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来自于Neuroscientifically Challenged系列课程视频,本文主要做翻译以及内容整理。
在该博客中,我们主要分为以下4个部分来介绍突触传递(synapse)。
序号 | 主要研究内容 |
---|---|
1 | 突触间隙 |
2 | 神经递质的释放 |
3 | 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
4 | 从突触间隙清除神经递质的方式 |
1. 突触间隙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彼此足够接近的区域,神经元之间的大多数通信发生在名为突触的特殊结构上,它们能够将化学信号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如上图所示,神经元实际上并没有连接,而是被称为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的微观小空间隔开。间隙宽度小于40纳米,而人的头发约为75,000纳米。
2. 神经递质的释放
发起信号的神经元称为突触前神经元(presynaptic neuron),而接收信号的神经元称为突触后神经元(postsynaptic neuron), 如下图所示。

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存在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其被包装到称为囊泡(vesicles)的小囊中。每个囊泡可含有数千种神经递质分子。

当突触前神经元的电子信号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被激发时, 会使这些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3. 突触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一旦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其就会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互作用。

游离在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这些受体结合,并因此可以在突触后细胞中发生作用,使得突触后细胞被激活,并激发或减少动作电位。
4. 从突触间隙清除神经递质的方式
最终,必须从突触间隙清除神经递质分子,这些分子将会在扩散过程(diffusion) 中游离掉。

- 在大部分情况,神经递质在称为再摄取(reuptake)的过程中被带回到突触前神经元中。一旦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内,神经递质就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 在其他情况下,酶分解突触内的神经递质。然后可以将组成部分送回突触前神经元以产生更多的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