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SWITCH权威指南-基础篇-1.1-PSTN起源与发展

第一部分 基础篇

  1. 自己动手搭建个人的软交换环境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2. 本篇就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来完成这件事。
  3. 当然,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一起回顾一下电话交换网络和电话交换技术以及相关的历史,并探讨交换网络的现状和未来。
  4. 同时,学习一些电信领域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基础的电信业务;
  5. 然后,我们再一起体验 FREESWITCH的安装和配置。
  6. 在对 FREESWITCH有了直观的印象之后,我们再详细解释 FREESWITCH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基本概念和理论、运行和维护的方法,以及重要的协议和模块等。
  7. 读完本篇,你可以为成为一名合格的 FREESWITCH维护工程师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1章PSTN与voIP基础

  • 一说起VolP,给人的感觉好像有些抽象,或许大家对“网络电话”这个词更熟悉一些。
  • VolP的英文原意是 Voice Over IP,即承载于IP网上的语音通信
  • 大家熟悉家庭上网所使用的ADSL吧?
  • 或许有些人还记得前些年用过的吱吱叫的老“猫"( Modem,调制解调器)。
  • 技术日新月异,之前的技术都是用电话线上网,现在VolP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网上打电话
  • 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学习任何新东西以前,我们最好都了解一下它的历史,以做到心中有数。
  • 所以在了解VoIP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PSTN.
  •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就是我们日常打电话所使用的电话网络。
  • 有时,人们喜欢对新鲜的事物创根问底,却对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求甚解。
  • 在此,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本书所述的技术,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交换机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探索一下电话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同时一起学习一些与PSTN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等。

1.1 PSTN起源与发展

在漫长的通信历史长河中,

PSTN及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

如从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再到公共控制

人工交换自动交换

电子交换程控交换

模拟数字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硬”交换软交换等。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1.1 最早的电话网

第一次语音传输是苏格兰人``亚历山大・贝尔( Alexander Granham Bell)1876年(光绪二年)振铃电路实现的。

而在那之前,普遍认为烽火台是最好的远程通信方式

1847年3月3日(道光27年)-1922年8月2日(民国11年)。

1870年(同治9年)贝尔移民到加拿大,

1871年(同治10年)后到美国。

1882年(光绪8年)加入美国国籍。

参见:https://zh.wikipedia.org/wiki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振铃电路实现通话功能的时代是没有电话号码的,相互通话的用户之间必须由物理线路连接;

并且,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用户讲话(半双工)

发话方通过话音振动来激励电炭精麦克风从而产生电信号,

电信号传到远端后

通过振动对方的扬声器发声,

从而传到对方的耳朵里。

由于每对通话的个体之间都需要单独的物理线路,

如果整个电话网上有10个人,

而某人想与另外9个人通话,

他就需要铺设9对电话线。

同时整个电话网上就需要10x(10-1)2=45对电话线,

如图1-1所示。

image-20210816013956028

1.1.2 人工电话交换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电话有需求的用户越来越多,甚至普通家庭都希望拥有自已的电话。

但是,为每对欲通话的家庭之间都铺设电话线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种称为交换机( Switch,又称 Exchange)的设备诞生了。

它位于整个电话网的中心,用于连接每个用户。

用户想打电话时,先拿起电话连接到管理交换机的接线员,由接线员负责接通到对方的线路。

这便是最早的电话交换网(见图1-2),交换接续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

通过使用交换机,交换网上需要的线路大大减少了。

image-20210816014125797

1.1.3 自动电话交换时代

1889年到1891年期间,美国阿尔蒙·B·史端乔( Almon B Strowger)发明了步进式自动电话交换机

有趣的是,他发明自动交换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接线员从繁忙的人工交换机上解放下来,

而是来源于另外一则故事:他本是一个殡仪馆老板。

他发觉每当城里发生死亡事件,用户给“殡仪馆”打电话时,不知接线员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总会把电话接到另一家殡仪馆。

这使史端乔非常郁闷,发誓要将电话交换自动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史端乔凭他那过人的聪明和毅力,终于发明了种步进式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并申请了专利。

人们为了纪念他,故又称这种电话交换机为“史端乔交换机”(见图1-3)

