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详解STM32的时钟系统

STM32的时钟树

    时钟信号推动单片机内各个部分执行相应的指令,时钟就像人的心跳一样。

    STM32本身十分复杂,外设非常多,任何外设都需要时钟才能启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外设都需要系统时钟那么高的频率,如果都用高速时钟势必造成浪费。同一个电路,时钟越快功耗越大、抗电磁干扰能力越弱。复杂的MCU采用多时钟源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下图,是STM32的时钟系统框图。

嵌入式分享合集1_嵌入式硬件

 

    如上图左边的部分,看到STM32有4个独立时钟源,HSI、HSE、LSI、LSE。

  • HSI是高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8MHz,精度不高。
  • HSE是高速外部时钟,可接石英/陶瓷谐振器,或者接外部时钟源,频率范围为4MHz~16MHz。
  • LSI是低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40kHz,提供低功耗时钟。 
  • LSE是低速外部时钟,接频率为32.768kHz的石英晶体。

    时钟树的右边红色框中,则是系统时钟通过AHB预分频器,给相对应的外设设置相对应的时钟频率。

    其中LSI、LSE是作为IWDGCLK(独立看门狗)时钟源和RTC时钟源使用。而HSI、HSE以及PLLCLK经过分频或者倍频作为系统时钟SYSCLK来使用。

    PLL为锁相环倍频输出,其时钟输入源可选择为HSI/2、HSE或者HSE/2。倍频可选择为2~16倍,但是其输出频率最大不得超过72MHz。通过倍频之后作为系统时钟的时钟源。

配置时钟

默认时钟

    Keil编写程序是默认的时钟为72Mhz,其实是这么来的:

    外部高速晶振HSE提供的8MHz(大小与电路板上的晶振相关)通过PLLXTPRE分频器后,进入PLLSRC选择开关,进而通过PLLMUL锁相环进行倍频(x9)后,为系统提供72MHz的系统时钟SYSCLK。之后是AHB预分频器对时钟信号进行分频,然后为低速外设提供时钟。相关文章推荐: 时钟失效之后,STM32还能运行?

    内部RC振荡器HSI为8MHz,2分频后是4MHz,进入PLLSRC选择开关,通过PLLMUL锁相环进行倍频(最大x16)后为64MHz。

USB时钟

嵌入式分享合集1_stm32_02

 

    如上图,STM32的USB时钟不能超过48MHz,因此如果时钟源为72MHz,就需要进行1.5分频。

    如果时钟源为48MHZ,则进行1分频即可。

把时钟信号输出到外部

嵌入式分享合集1_stm32_03

 

    STM32可以选择一个时钟信号输出到MCO脚(PA8)上,可以选择为PLL输出的2分频、HSI、HSE、或者系统时钟,可以把时钟信号输出供外部使用。

AHB分频器
    如时钟树图右边的部分,系统时钟通过AHB分频器给外设提供时钟。从左到右可以简单理解为:
    系统时钟->AHB分频器->各个外设分频倍频器->外设时钟的设置。

    右边部分为:系统时钟SYSCLK通过AHB分频器分频后送给各模块使用,AHB分频器可选择1、2、4、8、16、64、128、256、512分频。其中AHB分频器输出的时钟送给5大模块使用: 

  • 内核总线:送给AHB总线、内核、内存和DMA使用的HCLK时钟。 
  • Tick定时器:通过8分频后送给Cortex的系统定时器时钟。 
  • I2S总线:直接送给Cortex的空闲运行时钟FCLK。 
  • APB1外设:送给APB1分频器。APB1分频器可选择1、2、4、8、16分频,其输出一路供APB1外设使用(PCLK1,最大频率36MHz),另一路送给通用定时器使用。该倍频器可选择1或者2倍频,时钟输出供定时器2-7使用。 
  • APB2外设:送给APB2分频器。APB2分频器可选择1、2、4、8、16分频,其输出一路供APB2外设使用(PCLK2,最大频率72MHz),另一路送给高级定时器。该倍频器可选择1或者2倍频,时钟输出供定时器1和定时器8使用。另外,APB2分频器还有一路输出供ADC分频器使用,分频后送给ADC模块使用。ADC分频器可选择为2、4、6、8分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APB预分频器分频系数是1,则定时器时钟频率(TIMxCLK)为PCLKx。否则,定时器时钟频率将为 APB 域的频率的两倍:TIMxCLK = 2xPCLKx。 
APB1和APB2的对应外设

嵌入式分享合集1_stm32_04

 

    F1系列中,APB1上面连接的是低速外设,包括电源接口、备份接口、CAN、USB、I2C1、I2C2、USART2、USART3、UART4、UART5、SPI2、SP3等。

