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微FM33 MCU 外设开发指南】外设篇3——SP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言

本系列基于复旦微FM33系列单片机的DataSheet编写,旨在提供一些开发指南。
本文章及本系列其他文章将持续更新,本系列其它文章请跳转【复旦微FM33 MCU 外设开发指南】总集篇

本文章最后更新日期:2024/08/31

GPIO配置

要使用SPI功能,需要将使用的引脚配置为数字功能(写GPIO寄存器时要注意打开GPIO时钟)。
(有的引脚需要配置额外数字功能寄存器DFS,详见GPIO章节【复旦微FM33 MCU 外设开发指南】外设篇1——GPIO
通常,我们会将MISO、MOSI和CLK引脚配置为数字功能,而将CS引脚配置为GPIO输出功能,以实现软件片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在SPIx->CR1寄存器中交换MOSI和MISO引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I配置

1. SPI的寄存器

SPIx->CR1:控制寄存器1,用于选择SPI主机/从机、SPI时钟、信号时序
SPIx->CR2:控制寄存器2,用于控制SPI使能、数据字长配置、片选配置
SPIx->CR3:控制寄存器3,用于清空发送缓冲区、清空接收缓冲区、清除错误标志
SPIx->IER:中断使能寄存器,用于发送中断、接收中断、错误中断的使能和关闭
SPIx->ISR:中断标志寄存器,用于SPI BUSY标志、接收缓冲区满标志、发送缓冲区满标志、错误标志等的读取
SPIx->TXBUF:发送缓冲区,用于单次发送数据时写入(通过DMA传输的话会自动写入)
SPIx->RXBUF:接收缓冲区,用于单次读取数据时写入(通过DMA传输的话会自动读取)

2. SPI的时钟

要使用SPI,要在RCC->PCLKCR3寄存器中开启SPI外设的时钟使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I外设挂载在APB总线上,因此要调整SPI外设的工作时钟,可以通过对APBCLK预分频,也可以调整SPI的预分频。
(有关时钟的配置详见【复旦微FM33 MCU 外设开发指南】系统篇——时钟

FM33LC0 SPI外设的预分频在SPIx->CR1寄存器中配置,最高为APBCLK的二分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SPI的工作模式

3.1 主机和从机

SPI的时序由主机产生。FM33LC0 SPI外设的主机/从机模式选择在SPIx->CR1寄存器中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单发送模式和单接收模式

SPI是全双工通讯,因此在读取数据的时候,也必须发送数据,以产生时钟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我们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是异步的。比如从一块SRAM中读取数据,只需发送一个命令帧告诉SRAM要从哪里读,读多长就可以了,之后SRAM返回其中保存的数据,这种时候主机每一帧发送的数据是无效的。单发送和单接收就可以应用在类似的场景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在SPIx->CR2寄存器中使能或关闭单发送模式/单接收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工作模式

可以在SPIx->CR2寄存器中控制SPI的工作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I有很多种工作模式,常用四线全双工模式

除此之外有四线半双工(一个MISO/MOSI引脚用于区分命令帧和数据帧)和三线半双工(删除一个MISO/MOSI引脚)等
四线半双工常见的应用就是SPI显示屏

3.4 片选控制

可以在SPIx->CR2寄存器中控制片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9839168f4b294fc4a1670b548a75f4d5.p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我日常喜欢使用软件片选,而且不通过寄存器去改变片选状态,而是将引脚配置为GPIO输出模式,写GPIOx->DO寄存器来改变其引脚状态。

4. SPI的时序控制

4.1 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

SPI时序控制最基本的即为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SPI的主机和从机应配置为相同的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
一般MCU作为SPI的主机使用,从机的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一般是固定死的,根据从机的DataSheet要求配置即可。

FM33LC0 SPI外设的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在SPIx->CR1寄存器中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MISO的时序

除了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还可以在SPIx->CR1寄存器中调整MISO的时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 SPI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

SPI传输时,接上示波器,可以观察两个时钟周期之间有时间间隔。
1.如果是多次的单次传输(直接向TXBUF中写入数据然后启动SPI传输),那么这个时间间隔主要是软件等待标志位产生的
2.如果是通过DMA的连续传输,那么这个时间间隔会变得很短。
我们用SPI来和显示屏通讯,会发现使用DMA的刷屏速率会比不用DMA快很多,主要是省下了大量的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以在SPIx->CR1寄存器中调整SPI的两帧数据之间的等待时间。
(但我认为这个只对DMA传输影响显著,因为多次的单次传输,SPI两帧的时间间隔实在是太久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4 SPI帧格式

可以在SPIx->CR2寄存器中调整SPI单帧的传输字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在SPIx->CR1寄存器中调整SPI的帧格式为大端或者小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SPI的复位

SPI2的复位在RCC->AHBRSTCR1寄存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I1的复位在RCC->AHBRSTCR2寄存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这里的复位不是说写1就复位了,复位好了之后要写0取消复位。

SPI发送&接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SPI的状态标志位

SPI的状态标志位在SPIx->ISR寄存器中查询。
虽说这个寄存器叫中断状态标志位,但没开启中断的时候,这个标志位也会置位,只是不响应中断罢了。

SPIx->ISR寄存器中常用的三个标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XBFTXBE标志位对应SPIx->IER寄存器中可以开启的接收完成中断发送完成中断,即开启中断后,如果TXBE和RXBF置位,就会进入中断服务函数,在中断服务函数中可以判断中断来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XBFTXBE什么时候置位?根据描述来看,是接收缓存满或者发送缓冲区空的时候。
但必须注意接收缓存满不代表接收完成,发送缓冲区空也不代表发送完成。

