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过的AD5444为例)
一 、选型要求:运用的是 乘法型 R-2R DAC。
1、更新速率 :27MSPS
2、分辨率 :12 Bits
3、接口模式和通道数 : DSP、SPI、IIC协议。有多少个DAC通道。
4、输入、输出电压范围 :输入为±10 V 输出为
5、微分非线性度(DNL)和积分非线性度(INL)
DNL: -1到+2 LSB LSB为最低有效位。
INL: z±0.5 LSB
DNL:相邻两个刻度的差值。理论相差应该是1LSB,实际误差得看规格书。DNL误差为连续DAC编码的理想与实测输出响应之差。理想DAC响应的模拟输出值应严格相差一个编码(LSB)(DNL = 0)
INL:模数期间的精度指标。 实际输出的电压/理论输出的电压。
都是以LSB为单位。
6、相对精度 :
±2 LSB
7、Setting Time建立时间:
8、增益误差Gain error :
±0.5 LSB
9、温漂:
±2 ppm FSR/℃
10、输出漏电流 Output Leakage Current:
±1 nA Data = 0x0000, TA = 25°C, IOUT1
±10 nA Data = 0x0000, TA = −40°C to +125°C, IOUT1
11、失真度+噪声 THD+noise: 在100Hz到100k Hz -80到-85dB左右
二、DAC按类型分、分为:
1、R-String DAC 电阻串型DAC:主要由电阻和继电器实现。运用于单调型转换。
采用模拟开关加电阻串的方式对参考输入电压进行分压,再通过运放缓冲分压结果输出。
分辨率越高 需要的电阻器也越多 ,转换单位为2的N次方,16位的DAC需要65536个电阻器。每个电阻器的精确度,决定了DAC的线性度。如果电阻器精度不高,影响微分非线性度DNL和积分非线性度INL,会产生失调电压。
由于电阻器太多了。不可能对每个电阻器进行调整。只能对各组电阻器实施区域化调整。 肯定会产生一定的DNL误差。但必须维持良好的INL性能。
优点:简化设计,实现低成本;低干扰能量;固有的单调性;低功耗。
缺点:需要大量的电阻和开关才能实现高分辨率,做到高精度成本太高,且电阻器难以校准,导致线性度不高。一般用于分辨率较低的应用。
常用型号有:TLV5638ID、TLV5636ID、DAC7311、DAC8411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接口需求选型。
所有电阻阻值相等就是线性的。
2、乘法型 DAC(MDAC)
R-2R架构(以DAC7811为例)
优点:乘法型R-2R 元器件较少,线性度更高。还具有低噪声和高精度的优点,
其可能会提供 ±1 LSB INL 的卓越精度和DNL 性能。而且,该架构可实现高电压输出。
MDAC 拥有较快的建立时间(小于 0.3 µsec),以及大于 10 MHz 的乘法带宽。
一般而言,其他 R2R 拓扑结构仅拥有中等的建立时间性能。
注意:DAC 的电源电压必须等于或高于参考电压
3、delta-sigma型 DAC:(一般用于音频多一些。转换精度更高。)
通过离散ΣΔ调制器实现。ADC设计的反向设计。主要用于音频。
4、电流引导型DAC (主要是运用于高速DAC):
特点:高速。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
运用:主要运用在通信、和图像这一块。
工作原理:高速DAC基于CMOS或者BiCMOS,此类单片电路DAC的核心单元是电流源阵列(array),其设计用于输送出满刻度输出电流,典型值为20mA。内置的解码器在每次DAC刷新时刻驱动 差分电流开关。
驱动能力更强。
5、PWM DAC:
最后根据DAC的性能特点总结了常用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