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算法学习

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简介

  • k-means算法是一种聚类算法,所谓聚类,即根据相似性原则,将具有较高相似度的数据对象划分至同一类簇,将具有较高相异度的数据对象划分至不同类簇。聚类与分类最大的区别在于,聚类过程为无监督过程,即待处理数据对象没有任何先验知识,而分类过程为有监督过程,即存在有先验知识的训练数据集。

算法实现

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是一种迭代求解的聚类分析算法,其步骤是:
1、随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
2、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每分配一个样本,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
3、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没有(或最小数目)对象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性质

  • k均值聚类是使用最大期望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求解的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在正态分布的协方差为单位矩阵,且隐变量的后验分布为一组狄拉克δ函数时所得到的特例 。

优缺点分析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K-means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它通过将数据集划分成K个簇,使得每个簇内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最小,而簇与簇之间的距离最大。在学习和实践K-means算法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K-means算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迭代,将数据集划分成K个簇。在每一次迭代中,K-means算法会计算每个数据点与每个簇中心的距离,并将数据点归属到距离最近的簇中心。通过多次迭代,可以得到最终的簇划分结果。 其次,K-means算法的效率和精度受到初始簇中心的影响。由于K-means算法的迭代是基于初始簇中心进行的,因此初始簇中心的选择会影响算法的效率和精度。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随机选择初始簇中心,并计算每次迭代的效果,以选择最优的初始簇中心。 最后,K-means算法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它可以应用在图像分割、文本聚类、生物信息学等方面。通过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征,从而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总之,K-means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聚类算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从而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在学习和实践K-means算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算法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算法的核心思想和应用场景。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