    APB2上面连接的是高速外设,包括UART1、SPI1、Timer1、ADC1、ADC2、ADC3、所有的普通I/O口(PA-PE)、第二功能I/O(AFIO)口等。

    具体可以在stm32f10x_rcc.h中查看外设挂在哪个时钟下。

时钟监视系统(CSS)

嵌入式分享合集1_嵌入式硬件_05

 

    另外,STM32还提供了一个时钟监视系统(CSS),用于监视高速外部时钟(HSE)的工作状态。倘若HSE失效,会自动切换(高速内部时钟)HSI作为系统时钟的输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开关电源”和“普通电源”的区别

什么叫开关电源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

    开关电源是相对线性电源说的,其输入端直接将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在高频震荡电路的作用下,用开关管控制电流的通断,形成高频脉冲电流。在电感(高频变压器)的帮助下,输出稳定的低压直流电。

    由于变压器的磁芯大小与开关电源工作频率的平方成反比,频率越高铁心越小。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变压器,使电源减轻重量和体积。而且由于它直接控制直流,使这种电源的效率比线性电源高很多。这样就节省了能源,因此它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它也有缺点,就是电路复杂、维修困难、对电路的污染严重;电源噪声大,不适合用于某些低噪声电路。

嵌入式分享合集1_开关电源_06

 

开关电源的特点

    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随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目前开关电源主要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开关电源的分类

    根据开关器件在电路中连接的方式,开关电源总的来说可分为串联式开关电源、并联式开关电源、变压器式开关电源等三大类。

    其中,变压器式开关电源还可以进一步分成:推挽式、半桥式、全桥式等多种。根据变压器的激励和输出电压的相位,又可以分成:正激式、反激式、单激式和双激式等多种。

开关电源和普通电源的区别

    普通的电源一般是线性电源,线性电源,是指调整管工作在线性状态下的电源。而在开关电源中则不一样,开关管(在开关电源中,我们一般把调整管叫做开关管)是工作在开、关两种状态下的:开 —— 电阻很小,关 —— 电阻很大。

    开关电源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电源。它具有效率高,重量轻,可升、降压、输出功率大等优点。但是由于电路工作在开关状态,所以噪声比较大。

■ 举例说明:降压型开关电源

    我们来简单的说说降压型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电路由开关(实际电路中为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续流二极管、储能电感、滤波电容等构成。

    当开关闭合时,电源通过开关、电感给负载供电,并将部分电能储存在电感以及电容中。由于电感的自感,在开关接通后,电流增大得比较缓慢,即输出不能立刻达到电源电压值。

    一定时间后,开关断开,由于电感的自感作用(可以比较形象地认为电感中的电流有惯性作用),将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即从左往右继续流。这电流流过负载,从地线返回,流到续流二极管的正极,经过二极管,返回电感的左端,从而形成了一个回路。

    通过控制开关闭合跟断开的时间(即PWM——脉冲宽度调制),就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如果通过检测输出电压来控制开、关的时间,以保持输出电压不变,这就实现了稳压的目的。

    普通电源和开关电源相同的是都有电压调整管,利用反馈原理来进行稳压的,不同的是开关电源利用开关管进行调整,普通电源一般利用三极管的线性放大区进行调整。比较而言,开关电源的能耗低,对交流电压适用范围要宽,输出直流的波纹系数要好,缺点是开关脉冲干扰。

    普通半桥开关电源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上桥和下桥的开关管(频率高时开关管为VMOS)轮流导通,首先电流通过上桥开关管流入,利用电感线圈的存储功能,将电能集聚在线圈中,最后关闭上桥开关管,打开下桥的开关管,电感线圈和电容持续给外部供电。然后又关闭下桥开关管,再打开上桥让电流进入,就这样重复进行,因为要轮流开关两开关管,所以称为开关电源。

    而线性电源就不一样了,由于没有开关介入,使得上水管一直在放水,如果有多的,就会漏出来,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某些线性电源的调整管发热量很大,用不完的电能,全部转换成了热能。从这个角度来看,线性电源的转换效率就非常低了,而且热量高的时候,元件的寿命势必要下降,影响最终的使用效果。

■ 主要区别:工作方式

    线性电源的功率调整管总是工作在放大区,流过的电流是连续的。由于调整管上损耗较大的功率,所以需要较大功率调整管并装有体积很大的散热器,发热严重,效率很低,一般在40%~60%(还得说是很好的线性电源)。

