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AN的接口保护电路

在一个模块上,由于是中转的CAN,需要从两个不同的连接器上连接出去(这种情况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的)。

一般的设计如图: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

 一般的,我们最多使用两个电压斜坡控制电容(C2和C3),如果存在两个两个连接器,我们只能把它们选择放在一边。这个电容值的选取是需要和测量和协商的,根据整车的需求正确的选择的。

因为静电和浪涌的问题,如果只放一对电容,并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Z1和Z2 上,我们只能选择放在一边,因此导致另一边的干扰无法滤除。因此在这里的方法,是把电容一分为二,多加一对Zener的管子。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引脚_02

 这样的解决办法,同时解决了传导干扰,静电和EMC发射能量的问题。不过这样的情况也不算多。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03

二、焦耳小偷电路,榨干电池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04

01 焦耳偷盗电路

1.1 电路来源

  之前焦耳偷窃电路 中介绍了在 Simple Joule Thief Circuit – DIY Electronics Project[2] 给出的一个升压电路。这个电路与常见到的双晶体管多谐振荡电路相比,都是对称晶体管组成,但从原来的电容正反馈耦合变成了RLC的直接耦合。那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电路参数与振荡频率是什么关系?

1.1.1 电路原理图

  下面给出了两个多谐振荡电路电路图。

(1)电容耦合多谐振荡电路

  这个震荡电路的原理在一个古老而优雅的电子线路[2]中进行梳理。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05

▲ 图1.1 对称双晶体管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2)RLC耦合多谐振荡电路

  关于这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在后面通过电路实验来确定。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06

▲ 图1.2 焦耳偷窃电路

1.2 搭建实验电路
1.2.1 主要元器件

  根据【图1.2】在面包板上搭建测试电路。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选择:

  • 晶体管:  BC547×2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07

▲ 图1.2.1 BC547 晶体管

  • 电感:

  储能电感使用SmartTweezer测量参数:

  ●  电感参数:
   电感量:96.98uH
   等效串联电阻:0.3Ω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08

  ▲ 图1.2.2 储能电感

  • 电阻电容:

  ●  电阻电容参数:
   电容(C1):220.9pf
   电阻(R1):19.90kΩ
   电阻(R2):324.9Ω

  对于电感  与电容  组成的谐振频率:

.2.2 面包板上搭建电路

  在电路板上搭建实验电路,施加+1.5V工作之后,可以看到电路中的绿色LED被点亮。为了对比,可以看到电路中直接连接在+1.5V电源上的绿色LED并没有被点亮。

  ●  电路工作参数:
   工作电压:+1.5V
   工作电流:60.6mA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09

▲ 图1.2.3 通电之后LED点亮 

(1)电路工作波形信号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10

▲ 图1.2.4 Q1(青色),Q2(蓝色)信号波形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耦合器_11

▲ 图1.2.5 Q1基极(青色)Q2集电极(蓝色) 

1.3 电路初步分析

  为了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将电路的各部分的电压信号绘制在电路旁边。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12

▲ 图1.2.6 电路图中的主要节点的电压波形

1.3.1 交流信号分析

  一个多谐振荡器中存在着深度正反馈,利用RLC使得电路中的电子器件在导通和截止状态之间转换,从而自激振荡,产生方波、三角波等,这些信号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谐波分量,因此被称为“多谐振荡器”。

  电路中,T1的集电极信号经过R1,C1耦合到T2的基极,被放大的信号在其集电极上直接耦合在T1的基极。因此从交流信号极性上来看,这是一个正反馈的放大电路。

  将前面电路图中的元器件进行调整,可以更加清晰表面电路中存在的正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形式。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13

▲ 图1.3.2 调整电路布局,显示出两个三极管组成的正反馈放大电路 

在振荡情况下,两个三极管交通完成导通与截止的转换,最终在T1的集电极上完成对于1.5V直流电压“斩波升压”,驱动发光二极管D1点亮。

  为了分析电路是否能够工作,还需要对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进行分析。

1.3.2 静态工作点分析

(1)将C1去掉

  将C1 去掉,此时电路停止振荡。测量电路中两个三极管的工作点。

  ●  T1的工作点:
   基极电压:0.116V
   集电极电压:1.5V

  ●  T2的工作点:
   基极电压:0.679V
   集电极电压:0.116V

  可以看到,T1处于截止状态,T2处于深度饱和状态。

(2)令人惊讶的静态工作点

  到此为止,静态工作点测量结果让我们惊掉了下巴。通常情况下,晶体三极管组成的电路,如果处在截止,和饱和状态下,是无法对信号进行放大的。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会引起深度正反馈,从而产生震荡了呢?

