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基本图像处理操作(八)——光流估计

光流估计

光流估计是一种用于检测图像序列中像素点运动的技术。它基于这样的假设:在连续的视频帧之间,一个物体的移动会导致像素强度的连续性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光流方法可以估计每个像素点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光流估计通常用于多种应用,包括:

  1. 运动检测:在视频监控中识别移动物体。
  2. 场景重建:帮助理解三维场景的结构。
  3. 视频压缩:通过预测帧间的移动减少需要存储的数据量。
  4. 增强现实:实时跟踪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和场景。

实现光流估计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基于梯度的方法(如Lucas-Kanade方法)和基于匹配的方法(如块匹配)。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应用的具体需求和可用的计算资源。
光流是空间运动物体在观测成像平面上的像素运动的“瞬时速度”,根据各个像素点的速度矢量特征,可以对图像进行动态分析,例如目标跟踪。

特点
  • 亮度恒定:同一点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亮度不会发生改变。

  • 小运动:随着时间的变化不会引起位置的剧烈变化,只有小运动情况下才能用前后帧之间单位位置变化引起的灰度变化去近似灰度对位置的偏导数。

  • 空间一致:一个场景上邻近的点投影到图像上也是邻近点,且邻近点速度一致。因为光流法基本方程约束只有一个,而要求x,y方向的速度,有两个未知变量。所以需要连立n多个方程求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v2.calcOpticalFlowPyrLK():

参数:

  • prevImage 前一帧图像

  • nextImage 当前帧图像

  • prevPts 待跟踪的特征点向量

  • winSize 搜索窗口的大小

  • maxLevel 最大的金字塔层数

返回:

  • nextPts 输出跟踪特征点向量

  • status 特征点是否找到,找到的状态为1,未找到的状态为0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cap = cv2.VideoCapture('test.avi')

# 角点检测所需参数
feature_params = dict( maxCorners = 100,
                       qualityLevel = 0.3,
                       minDistance = 7)

# lucas kanade参数
lk_params = dict( winSize  = (15,15),
                  maxLevel = 2)

# 随机颜色条
color = np.random.randint(0,255,(100,3))

# 拿到第一帧图像
ret, old_frame = cap.read()
old_gray = cv2.cvtColor(old_frame, cv2.COLOR_BGR2GRAY)
# 返回所有检测特征点,需要输入图像,角点最大数量(效率),品质因子(特征值越大的越好,来筛选)
# 距离相当于这区间有比这个角点强的,就不要这个弱的了
p0 = cv2.goodFeaturesToTrack(old_gray, mask = None, **feature_params)

# 创建一个mask
mask = np.zeros_like(old_frame)

while(True):
    ret,frame = cap.read()
    frame_gray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GRAY)

    # 需要传入前一帧和当前图像以及前一帧检测到的角点
    p1, st, err = cv2.calcOpticalFlowPyrLK(old_gray, frame_gray, p0, None, **lk_params)

    # st=1表示
    good_new = p1[st==1]
    good_old = p0[st==1]

    # 绘制轨迹
    for i,(new,old) in enumerate(zip(good_new,good_old)):
        a,b = new.ravel().astype(int)
        c,d = old.ravel().astype(int)
        mask = cv2.line(mask, (a,b),(c,d), color[i].tolist(), 2)
        frame = cv2.circle(frame,(a,b),5,color[i].tolist(),-1)
    img = cv2.add(frame,mask)

    cv2.imshow('frame',img)
    k = cv2.waitKey(150) & 0xff
    if k == 27:
        break

    # 更新
    old_gray = frame_gray.copy()
    p0 = good_new.reshape(-1,1,2)

cv2.destroyAllWindows()
cap.relea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4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使用OpenCV库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车牌图像的阈值化操作,获得二值化图。 以下是基本的代码实现: ```python import cv2 # 读取车牌图像 img = cv2.imread('plate.jpg') # 转换为灰度图像 gray_img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 自适应二值化处理 thresh_img = cv2.adaptiveThreshold(gray_img, 255, cv2.ADAPTIVE_THRESH_GAUSSIAN_C, cv2.THRESH_BINARY, 11, 2) # 显示二值化图像 cv2.imshow("Thresholded Image", thresh_img)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 在上述代码中,使用了OpenCV自适应阈值处理函数 `cv2.adaptiveThreshold()`,该函数会根据图像的局部像素特征来自动调整二值化阈值,从而得到更好的二值化效果。其中,`gray_img` 是原始车牌图像的灰度图像,`thresh_img` 是通过自适应阈值处理得到的二值化图像。 在调用 `cv2.adaptiveThreshold()` 函数时,需要指定以下几个参数: - `gray_img`:输入的灰度图像。 - `255`:输出的二值化图像像素值的最大值。 - `cv2.ADAPTIVE_THRESH_GAUSSIAN_C`:自适应阈值处理方法,这里采用的是高斯加权平均法。 - `cv2.THRESH_BINARY`:二值化类型,这里采用的是简单的二值化。 - `11`:像素邻域大小,表示当前像素的阈值会根据周围 11×11 个像素的灰度值自适应地调整。 - `2`:常数 C,表示在计算当前像素阈值时需要加上的常数。 最终得到的二值化图像可以通过 `cv2.imshow()` 函数进行显示,其中 `"Thresholded Image"` 是窗口的名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陈phd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