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鬼神之说,但凡流传已久的,大多藏着人性最深的忌讳和欲望。
从前爱看聊斋和故事话本,故事结构大多相似。生活一旦平衡不好,就容易在某个点上满是遗憾,而在思维或是社会责任的角度上,男子承担得更多一些,所以精怪故事的主人公便留给了各类奇女子。
把人性和复杂赋予了男士,动物性和纯粹留给女士,到底是自古以来的偏见,还是社会暗自的期冀?盛世美人为点缀,乱世美人需谢罪,轻贱的到底是女子,还是背后一本正经的男权?
所以我们喜欢各类传奇、话本,或多或少弥补了自身不足。爱情这件事情,是动物的本性,也是动物的诅咒,人类可能觉得它可有可无。
我们人啊,向来如此,需要聊以慰藉的时候,深情以对;正真直面解剖的时候,又畏畏缩缩。现在觉得,纯粹性是个品质,切勿胡乱断句。
在情绪世界里,在关系世界里,在异想世界里,每个人都在打一场硬仗,保证自己永远是嘲笑别人的一方,保证把自己的衣角掖好,去端详别人的扣子,保证自己的面具稳稳当当。
想知道,冯唐如果和蒲松龄一起,会不会写出什么惊世话本,会把社会的某些面撕得粉碎吧?而后,低语成诗:情绪作弄,糊弄小孩。
动物,鬼神,再到太空,只是换汤不换药,但是汤的味道好了,也更有味道。最终还是回到最简单的问题上:你是谁?你要去往何处?一路上你要带着什么前行?你看到了怎样的世界?
药方永远是爱与信仰,希望有些人可以一直相信。哈利波特洋洋洒洒,占领世界人民的内心,靠得不是计谋,只是JK对自己孩子单纯的爱,对火车上小男孩的私心。
科幻,也只是披着物理外壳的鬼神之说,借了未来生命科学的逻辑和想象空间,却还能迷信于人,这样的需求,容易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志缺憾。
长生不老了可以干嘛?无限好处尽享之后,依然是对顶层资源的争抢,又回到某个维度的亚当斯密世界,依然夺来夺取,还得尽力保证气质优雅。大白话说,饮食自由,但吃相要好看。不要故意拿勺子戳了别人,还框她那是餐桌礼仪,很可能她出于礼貌,没和你聊过餐布和勺子的由来。
社会运转上,依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历史还是很厚重的,果然像我这种越是轻飘的才能肆意叫嚣。
戳中时代里的某个情感点,就像精准点穴一样,酸痛痒胀之后,得来的是舒畅。
流行可以百般更换,愿风格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