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读唐诗中的敏捷:诗在,敏捷在

唐诗到底是什么?唐诗是关于道德、文章、才情、理想、抱负、希望、梦想。

自沉积水潭的梁济和自沉昆明湖的王国维共用一副挽联:忠于清所以忠于世,惜吾道不敢惜吾身。唐末的司空图是更早的示范。

以下揉摘自《六神磊磊读唐诗》:

后来,昭宗的境遇也没有什么改变,一直在军阀和宦官这两股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维持着局面。他一度被宦官关起来,饭食都从小洞里送入。好不容易脱离宦官掌握后,他又再次被各路军阀挟持,跟随他的官员和随从被一批批杀掉,防止皇帝倚仗他们生事。几年后,昭宗终于被朱温的部下杀死。


他死亡的经过有详细记载。朱温的士兵夜入皇宫,昭宗察觉不妙,从床上爬起来,衣衫不整地绕着柱子逃跑,被士兵追上杀死。一名昭仪试图用身体保护皇帝,也被一起杀了。昭宗死后,朱温扶植了一个小皇帝上台,唐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

这是发人深思的一幕——过去讽刺朝廷最狠的人,最后反而却最忠贞、最赤诚;平时敢批评指摘昭宗的人,在昭宗被弑之后反而表现得最热血、最仗义。相反地,那些平日里和皇上保持高度一致的人,唯唯诺诺的人,到了关键时刻却见风使舵、大肆投机。


当然,罗隐提出讨伐朱温的建议,吴王没有采纳。他没有对抗朱温的实力,也没有那个必要,而是更乐意于安居一隅。但从此之后,他对罗隐更加敬重了,“心甚义之”。


罗隐手上没有兵权,无法指挥部队出征。他能做的只有写诗,抒发不平之气。


他曾写了这样的诗,叫:“屈指不堪言甲子,披风常记是庚申。”意思是说:每当想起甲子、庚申这两个时间,都非常痛心。这都是昭宗受难的日子。


他还有两句咏松树的诗,叫作:“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所谓“陵迁谷变”,就是指时局大变、山摇地动的时候。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守住高洁的品性。如果那个世界确已经被污染了,松树宁可自立孤山,也莫要见风使舵、同流合污。


所以吴王才摇头感叹:罗隐啊罗隐,我真是搞不懂你。


这不禁让我想起李世民当年曾经留下过的两句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唐朝最后的岁月里,当疾风最劲、板荡最剧的时候,诗人罗隐向李世民的子孙们再一次验证了这句话。我们经常把赞美等同于忠诚,把批评等同于敌对,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区,罗隐告诉我们:从来都没有这个等式。

使者拿出一个红头文件递给给老头:“喏,司空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现在唐朝已经没有了,改成大梁啦!新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皇上特别爱才,叫你去做礼部尚书,你收拾收拾,这就跟我们走吧。”


司空图露出无比吃惊、又无比懊恼的表情:“什么?让我去做大官?还是礼部尚书?哎呀呀,真是太可惜了,我不幸得了绝症,五级肝炎八级胃胀气十级肺痨,马上就要死了,不能去做官了呀!”


使者大怒:“胡说八道,你得了绝症,怎么还能在这里吃烤鸡翅膀呢?”


司空图又唱又跳:“烤鸡翅膀,我最爱吃……越是快升天就越应该要拼命吃,如果现在不吃以后没机会再吃……”


终于,使者悻悻地走了,一边走一边喃喃地骂:“臭老头,给脸不要脸……”


等使者走远,司空图才重新又坐下,默默地放下了鸡翅膀。转头一看窗外,红日已经西沉。他发出了一声极低极低的叹息。
这太阳,终于是落山啦。


很快,准确的消息传来,唐朝果然灭亡了,被朱温建立的大梁取代。不久之后,被废的小皇帝也被杀害。


司空图听说之后,停止了进食。不久他便死去了,时年七十二岁。

然而,当大唐王朝真的覆灭的那一天到来,当小皇帝哀宗也被朱温杀掉的消息传来,司空图的精神世界轰然崩塌了。


悲痛,还是悲痛。之前信誓旦旦的那些诗“将取一壶闲日月”“甘心七十且酣歌”,他根本做不到。


诗人活了七十多岁,大概直到最后一刻才弄懂了自己——原来,我根本就不是一个隐士;我从来就没有说服过自己;我学不了释家,也学不了老庄;我其实不是一个想得开的人。


这大概是他绝食之前的真实心态。


前文曾经说过,司空图不是一个冥顽、愚忠的人,也绝不是不知变通的人。他是懂得韬晦的,是懂得明哲保身的。他晚年儒释道三家皆通,并不是只推崇儒家、立志要做忠臣烈士。


一个人,如果他只被灌输了一种思想,只知道一种人生选择,只被教授了一个价值取向,然后他为此牺牲,相对是容易的。更难的是,他明明知道生命之舟有许多航道,未必都不光明,未必都可鄙视,他明明知道人可以灵活一点,做忠臣也有很多方式,未必要搭上老命。你看韩偓选择了避祸到南方去,不也完全可以说得过去么,不也可以自况是“羲皇白接”么?


可是司空图仍然选择了用结束生命,表示和朱温的不合作。


这就是人最可宝贵的——了解之后的拒绝,渊博之后的专注,选择之后的坚持。


别忘了,司空图是一个美学家。他的死,与其说是道义上的选择,我更宁愿相信他是美学上的选择。因为朱温等人支配的那个世界太恶、太残暴、太不美了,作为一个对“美”有洁癖的人,他受不了,他无法与之同存于世。

五万篇唐诗中,究竟哪一首,才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记忆,不论生长环境、教育程度、宗教信仰,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千古一诗?


让我们的目光来到盛唐。我们的老朋友王之涣,正昂然立在鹳雀楼头,高高举起了权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之前介绍过这首诗。这二十个字,之洗练,之壮阔,之雄视千古,仿佛不是出自人的手,而是出自神的剪裁。它是唐诗里的最强音,是盛唐气象最完美的代言。


如果没有下一首诗,“白日依山尽”要夺魁的。我们每个小孩子背的第一首诗,都会是它。


然而,在这最最关键的一战里,李白出手了。他是带着一身月色而来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论境界、论匠心、论巧夺天工,“白日依山尽”都不输给“床前明月光”。它是输给了人心——前者是宏伟的豪言,后者却是心灵上柔软的一击。日间的浩荡气象,再写到极处,也终究没有月下的相思打动人。


这两首诗,其实也正是中国人矛盾的两面。在白天,裹挟在大时代的征尘里,为了生存和理想奔走,勉励自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夜晚,则又每每想起了乡土、故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潸然泪下。


太阳和月亮,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只是遥远的天体,它们早已镌上了李白、杜甫、张九龄、薛涛们的悲忧喜乐,并时时提醒着我们,在千百年前的某一日、某一夜,那些才华横溢又敏感多情的先人们看着它们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