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
OSI模型共7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以下重要的兼容性接口是在物理层的体系结构中定义的。
MII
参考模型
此接口的目的是在MAC子层和 PHY 之间提供一种简单、廉价且易于实现的互连,以实现 10 Mb/s 和 100 Mb/s 的数据传输。
接口特性
- 支持 10 Mb/s 和 100 Mb/s 速率的数据传输和管理功能。
- 数据和定界符与时钟参考同步。
- 提供独立的四位宽发送和接收数据路径。
- 使用 TTL 信号电平,兼容常见的数字 CMOS ASIC 工艺。
-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管理界面。
- 能够驱动有限长度的屏蔽电缆。
- 提供全双工操作。
应用
适用于 MAC 子层和 PHY 之间以及 PHY 和站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 接口的实现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 用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实现的芯片到芯片(集成电路到集成电路)接口。
- 两个或多个印刷电路板之间的母板到子板接口。
- 用一段电缆和适当的连接器连接的两个印刷电路组件之间的接口。
- 该接口可作用与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缆等。
速率
MII 可以支持两种特定的数据速率,10 Mb/s 和 100 Mb/s。 两种数据速率下的功能相同,信号时序关系也相同。 10 Mb/s和 100 Mb/s 操作之间的唯一区别是标称时钟频率。
MII和GMII区别
在支持 MII 和 GMII 的操作站中,站的配置将包括根据所选 PHY 的数据速率启用 MII 或 GMII 操作。 大多数 MII 和GMII 信号使用相同的名称,但 RXD 和 TXD 数据束的宽度和控制信号的含义在 MII 和 GMII 操作之间有所不同。 GMII传输路径时钟也与 MII 时钟有很大不同。
GMII
此接口的目的是在MAC层和 PHY 之间以及 PHY 和 STA实体之间提供简单且易于实现的互连。其接口所处于OSI模型的位置如下所示。
GMII接口特性如下所示
- 支持 1000 Mb/s 的操作。
- data和delimiters与时钟参考同步。
- 提供8 位宽的发送和接收数据通道。
- 提供简单的管理界面。
- 使用的信号电平,兼容常见的 CMOS器件、ASIC器件。
- 提供全双工操作
概念
- GMII 基于MII接口定义。
- 数据传输都由数据、定界符、错误和时钟信号提供。
- 提供两个媒体状态信号。一个表示存在载波,另一个表示发生冲突。
- GMII 使用由两个信号组成的 MII 管理接口。
- 保留了 MII 信号名称,大多数信号的功能相同,但为 1000 Mb/s 操作定义了额外的有效信号组合。
- 协调子层将 GMII 提供的信号集映射到提供给 MAC 的 PLS 服务原语。
- GMII 信号被定义为使得一个实现可以将大多数 GMII 信号的类似 PMA 服务接口复用。
- GMII 还可以支持低功耗空闲 (LPI) 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