1.3.3 加电启动振荡

  上面分析电路中虽然存在两个三极管正向反馈耦合在一起,但在静态工作点,即电路处在平和状态下,两个三极管分别处在截止和深度饱和状态下,这表明该电路的正反馈回路的增益有可能低于1,这样有可能使得电路无法从静态工作点下转移到振荡状态。

  通过手工,将C1 从面包板上取下,此时电路处在T1截止,T2饱和状态。然后将C1在电路加电的情况下,插在面包板上。经过若干次的操作,可以发现有的时候电路开始震荡,点亮LED;有的时候电路不振荡,还是处在原来的状态。

  但是如果电路的1.5V电压从0V变化到1.5V,电路始终会产生振荡。

02 电路工作原理

  根据前面对于搭建在面包板上的实验电路进行测量结果,验证了该电路的确可以进行振荡,并通过电路中的T1与电感L1形成斩波电路,对输入1.5V电压进行升压驱动LED发光。

  但存在以下问题:

  • 电路如何进行震荡状态?
  • 电路如何进行状态翻转?
2.1 电路如何进入振荡状态?

  前面实验证明电路在没有C1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振荡的。并且当电路处在T1截止、T2饱和的情况下,手动加上C1电路并不会产生振荡。但工作电源从0V开始加载到电路上,电路则会产生振荡。

2.1.1 工作电压逐步增加

  下图显示了电路的工作电压从0.5V开始增加是,对应的T1的集电极电压波形。随着电压的增加,T1逐步进入振荡状态。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14

▲ 图2.1.1  工作电压变化对应的T1集电极电压信号

  当工作电压比较低的时候,T1,T2实际上都处在截止状态,T1,T2的基极电压都与电源电压相同。当电源电压大于0.65V之后,T1,T2便开始从截止状态过渡到放大状态。由于正反馈存在,所以T1,T2很快产生振荡。

这说明了为什么电路每次通电之后能够形成振荡的原因。

  下图绘制了工作电压从0.5V变化到0.75V时,T1集电极的交流电压与T2集电极的直流电压的变化。

  T1的交流电压表明了电路是否产生了振荡,可以看到电路是在工作电压超过0.65V之后,突然增加,进入了振荡状态。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引脚_15

▲ 图2.1.2 随着工作电压的升高,T1集电极的交流电压与T2的集电极直流电压的变化 

T2集电极直流电压,也反映了T1的基极电压。感觉要解释清楚T2集电极在震荡前后的这样复杂变化还需要多费口舌,说白了,现在我还没有理清思路。

2.1.2 正弦振荡

  在工作电压处在0.6 ~ 0.65V之间时,T1,T2已经开始进行正弦振荡,测量对应的T1,T2集电极波形如下。T1集电极波形为蓝色信号;T2集电极波形为青色信号。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耦合器_16

▲ 图2.1.3 电路在工作电压0.6V情况下的正弦振荡

此时对应的振荡频率在907kHz,这个参数与C1、L1组成的谐振频率接近。

2.2 电路如何进行状态翻转?
2.2.1 工作电压小的情况

  当工作电压超过0.65V之后,电路的振荡幅度急剧增加,振荡频率降低了一半左右。通过T2集电极电压(也就是T1基极电压)可以看到,此时T1的状态分为:导通和截止两个状态。

  当T1截止时,L1,C1产生串联谐振,形成了以上上升的半个正弦波。当T1的集电极电压下降低时,通过C1耦合到T2基极,使得它从饱和返回到放大状态。然后通过正反馈,迅速使得T1进入饱和,T2进入截止。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引脚_17