这种交换机的特点是由用户话机的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动作,属于“直接控制”方式:

image-20210816014340347

以后,又出现了旋转式(见图1-4)升降式的交换机。

image-20210816014633329

这类交换机采用了一个称为“记发器”的部件来接收用户的拨号脉冲

然后将其通过译码器译成电码来控制接线器的动作,这属于“间接控制”方式。

在采用记发器后,增加了选择的灵活性,从而使交换机的容量得到了提高。

1919年,瑞典的电话工程师帕尔姆格伦贝塔兰德发明了“纵横制接线器”(见图1-5),并申请专利。

这种交换机将过去使用滑动摩擦方式的触点改成了压接触,减少了磨损,从而提高了交换机的寿命;

而且,由于采用了导电性好的贵金属(如银)金属触点,也大大提高了接触的可靠性。

这种交换机的另一个特点是把控制部分话路部分分开。

控制部分由标志器记发器来完成,称为公共控制

公共控制对用户拨号盘要求低,而中继部署的灵活性大大提高。

瑞典美国分别在1926年1938年开通了纵横制交换机

接着,法国日本英国也相继生产出纵横制交换机

image-20210816014650770

1.1.4 半电子交换机时代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们开始在交换机内引人电子技术,产生了电子交换机。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仅在控制部分引入了电子技术,

话路部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采用机械触点

这种交换机一般称为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

(区别是后者采用了速度较快的笛簧接线器)。

1.1.5 空分交换机时代

1946年,第一台由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计算机诞生,这对现代科学技术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通过在交换机中引入“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1965年5月,美国贝尔系统的1号电子交换机( ESS No.1)问世了。

ESSNO1

1AESS_MCC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开通使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

当时的交换机话路部分还保留了机械触点,以“空分”方式工作,因此称为空分交换机

并且,它交换的还是模拟信号

1.1.6 数字交换机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传输系统中,

它通过将“模拟”的信号数字化,

提高了通话质量、增加了传输距离,

同时,节约了许多线路成本。

1970年法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数字交换机E10,开始了数字交换的新时代。

Alcatel's E10 system

1.1.7 现代PSTN时代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通信要求的增加,

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交换机间也需要相互通信,

这些交换机之间通过中继线( Trunk)相连,

随着电子交换机和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便出现了现代意义的PSTN网络

PSTN网络把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们都联系在了一起,

很显然,

有时一个通话需要穿越好多台交换机。

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蜂窝式移动电话

(当移动电话小到可以拿在手里的时侯就开始叫“手机”了)系统,

这是无线电话发展的里程碑。

而在此之前,

虽然无线电通信是在1895年(光绪21年)发明的,

无线电话却是在20世纪初发明了真空三极管之后オ出现的。

1915年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话通信;

1927年在美国和英国之间开通了商用无线电话。

移动电话的出现,扩展了PSTN网络的能力和范围,对PSTN网络的影响极其深远。

专门用于移动电话交换的通信网络称为移动网

而原来的程控交换网则称为固定电话网,简称固网

简单来说,

移动网就是在普通固网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基站Base Station,可以简单理解为天线),

并增加了归属位置寄存器( 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和

拜访位置寄存器(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VLR),

以记录用户的位置(在哪个天线的覆盖范围内)支持异地漫游等。

移动交换中心称为MSC( Mobile Switch Center).

1.1.8 下ー代网络及VolP时代

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成熟及因特网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了将原始的基于电路交换语音网络与基于分组交换因特网络进行融合

(即语音通信数据通信相结合)的必要性,

因此一个称为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NGN是指下一代网络,

ETSI对它的定义是:

NGN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

即通过采用分层、分布和开放业务接口的方式,

为业务提供者和运营者提供一种

能够逐步演进的策略,

实现一个具有快速生成、提供、部署和管理新业务的平台。

ETSI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即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官方网站是http://www.etsi.org

定义的原文是: 
NGN is a concept for defining and deploying networks, 
which, due to their formal separation into different layers and planes and use of open interfaces, 
offers service providers and operators a platform 
which can evolve in a step-by-step mannerto create, deploy and manage innovative services.

