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集约化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培育良好的犊牛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做好犊牛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犊牛成活率,培育健康牛群、高产牛群,提高整个养殖场效益的关键。
1、犊牛培育主要分两个阶段,出生至2月龄的哺乳犊牛和2-6月龄的断奶犊牛阶段。哺乳犊牛需重点关注出生重、断奶重。此模块梳理了影响犊牛初生重和断奶重关键点,同时规范了断奶后饲养管理。
2、犊牛培育阶段主要疾病为腹泻和肺炎。牧场出现犊牛腹泻或肺炎,可根据思维导图中提示的关键点进行排查,针对发病原因进行预防或治疗。
图 1 犊牛思维导图
提高犊牛饲养管理就是培育优秀的基础母牛,优质高产奶牛必须从后备牛的培育抓起,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培育后备牛,不仅可延长奶牛的生命和使用年限,同时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奶产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收入。后备牛的培育不仅对奶牛的体型、粗饲料的采食能力、成年奶牛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还有利于奶牛业的长期发展,为高产和稳产的奶牛群奠定基础。
1、后备牛培育主要分两个阶段,7-13月龄及13月龄至产犊。不同生长阶段伴随不同的日增重及营养需求。此模块对后备牛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高、体重标准进行规范,确定不同阶段的日粮营养需求。
2、后备牛决定了牛只的胎次利用年限。此模块按照疾病、繁殖性能、乳腺系统发育及生长发育四个维度进行梳理。其中繁殖性能中明确要求参配标准,乳腺系统发育影响胎次奶量及终生产奶量,但未研究透彻,需持续开展乳腺系统发育研究。
3、在牧场管理实践中,后备牛普遍存在异食癖现象,此模块对后备牛异食癖问题进行梳理,牧场管理过程中如发现此问题,可按照思维导图中进行排查,找出问题根源。

图 2 后备牛思维导图
小结
牧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犊牛、后备牛饲养管理问题,可按照犊牛、后备牛思维导图内容,并结合牧场实际情况进行排查分析,日粮结构模式建议实施“低能饲喂模式”,避免出现后备牛群体况偏肥现象,针对后备牛体高、体重发育评价可利用奶科院营养中心开发《后备牛生长发育评估表》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分析结果调整饲喂管理,发挥后备牛群的最大潜能。


伊牛伊视界为您提供专业实用的信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