    线性电源的工作方式,使从高压变低压必须有降压装置,一般的都是变压器,也有别的像KX电源,再经过整流输出直流电压。这样一来体积也就很大,比较笨重,效率低、发热量也大;但也有优点:纹波小、调整率好、对外干扰小、适合用于模拟电路/各类放大器等。

    开关电源它的功率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在电压调整时能量是通过电感线圈来临时贮存,这样他的损耗就小,效率也就高,对散热的要求低,但它对变压器和贮能电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用低损耗高磁导率的材料来做。它的变压器就是一个字小。总效率在80%~98%,开关电源的效率高但体积小,但是和线性电源比它的纹波,电压电流调整率就有一定的折扣了。

 三、STM32芯片的内部架构

STM32芯片主要由内核和片上外设组成,STM32F103采用的是Cortex-M3内核,内核由ARM公司设计。STM32的芯片生产厂商ST,负责在内核之外设计部件并生产整个芯片。这些内核之外的部件被称为核外外设或片上外设,如 GPIO、USART(串口)、I2C、SPI 等。

嵌入式分享合集1_单片机_07

芯片内部架构示意图

    芯片内核与外设之间通过各种总线连接,其中驱动单元有 4 个,被动单元也有 4 个,具体如上图所示。可以把驱动单元理解成是内核部分,被动单元都理解成外设。

ICode 总线

    ICode总线是专门用来取指令的,其中的I表示Instruction(指令),指令的意思。写好的程序编译之后都是一条条指令,存放在 FLASH中,内核通过ICode总线读取这些指令来执行程序。

DCode总线

    DCode这条总线是用来取数的,其中的D表示Data(数据)。在写程序的时候,数据有常量和变量两种。常量就是固定不变的,用C语言中的const关键字修饰,放到内部FLASH当中。变量是可变的,不管是全局变量还是局部变量都放在内部的SRAM。

系统System总线

    我们通常说的寄存器编程,即读写寄存器都是通过系统总线来完成的,系统总线主要是用来访问外设的寄存器。

DMA总线

    DMA总线也主要是用来传输数据,这个数据可以是在某个外设的数据寄存器,可以在SRAM,可以在内部FLASH。

    因为数据可以被Dcode总线,也可以被DMA总线访问,为了避免访问冲突,在取数的时候需要经过一个总线矩阵来仲裁,决定哪个总线在取数。

内部的闪存存储器Flash

    内部的闪存存储器即FLASH,编写好的程序就放在这个地方。内核通过ICode总线来取里面的指令。

内部的SRAM

    内部的SRAM,是通常所说的内存,程序中的变量、堆栈等的开销都是基于内部SRAM,内核通过DCode总线来访问它。

FSMC

    FSMC的英文全称是Flexible static memory controller(灵活的静态的存储器控制器)。通过FSMC可以扩展内存,如外部的SRAM、NAND-FLASH和NORFLASH。但FSMC只能扩展静态的内存,不能是动态的内存,比如就不能用来扩展SDRAM。

AHB

    从AHB总线延伸出来的两条APB2和APB1总线是最常见的总线,GPIO、串口、I2C、SPI 这些外设就挂载在这两条总线上。这个是学习STM32的重点,要学会对这些外设编程,去驱动外部的各种设备。

四、 一些嵌入式心得

单片机

    从单片机,FPGA、SOPC硬件的搭建以及软件编程,以及现在正在努力研究的ARM,相关推荐: 学习STM32单片机,从菜鸟到牛人。我是凭着无限的热情来做的。

    实验室提供了便捷的学习环境,这里有现成的winbond 51单片机、有伟福仿真器、advanced labtool 48uxp万能编程器,一台12万的示波器。自己买了个万能板,学习阶段时,找本书就能在上边进行试验了。

延庆川北小区45孙老师 东屯 收卖废品破烂垃圾炒股 废品孙

    从简单的led闪烁开始,后来接触到数码管显示、pwm到中断、串口通信(单片机与单片机通信,单片机与pc通信)、I2Ceeprom读写、A/D转换、温度测量等。推荐文章: STM32与51单片机串口通信实例。一个个试验,从资料查找、程序编写、调试直到问题的解决,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FPGA

    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得到了一块Altera公司的nios ep1c20 cyclone系列开发板,当时是以大学计划的名义买的,5000元人民币。于是就开始了我FPGA学习之路。之前学习过verilog,只停留在纯粹的理论阶段,编几个小小的程序,用quartus-ii自带的仿真软件进行一下仿真就ok了。