不过,这个概念的定义跟它的名字一样令人迷惑。

事实上,这个概念最早大约是在1997年提出来的。

所以,“下一代”中的“下”早就过时了。

在NGN提出之后,

经过数年的研究和探索,

人们提出了各种NGN的解决方案,

但最终基本上都统一到了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技术。

一般来说,NGN就应该称为软交换,而有的人也说IMS是更软的软交换。

读者到后面就能了解到,与“更软的软交换”相比, FREESWITCH更是用纯软件实现的,或许可以称做是“更更软的软交换”了。

当然软交换的“软”并不是取决于它是否用“软件”来实现,而是更强调基于分组网的交换网络中的【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的分离。

IMS运行于标准的IP网络上,

使用一种基于第三方伙伴计划(3GPP)的SIP标准VoIP实现方式

IMS的目标不仅是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供新的业务,

它还要能提供在未来的因特网上能够承载的所有的业务。

当然,IMS属于核心交换层的技术,它全部基于IP网络,

但在接人层,目前的语音大部分还是基于电路接入的方式接入的,

因此,这就要求在一定时间内IMS在接人层要继续兼容电路接入

同时,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及众多智能终端的出现,

高速IP网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迫切。

最新的3G、4G技术就是应此要求而产生的。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与第一代(1G、模拟系统)
和第二代(2G、以GSM为代表的数字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相比,
它主要是支持高速IP数据传输。
详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3G.

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3G之后的延伸,
从技术标准的角度看,
按照ITU的定义,
静态传输速率达到1Gbps,
用户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可以达到100Mbps,
就可以称为4G的技术。
详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4G

未来的通信中要完全取消低效的电路传输及电路交换

而全部集中到IP通信上来,

也就催生了一个新的无线通信标准LTE

LTE: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长期演进技术。

LTE的定义是长期演进而来的,

其为现代的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提供了高速的数据通信手段,

逐步实现了全IP交换。

关于通信网络的演进,

简单来说,

无线方面体现为从GSM/ CDMA/UMTS等向LTE发展,

核心网方面则体现为从电路交换IMS发展。

过去几年,围绕LTE语音曾经出现过多种观点、技术和演进路线。

由于LTE标准不再支持用于支撑GSM、UMTS和CDMA2000网络下语音传输的电路交换技术

它只能进行全IP网络下的分组交换,

因此随着LTE网络的部署,

运营商需选择 VOLTECSFBSVLTEOTT等方法之一解决LTE网络中的语音传输问题。

VOLTE( Voice Over LTE,LTE网络直传):
该方案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
配合GSMA在PRD IR.92中制定的LTE控制和媒体层面的语音服务标准。
使用该方案意味着语音将以数据流形式在LTE网络中传输,
所以无须调用传统电路交换网络,
旧网络无须保留。
简单来说, VOLTE就是LTE网络环境下的VoIP业务。

CSFB(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电路交换网络支授):
该方案中的LTE网络将只用于数据传输,
当有语音拨叫或呼人时,终端将使用原有电路交换网络。
该方案只需运营商升级现有【MSC核心网】而无须建立IMS网,
因此运营商可以较迅速地向市场推出网络服务。
也由于语音通话需要切换网络才能使用的缘故,通话接续时间将被延长。

SVLTE( Simultaneous Voice and LTE,LTE与语音网同步支持):
该方案使用可以同时支持LTE网络和电路交换网络的终端,
使得运营商无须对当前网络作太多修改。
但这同时意味着终端价格的昂贵和电力消耗的迅速。

OTT(Over-The-Top):
一种将服务建于网络之上的方式,如用Skype来提供LTE的语音。
LTE具备高带宽、低时延、永远在线、全IP等特点,
为OTT的发展带来了天然的便利,
使得OTT语音几乎没有壁垒。
但应当看到,现在乃至将来很长时间里,
语音业务都是移动运营商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把LTE的语音业务完全交给OTT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观点,
在电信领域得到的支持并不多。

从目前来看,

移动网络庞大且复杂,

在网络建设初期大部分运营商都选择使用CSFB方式建设网络,

这种方式便于快速部署系统。

当然,CSFB只是过渡时期的临时解决方案。

从长远来看, VOLTE及其他几种方案更符合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据报道,

中国移动已于2013年6月发布了VOLTE技术白皮书,并计划于2014年下半年展开大规模商用。

未来通信网络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