拟人物所起的作用。

彭军辉先生:我刚好也看了这篇报道,但是我对这个事情是存疑的。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个例,个例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这和网络上的谣言是一个道理,所有的谣言都起源于某一个微小个例,而这种个例其实是没有力量的。这篇报道也可能是出于某种宣传的目的而编撰的,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是存疑的。

另外,我认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人类语言去表达情感,目前来讲还不太靠谱。但是通过一些事件去表达情感还是有可能实现的,比如我们可以把虚拟人物和某种APP结合,例如与购物APP结合,让虚拟人物帮忙去购物,这个是可行的。

黄智生教授:谢谢彭总。目前来讲,人工智能技术确实无法完美地代替人类进行深度的认知交流,但在浅层次的陪伴交流方面虚拟人物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好了,今天小编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观看视频的方式哦~

参考资料:

视频《元宇宙,精神健康与树洞救援》系列讨论会第12场(抑郁症)链接:

https://mp.haoxinqing.cn/doctorApp/doctorMeeting?id=6080

注: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内容 | 鲤鱼

排版 | 鲤鱼

校对 | Ting Zhang 喵君姐姐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壹脑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