通过文首结构框图,可以看到不仅有发送/接收缓冲区,也有发送/接收移位寄存器。
在写入SPIx->TXBUF后,数据会从SPIx->TXBUF传入发送移位寄存器中,这时SPIx->TXBUF空,并置位TXBE标志,进入中断服务函数。
但这时发送移位寄存器的值还没有发送出去。

BUSY标志位才能代表当前是否有数据传输,只有在移位寄存器空,才会清零BUSY标志位,代表SPI当前没有数据传输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在写软件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错误,比如接收数组里没有最后一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等待标志位发送或接收

在发送时,向SPIx->TXBUF寄存器写入,然后等待BUSY标志
在接收时,向SPIx->TXBUF寄存器写入任意数据(因为SPI是全双工),然后等待BUSY标志,读取SPIx->RXBUF
多字节的发送/接收就是重复这个过程。

这种方式最简单,缺点是效率很低,而且软件死等的方式在软件开发中很危险,如果等不到标志程序就死在那里了,除非看门狗复位。

3. 使用中断发送或接收

在发送时,使能发送中断,向SPIx->TXBUF寄存器写入,在中断服务函数中等待BUSY标志为0,即为发送完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还要继续写入数据,在中断服务函数中可以不等待BUSY标志为0,直接向SPIx->TXBUF写入,以实现连续的发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进入中断之后要判断产生中断的原因,是发送完成中断、接受完成中断还是错误中断。

4. 通过DMA发送或接收

这里DataSheet上写的很好,不做过多阐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事项

1. SPI单接收模式通过DMA接收数据,多产生两个时钟周期

应用场景: 主机使用单发送模式向从机发送命令字节,随后开启单接收模式,通过DMA接收从机回发数据
问题描述: 用示波器看波形,会发现多了两个时钟周期,配置spi字长为8bit,就会多出两个8bit时钟;配置spi字长为16bit,就会多出两个16bit时钟
调试记录:
1.收到的数据无误
2.使能SPI后时钟线立刻产生了两个时钟周期,因此和DMA无关,可能是SPI单接收模式的问题
3.如SPI不使用单接收模式而使用全双工接收数据,相同情况下时钟线不会产生两个时钟周期。确认是单接收模式的问题
推测原因:
在分析原因之前,重复一下SPI外设的特性:

  • SPI是全双工通信,主机即使只接收数据也要向TX缓冲区写数据,时钟产生并开启传输。即使将SPI配置为单接收模式,也是SPI外设自动向TX缓冲区填写数据,时钟产生并开启传输
  • SPI外设有缓冲区和移位寄存器,从机返回的数据将先进入移位寄存器,再进入接收缓冲区。在接收缓冲区非空的时候,移位寄存器的数据是无法进入接收缓冲区的。因此如果主机接收缓冲区读的不及时,接收缓冲区非空,移位寄存器无法写入接收缓冲区,则SPI传输中止(时序由主机提供)

根据以上特性,可以分析出原因:

  • 当读取完一组数据后,SPI还在单接收模式中,继续往TX缓冲区填写数据,因此继续产生时钟,有时钟就有接收到的数据(如果从机不响应,则接收到的就是全0)
  • 但是SPI主机没有继续读取RX缓冲区的数据(因为已经收到了设定长度的数据),导致RX缓冲区满,进而导致移位寄存器无法写入接收缓冲区。
  • 因此,多出的第一个时钟周期的数据在接收缓冲区中,第二个时钟周期的数据在移位寄存器中
  • 最终因为移位寄存器满而停止传输

解决办法:
在DMA传输下,不使用单接收模式,使用全双工模式。
这是因为DMA接收时会自动写TXBUF,不需要再配置单接收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M33G0xx的主要特性如下:  宽电压范围: 1.8~5.5V  工作温度范围: -40℃~+85℃  处理器内核  ARM Cortex-M0+  支持用户/特权模式  支持中断向量表重定向(VTOR)  最高40MHz主频  SWD调试接口  低功耗技术平台  典型运行功耗180uA/MHz  32KHz下LPRUN功耗: 15uA  Sleep模式下带LCD显示: 6uA  DeepSleep模式, RTC走时+24KB RAM保持+CPU内核保持: 1.2uA  RTC Backup模式, RTC走时+512字节备份寄存器, 0.9uA  存储器  128/256KB Flash空间  Flash擦写寿命: >20,000次  Flash数据保存时间: 10年@85℃  用户代码保护  24KB RAM空间  最大支持73个GPIO,最多24个外部引脚中断, 最多8个异步唤醒引脚  丰富的模拟外设  高可靠、可配置BOR电路(支持4级可编程下电复位阈值)  超低功耗PDR电路(支持4级可编程下电复位阈值)  可编程电源监测模块(SVD)  2x低功耗模拟比较器  11-bit低功耗∑-△ADC,最大支持9个外部通道  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精度优于+/-2℃  通信接口  UART*6  7816智能卡接口*2  SPI*3,主从模式  I2C*1, 主机400K  7通道外设DMA  可编程CRC校验模块  定时资源  8-bit基本定时器*4  16-bit扩展定时器*4  16-bit通用定时器*1  24-bit Systick*1  16-bit低功耗定时器*1,可在休眠模式下工作  带窗口的CPU看门狗定时器*1  系统看门狗定时器*1  低功耗实时时钟日历(RTCC),带有数字调校功能, 最高调校精度+/-0.06ppm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