▲ 图2.2.1 电路在工作电压0.65V情况下的正弦振荡 

T1的饱和使得C1上的电压反向施加在T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使得T2基极电压成为负电压,使得T2进入截止状态。从下图青色曲线可以看到这一点。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18

▲ 图2.2.2 T1集电极电压(蓝色)与T2基极电压(青色)信号波形 

所以在这个状态下,电路不再是L1,C1的谐振了。这个状态的是依赖于T1退出饱和状态。电源电压施加在电感L1上,使得L1的电流,也就是T1的集电极电流 持续增加,直到大于T1的基极电流所对应的放大电流,从而使得T1 从饱和返回到放大状态。

  T1返回放大状态之后,对应集电极电压开始升高,这个信号通过C1耦合到T2,也使其退出截止,进入放大状态。通过正反馈,电路反转到T1截止,T2饱和状态。电路便进行循环振荡状态。

2.2.2 工作电压大的情况

  在上面工作中,由于电路工作电压比较小,T1集电极上的电压始终小于LED的导通电压。

  当电路工作电压从继续增加,则出现了两个主要的变化。先看一下电路中的波形。下图是工作电压在0.9V时对应的T1集电极(蓝色)与T2基极(青色)信号波形。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19

▲ 图2.2.3 电路在0.9V是对应的T1集电极电压与T2基极电压波形 

(1)T1对应的饱和电流增加

  T1 的基极电流是电源电压通过R2产生的,所以当电路工作电压增加后,对应T1在饱和时的基极电流增加,从而使得T1所对应的从饱和退回到放大状态的集电极电流也增加了。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够使得L1中增加的电流达到饱和电流数值,使得T1退出饱和状态。

  这反映在振荡波形上,可以看到T1截止时间更长了。

(2)电路LED参与电感放电

  由于L1上的电流很大,所存储的电能更多,因此T1截止时,所形成的L1、C1谐振电压更大,超过LED导通电压时,L1中的电流则通过LED进行释放,这使得L1释放电能时间延长。也就是T1的截止时间也延长了。

  以上两个变化都是的振荡波形的周期增加。此时对应的振荡频率已经降低到94kHz左右了。

(3)T2退出截止过程

  通过上面T2基极波形,可以看到它退出截止状态(也就是基极电压回复大于零的状态)经过两个过程:

  • 前面一段曲线是C1上的电压在R1放电的过程,根据R1,C1的参数,可以知道对应的放电时间常数为5微秒左右。
  • 后面一段曲线是T1退出饱和状态,集电极电压抬升电压,经过R1耦合到T2基极。

03 分析总结

  本文对于一款简易升压振荡电路进行分析。通过搭建的面包板测试电路验证了该电路可以完成振荡。初步分析电路起振和反转的原理。但是对于该电路中C1对于前路状态转换作用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

  • 为什么把C1去掉之后电路就不再振荡了?
  • 在电路加电的情况下,手动将C1加上,为什么电路还不振荡?只有工作电压从0开始才能够振荡。

  不是因为限于篇幅,而是没有找到解释的理由,所以这部分的内容也留在其它时候再做分析吧。原本以为通过测试可以缓解“如鲠在喉”,但现在反而觉得浑身痒痒了。

三、X3Pi 地平线原理图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20

 2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21

 

四、光耦合电路

说下关于:光耦合器工作原理、光耦合器类型、光耦合器的工作模式、光耦合器的作用、光耦合器的应用。

一、光耦合器

光耦合器是在两个隔离电路之间传输电信号的电子元件,也就是说将电信号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具体的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22

光耦合器

光耦合器也称为光隔离器、光耦合器或光隔离器。

通常在电路中,尤其是低电压或高噪声敏感电路中,光耦合器用于隔离电路以防止电气碰撞机会或排除不需要的噪声。

二、光耦耦合器的内部结构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耦合器_23

光耦合器的内部结构

上图为光耦合器的内部结构。左侧的 1引脚和 2 引脚外露,是一个 LED。LED向光敏三极管发出红外光在右侧。

光电晶体管是通过其集电极和发射极来切换输出电路,在这一点上与典型的 BJT 晶体管相同。

LED 的强度直接控制光电晶体管,因为两个独立的电路可以由光耦合器控制。

另外,光电晶体管和红外 LED 之间的空间是透明的非导电材料,隔离了两个不同的电路。LED 和光电晶体管之间的中空空间可以使用玻璃、空气或透明塑料制成,电气隔离要高得多,通常为10 kV或更高。

