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有一个实习生,她在离职前和我聊天。实习生嘛,最关心的就是职业发展问题,所以聊天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职业发展的。她问我,“你觉得用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一句话给我问懵了,我很难回答她。见我语塞,她紧接着又追问,“你觉得用研有核心竞争力吗?”,我还是没法回答。
并不是因为我觉得用研没有核心竞争力,而是我不知道怎么说服她,怎么让她相信“用研是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岗位”。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心里很明确,用研有核心竞争力,而且很强。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举个例子,在小红书上经常能看到,大家戏称IT岗是宇宙最强核心竞争力岗位,为什么?为什么所有国家、所有人都认为IT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它难呀,有入行门槛。IT岗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更不是阿猫阿狗都能上手去做的。要入行,起码得有个理科基础吧,起码得上过四年IT专业吧。即便咱们说python速成班,至少你也得学个半年,还得学的懂吧。工作经验这些就更不用说了,这年头没几个项目经验,你看谁理你。
那用研有核心竞争力吗?我认为有,而且不比其他技术岗弱。如果考虑到用研需要的软性技能和天赋,我认为甚至比其他技术岗位更有核心竞争力,可以说职业护城河极高。如果再碰巧,你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经验丰富,那么鲜少有人能轻易取代。
先说专业技能要求,用户研究岗位最基础的要求是具备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所以在岗位要求中经常会看到统计学或相关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在学校中就会掌握基础数据能力,上手会很快(用来干杂活比较顺手)。其次,还得掌握基础的定量定性研究方法。注意,以上要求是岗位最基础的技能要求。如果是招聘有经验的,那么还得精通各种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知道要在产品的什么阶段采用哪种研究方法。以及,具备独立进行研究设计、安排、统筹、执行、和分析的能力。除了这些,更别说要具备的商业意识、沟通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等
再说对个人软性技能和天赋的要求,一点不比专业技能要求少。比如观察力、对信息的分析和整合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能力,甚至亲和度、面善人缘好、气质温润等等......,深究起来每个门槛都很高。
那么,既然我这么清楚用研岗位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还会被实习生问到语塞呢?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刚入行的时候,是在一家乙方调研公司,每天在办公室就能看到很清晰的能力阶梯。实习生就是初出茅庐的统计、心理或商科高材生,1-2年的初级研究员就是掌握了专业技能和定量定性基础研究方法的人,3-6年的高级研究员就是专业技能过硬,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并能针对性应用,且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和统筹能力的人,6年以上经验的经理和总监就是经验丰富,能运用调研能力解决商业问题的人。
而我的实习生在办公室能看到什么?用研经理,工作多年,数据分析能力甚至不如她。访谈除了不怯场,其他全是问题。满场追着受访者反问和确认,口头禅是,“是吗?所以你认为是xxx,对吗?”。有没有解决商业问题的能力不清楚,但人缘很好、推活很溜。尤其和领导最是熟络,讲起话来气场十足,即便是不懂的问题,也能自信满满口灿莲花。用研总监呢,别的部门借调的,没有任何经验,没写过一份问卷、没主持过一场访谈,所有的都是现学,高情商说法是成长空间很大、主要负责管理。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实习生会问出“用户研究是否有核心竞争力”这种问题了,也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频频语塞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最终的回答是:“行业或职业成熟的标志在于规则的完善。用户研究是一个复杂、专业性强且影响深远的岗位。理性来看,这样的职业必然会形成自身的规则,而规则就会带来门槛或者核心竞争力。至于为什么现状如此,我的建议是要去大公司、行业顶尖企业,或者类似的成熟行业,多看,多观察。”
如果你非要问我,没有门槛的用户研究会造成什么问题?我的回答是,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下限有产品经理们守着,上限取决于老板的战略决策。但是,这样的用研肯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除了产出一些笑料,也不要期望能产出什么有价值的发现。
我给各位老板的建议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轻易涉足。用户研究表面上看似乎门槛不高,但实际上充满了专业技巧和深度,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好,更不是随便谁都能领导好的。我建议你们谨慎对待,别轻易尝试(低情商,劝你省省吧,专业的事要找专业的人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