    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往往能够得出你所想要的结果,但是一旦下载到芯片里边运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万事开头难,我做的第一个实验是点亮led,自己编写程序(几行而已)、编译、引脚分配、仿真、然后就用jtag下载线连接开发板和pc,将sof文件下载到芯片。现在想起来这是多么简单的几个步骤,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花费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查找资料和埋头反复实验。特别是引脚的分配,文档上只说需要这么做,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时没有过多的想法,只想看到实验的结果,有了结果我就有了无限的成就感和高涨的热情,所以当经过努力,第一个FPGA实验里的led终于按照意图动作的时候,那种激动与当初学习单片机时得以实现led闪烁的情形如出一辙。

    我做实验的一个惯例同时也是一个经验就是边做实验边看书,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原理在查找相关的文档。抱着这种热情,后来一点一点地深入学习FPGA,一些常规逻辑电路的设计,包括逻辑门电路、数据选择器、编译码器、加减乘除运算器、移位器,到后来的稍微复杂的电路设计,如FIFO、数字跑表、频率计、状态机、交通等的控制、卡式电话计费系统以及UART等。

    这些试验当时我都是采用的verilog语言实现的。初接触FPGA时本想学VHDL,那时的同学都用verilog,为了与他们讨论问题的方便,就改学verilog了。一学不打紧,慢慢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verilog,对于我来说,它无疑更适合我。这也是我要推荐的一个经验,那就是多看看你周围的人用的是什么工具,他们用的工具往往不是你最喜欢的或者不是当前最广泛最流行的,但你若要和他们交流讨论问题,那还是迁就一下,和别人所用工具一样,交流起来也会顺畅方便。

    到实验室后,因为实验室的员工都用伟福的仿真器,所以软件当然还是用伟福提供的。伟福的软件我认为不怎么好,只支持汇编,比起大名鼎鼎的keil c51逊了一大截,但除非你想等到自己有问题不会的时候周边竟没有人帮助你,不然在前期还是选择伟福的软件方便沟通。

    再后来,经过自己的摸索和向身边的工程师们请教,伟福用很熟悉了,汇编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这时候我开始在伟福里边嵌入keil,用c语言来写程序。再后来我就下载了keil c51软件,从此以后便正式地在keil的开发界面下写程序了。当然仿真的时候也可以在keil环境下用伟福仿真器,我想伟福在制造自己产品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点了,他们的一些产品肯定要考虑兼容主流软件keil的。

    用了keil C51后就不想用伟福编译软件了,同样的用了c写程序后,就不想用汇编了。但是汇编是每一个硬件研发工程师们必备的,汇编有c不可企及之处,但有时候还非用汇编不可。汇编的运行效率高,写起来很是烦琐,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汇编还是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将usoc移植到单片机的时候,与处理器相关的程序还真是必须用汇编来完成的。

SOPC

    再后来,学习sopc。从最小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到简单的led闪烁程序的编写,到sof文件在芯片上跑起来,看着led的亮与灭,心中热情澎湃。

    与前边学习单片机、FPGA一样,第一个实验还是led闪烁,然后慢慢的转向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设计上去,也无非是实现以前用verilog实现过的一些功能。两者的区别是:一种完全用verilog语言来实现全部功能;一种需要先用sopc builder搭建硬件系统,然后在nios ide中进行软件的编程。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实现需要的功能,但是后者更方便快捷,因为在这种方法里,我们使用的是“拿来主义”,IP核已经实现了我们的功能,要做的仅仅是去利用它而已。

    在此期间本人比较欣赏Altera公司推出的可编程片上系统即sopc,它解放了我们搭建硬件系统的烦琐,仅仅需要按照需求在系统里边加上自己的IP核和一些必须的外设。Altera公司或者其他的第三方公司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性能和功能很完善的IP核,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这些IP核加入到我们的系统里完成我们需要的功能。硬件系统完成后,需要在Altera公司提供的nios IDE环境下对硬件系统进行软件编程,在这里,完全用c语言来完成所需要的功能。

UCOS

    再后来学习ucos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是运用在FPGA里面。nios已经为使用者移植好了,不需要修改任何文件。在nios用户界面里进行一些相应的设置就可以使用了。Altera公司为我们提供的模板里边有几个很好的例子,任务管理、信号量、邮箱传递、事件标志、时间管理等提供了很好的模板,我们需要做的是认真的阅读,研究它,必要的话对模板进行一些改写来完成自己的功能,这是模仿的更高境界了,把他的一些东西进行吸收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我想这是一个硬件爱好者和初学者非常乐于做的事情。

后记

    其实,在进行FPGA学习的时候,我遇到过试验没有进展、心情沮丧的时候。那时对底层硬件一无所知,连对基本的原理图也看不太懂,更别说程序在开发板上是怎么运行的了。每天感受不到一点进步,真是很漫长难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