三、光耦合器工作原理

光耦合器由作为 LED 的发射器和作为光敏元件的接收器组成。

当 LED 发出光并且光照射到光电传感器(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PhotoTriac)上时,光电传感器开始流动电流。在这个系统中,输入光与输出端的电流成正比。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耦合器_24

光耦合器工作原理

当给 LED 供电时,LED 发光,光线落在光电晶体管的基极上,光落在光电晶体管的基极上后,将被激活,并且可以控制与晶体管相连的输出电路。

这里输入电路只连接光耦的 LED 引脚,输出电路连接光电晶体管,输入和输出电路完全电气隔离。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耦合器_25

 

光耦合器工作原理动图

四、光耦合器的工作模式

1、饱和模式

在饱和模式下,LED 将打开或关闭,因此,输出晶体管完全关闭或完全打开,这意味着导通或非导通模式。

此模式用于需要保护微控制器引脚免受输出电路高压影响的地方。例如,在使用微控制器的电机驱动中,电机需要高电流和高电压。在此模式下,电机将完全开启或关闭。

2、线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LED 会得到一个变化的信号脉冲。LED 光线通过电压或信号样本来改变或控制,然后光电晶体管还为输出提供可变传导。

用于开关模式电源 (SMPS) 或控制需要在输出端进行错误检测的不同电路。

3、光电二极管与光电晶体管光耦合器

光电二极管光电耦合器在电流和光之间的线性关系上优于光电晶体管光电耦合器。尽管光电晶体管光耦合器可以通过改变进入光电晶体管基极的 LED 光束来传递宽频率的模拟音频信号。当光束到达其基极时,晶体管的输出会发生变化以放大。但在高频处可能会出现一些失真。

尽管光电二极管的输出信号幅度远小于光电晶体管提供的输出,但光电二极管光耦的输入光和输出电流关系在大多数音频和一些数字信号中都很好。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引脚_26

光电二极管与光电晶体管光耦合器

五、光耦合器类型

1、光晶体管光电耦合器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27

基于晶体管的光耦合器用于直流电路相关的隔离。

在上图中,内部结构显示在光电晶体管光电耦合器内部。晶体管类型可以 PNP,也可以是 NPN。

根据输出引脚的可用性,光电晶体管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在左边的第二张图片中,有一个额外的引脚输出,在内部与晶体管的基极相连。

该引脚 6 用于控制光电晶体管的灵敏度。该引脚通常用于使用高阻值电阻与地连接或负极连接。在这种配置中,可以有效地控制由于噪声或电气瞬变引起的误触发。

此外,在使用基于光电晶体管的光耦合器之前,必须知道晶体管的最大额定值。PC816、PC817、LTV817、K847PH是少数广泛使用的基于光电晶体管的光耦合器。

2、光达林顿晶体管光耦合器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耦合器_28

在上图中,有两种类型的符号,显示了基于光达林顿晶体管 的光耦合器的内部结构。

达林顿晶体管是两个晶体管对,其中一个晶体管控制另一个晶体管基极。在这种配置中,达林顿晶体管提供高增益能力。像往常一样,LED 发出红外 LED 并控制对晶体管的基极。

这种类型的光耦也用于直流电路相关领域的隔离。第 6 个引脚在内部连接到晶体管的基极,用于控制晶体管的灵敏度。4N32、4N33、H21B1、H21B2、H21B3是少数基于光达林顿的光耦合器示例。

