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求解基础矩阵和对极几何

本文深入探讨了对极几何的概念,解释了外极线、外极点的基本原理,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八点法求解基础矩阵。通过对不同场景的实验分析,展示了基础矩阵在匹配图像点、绘制极点极线等方面的应用,揭示了其在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对极几何

1、概念

如果有一个场景的两个视图以及视图中的对应图像点,那么根据照相机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照相机的性质以及三维场景点的位置,可以得到对这些图像点的一些几何关系约束。我们通过外极几何来描述这些几何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极几何描述的是两幅视图之间的内在射影关系,与外部场景无关,只依赖于摄像机内参数和这两幅试图之间的的相对位置。
对极几何是对于两幅图像而言的,是两幅图像之间的对极几何,它是图像平面以基线为轴的平面束的交的几何(这里的基线是指连接摄像机中心的直线)。
如下图:对极几何描述的是左右两幅图像(点x和x’对应的图像)与以CC’为轴的平面束的交的几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线CC’为基线,以该基线为轴存在一个平面束,该平面束与两幅图像平面相交,但是可以看出该平面束中不同平面与两幅图像相交于不同直线。灰色平面只是其中的一个平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外极线、外极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两个视图中,分别将三维点 X 投影为 x1 和 x2。两个照相机中 心之间的基线 C1 和 C2 与图像平面相交于外极点 e1 和 e2。线 I1 和 I2 称为外极线

对极点:摄像机的基线与每幅图像的交点,即上图中的点 e 1 e1 e1 e 2 e2 e2
对极平面:包含基线的平面。
对极线:对极平面与图像的交线,即上图中的直线 I 1 I 1 I1I1 I1I1 I 2 I 2 I2I2 I2I2.

其中 K1K2 是标定矩阵,R 是第二个照相机的旋转矩阵,t 是第二个照相机的平移向量。利用这些照相机参数矩阵,我们可以找到点 X 的投影点 X1X2 (分别对应于投影矩阵 P1P2)的关系。
同一个图像点经过不同的投影矩阵产生的不同投影点必须满足:
X 2 T F X 1 = 0 X_{2}^TFX1=0 X2TFX1=0
其中:
F = K 2 − T S t R K 1 − 1 F=K_{2}^{-T}StRK_{1}^{-1} F=K2TStRK11
矩阵 S t St St 为反对称矩阵,矩阵 F F F为基础矩阵。
基础矩阵可以由两照相机的参数矩阵(相对旋转 R 和平移 t)表示。由于 d e t ( F ) det(F) det(F)=0,所以基础矩阵的秩小于等于 2。 我们将在估计F的算法中用到这些性质。
外极线:利用公式 X 2 T F X 1 = 0 X_{2}^TFX1=0 X2TFX1=0可以找到 I 1 T X 1 = 0 I_{1}^TX1=0 I

  • 1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