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偏差处理”那点事

本文详细介绍了偏差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中的定义、相关法规、分类及处理流程。偏差分为重大、主要和微小三类,每类都需要调查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CAPA)。偏差处理涉及发现、报告、调查、评估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评价。作者分享了其在偏差处理岗位上的经验和对偏差管理的理解。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药企GMP管理中,听的比较多的是“偏差”“偏差处理”,事实也是在药品生产企业,偏差是很常见的一个事情,既然产生了偏差,自然要进行偏差处理,即还专门设置偏差管理的岗位,由偏差管理QA进行登记调查处理跟进。

在医药行业工作了将近8年,专门做偏差处理岗位也达5年之久。接下去对这几年对偏差的认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分别从偏差概念,分类,偏差调查处理等方面进行叙述。(若时间允许的话再跟大家分享几个常见的例子)。

一、 偏差定义:

偏差是指在产品生产,包装,试验检验,保管,验证过程中进行了跟批准后或文件化后的指示事项(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异的操作及结果没有遵循该操作,或者试验检验结果背离了设定的标准。

二、 偏差源于的有关法律法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272,274,275和276条。

三、 偏差分类:

偏差通常分类3种,分别是重大偏差,主要偏差和微小偏差。

1、重大偏差: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报废的偏差。

2、主要偏差: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影响,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3、微小偏差:对产品质量不足以造成影响,属于对标准操作程序的偏离。

所有偏差都必须进行调查,做好记录,根据调查结果,建立纠正预防措施,纳入CAPA管理,同时每隔一段时间(通常2-3个月)对CAPA中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回顾和有效性分析。

四、 偏差处理

1、 原则及措施

任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文件操作。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向相关级别负责人/经理人进行汇报。

对于产生的偏差,采取慎重而可靠的处理手段,对差异展开调查,并对结论上改进措施进行记录和跟踪的过程。

2、 偏差处理程序

偏差发现— 汇报主管QA/QA经理— 偏差发现部门负责人采取纠正措施,QA确认— QA/QA主管分级及登记发放偏差号— 指定调查、评估人(不同级别偏差,不同人员调查)— 深入调查,是否更改调查人和重新确定偏差分级— 出具调查评估报告及处理意见— 纠正措施QA确认— 相关物料、事件最终处理结果— 质量副总终审— 预防措施确认— 偏差关闭,存档保存

五、 有效性评价

定期对偏差预防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价,并出具报告(通常2-3个月,最长不过6个月)。

以上个人对偏差岗位学到的一些小知识,时间关系,下次再跟大家一起分享具体的、比较常见的偏差实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