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产品需求计划的复杂做法:给所有产品都做需求预测,然后便宜的多备,昂贵的少备,贵的和便宜的产品一遍遍组合,最后找到最合适的备货方案,从而既能达到整体有货率95%,又能达到库存金额最低。
简单做法:成本—频率体系
成本—频率体系:用单位成本和需求频率两个维度,来决定备哪些产品
单位成本:按照单位成本高低将产品分成不同档次,如5000美元以上为A档,1500-5000美元是B档等
需求频率:按照过去12月统计有需求的月数,如对于特定月份,有需求标记为1,没有需求标为0,来统计月份需求有无,但与具体需求量无关。
根据上述维度,将所有SKU进行划分,构建成本-频率矩阵。
通过上述矩阵,可以知道在相同需求频率下,A类单位成本太高,不备或少备是个不错的决策,从而节省很多库存,但如果是E类,由于占用成本很低,故可以适当多备些。
?注意:这种成本-频率划分sku从而定义服务水平的体系是否可以进行发散成其他两个维度的体系,如产品占地面积-频率体系,或者数量-频率体系等。
成本-频率体系是基于需求历史进行构建,但可能存在某些公司业务太新,或许没有多少历史经验可以借鉴,那么,也可以调整历史数据的维度,如用3个月中的13个星期的数据点的频率去替代12个月的频率。
注意:上述体系是基于历史信息,其风险是以试错为代价,而让重点客户受到影响会对业务造成很大影响,故需要根据业务将重点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单独剥离出来进行处理。
总结:
在“长尾”产品的库存计划上,需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纯粹基于需求历史的试错方法;另一个极端是为了安全,先备一个,以后慢慢消化。因此不管是用更准确的概率分布,如泊松分布来模拟“长尾”需求,还是用成本—频率,备件消耗指数,产品生命周期等简单法则,都是为了做好库存计划,来提高首发命准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