3、基于 光三端双向晶闸管的光耦合器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29

基于 光三端双向晶闸管的光耦合器

光管三端双向晶闸主要用于需要基于 AC 的控制或开关的场合。LED 可以使用 DC 控制,三端双向晶闸 用于控制 AC。

在这种情况下,光耦合器也提供了出色的隔离。这是一个双向可控硅应用程序。基于光 三端双向晶闸 的光耦合器示例是IL420、4N35等。

四、基于晶闸管的光耦合器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工作原理_30

基于晶闸管的光耦合器

SCR 代表可控硅整流器,SCR也称为晶闸管。

与其他光耦合器一样,LED 发射红外线。可控硅由 LED 的强度控制。基于光电可控硅的光电耦合器,用于交流相关电路。

基于光 SCR 的光耦合器的几个例子是:- MOC3071、IL400、MOC3072等。

六、光耦合器的作用

1、保护高敏感电路免受高压电路

如果你需要使用带有微控制器的命令来驱动高压电机,那么光耦合器将为开关系统提供电机和微控制器输出之间的完全电气隔离连接。

2、防止高压尖峰

光耦合器还用作具有比保险丝更先进的功能的保险丝。在电路中,光耦合器用于使用数字信号或使用非常低的电压来切换系统,但如果出现电压尖峰或出现浪涌电流,则整个输出电路将不受影响,因为光耦合器仅损坏并停止将当前传递到下一部分。

3、使用光耦合器检测交流电源的过零

由于响应时间非常快(纳秒级),光耦合器的开关非常快,它被广泛用于通过整流器检测交流电源的过零,并且通过使用这个数字信号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波形变化。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31

使用光耦合器检测交流电源的过零

4、用于消除信号中的电噪声

七、光耦合器的应用

直流电路中使用的光耦合器很少,交流相关操作中使用的光耦合器也很少。由于光耦不允许两侧直接电连接,所以光耦的主要应用是隔离两个电路。

从切换其他应用程序,就像可以使用晶体管来切换应用程序一样,可以使用光耦合器。它可用于各种与微控制器相关的操作,其中需要来自高压电路的数字脉冲或模拟信息,光耦合器可用于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出色的隔离。

光耦可用于交流检测、直流控制相关操作。下面为光耦合器的一些应用。

1、用于开关直流电路的光耦合器: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嵌入式硬件_32

用于开关直流电路的光耦合器

在上面的电路中,使用了基于光电晶体管的光耦合器电路,是一个典型的晶体管开关。

在原理图中,使用了基于低成本光电晶体管的光电耦合器PC817。红外线LED将由 S1 开关控制。当开关打开时,9V 电池电源将通过限流电阻 10k 为 LED 提供电流。强度由 R1 电阻控制。如果我们改变值并降低电阻,LED的强度会很高,使晶体管增益很高。

另一方面,晶体管是由内部红外 LED 控制的光电晶体管,当 LED 发出红外光时,光电晶体管将接触,VOUT 将为 0,关闭连接在其上的负载。根据数据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为 50mA,R2 提供 VOUT 5v,R2 是一个上拉电阻。

在这种配置中,基于光电晶体管的光耦合器可以与微控制器一起用于检测脉冲或中断。

2、用于检测交流电压的光耦合器: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耦合器_33


 用于检测交流电压的光耦合器

这里显示了另一个电路来检测交流电压。红外线 LED 使用两个 100k 电阻控制,使用两个 100k 电阻代替一个 200k 电阻是为了在短路相关条件下提供额外的安全性。LED 连接在墙上插座线 (L) 和中性线 (N) 上。当按下 S1 时,LED 开始发射红外线。光电晶体管做出响应并将 VOUT 从 5V 转换为 0V。

在这种配置中,光耦合器可以跨低压电路连接,例如需要交流电压检测的微控制器单元,输出将产生方形高到低脉冲。

3、使用直流电压控制交流电路的光耦合器:

 

嵌入式分享合集67_耦合器_34

使用直流电压控制交流电路的光耦合器

在上面电路中,LED 再次由 9V 电池通过 10k 电阻和开关的状态来控制。另一方面,使用基于光电 TRIAC 的光耦合器,从 220V 交流插座控制交流灯。68 R 电阻用于控制 BT136 TRIAC,由光耦单元内部的光电 TRIAC 控制。

这种配置用于控制使用低压电路的电器。IL420 用在上面的原理图中,是一个基于光 TRIAC 的光耦合器。

除了这种类型的电路之外,还可以在 SMPS 中使用光耦合器,将次级侧短路或过流状况信息发送到初级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