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2章 信息技术知识

2.2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2.2.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定义
对象- 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 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对象是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的操作构成的。
- 对象包含3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
- 例如,对于姓名(标识)为Joe的教师而言,其包含性别、年龄、职位等个人状态信息,同时还具有授课等行为特征,Joe就是封装后的一个典型对象。
- 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属性(数据)和操作(函数)封装在一起。
- 例如,Joe是一名教师,也就拥有了教师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教师这个类所具有的。
- 如图2.l所示,类和对象的关系可理解为,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
- 如果将对象比作房子,那么类就是房子的设计图纸。
抽象- 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
- 抽象是一种单一化的描述,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抛弃不相关的特性。
- 对象是现实世界中某个实体的抽象,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
封装- 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模块,并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
- 面向对象封装是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整体对象,对数据的访问或修改只能通过对象对外提供的接口进行。
继承- 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父类与子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特征,继承又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 如图22所示,Dog和Cat类都是从Mammal继承而来,具有父类的eyeColor属性特征,因此在子类中就可以不用重复指定eyeColor这个属性。
多态- 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称,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体现。
- 多态使得某个属性或操作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表示不同类的对象特性。
- 如图2.3所示,Rectangle和Circle都继承于Shape,对于Shape而言,会有getArea()的操作。
- 但Rectangle和Circle的getArea()方法的实现是完全不—样的,这就体现了多态的特征。
接口- 描述对操作规范的说明,其只说明操作应该做什么,并没有定义操作如何做。
- 可以将接口理解成为类的一个特例,它规定了实现此接口的类的操作方法,把真正的实现细节交由实现该接口的类去完成。
消息- 体现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组件- 表示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封装了模块功能的实现。
- 组件应当是内聚的,并具有相对稳定的公开接口。
复用- 指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或系统。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模式- 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包括特定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3个组成部分。
- 应用设计模式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架构,从而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 统一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 适用于各种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种应用领域以及各种开发工具
  • 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而不是编程语言
  • 静态:用例图(UseCaseDiagram)、类图(ClassDiagram)、对象图(Oh|ectDiagram)、组件图(ComponentDjagram)、部署图(DeploymentDiagram)
  • 动态:状态图(StateDiagram)、序列图(SequenceDiagram)、协作图(CollaborationDiagram)、活动图(ActivityDiagram)
  •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之一

2.2.3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分析问题域,建立基于对象、消息的业务模型,形成对客观世界和业务本身的正确认识。
  •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的模型由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和对象-行为模型组成。

2.2.4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基于系统分析得出的问题域模型,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出软件基础架构(概要设计)和完整的类结构(详细设计),以实现业务功能。
  •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用例设计、类设计和子系统设计等。
  • 4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设计课件及复习资料 为老师上课用课件和复习指导 内容包括: 1.3 uml概述 1.3.1 uml简史 1.3.2 uml概貌 1.3.3 uml的特点和用途 第2章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2.1 rational统一过程 2.1.1 项目开发阶段 2.1.2 过程成分 2.1.3 螺旋上升式开发 2.1.4 rup过程产物 2.1.5 rup的特点 . 2. 2 项目开端阶段 2.3 精化阶段 2.3.1 问题领域分析 2. 3.2 建立系统架构 2.3.3 开发风险处理 2.3.4 构建规划 2. 4 系统构建 2. 5 系统提交 2. 6 循环节的生命周期活动 第3章 uml语言 3. 1 uml语言结构 3. 2 无模型 3.3 符号与图形 3.3.1 图形符号 3.3.2 语义规则 3.4 图与模型组织 3.4.1 模型组织 3.4.2 图 3.4.3 视图 3.5 公共机制 3.6 扩展机制 3.6.1 构造型 3.6.2 标记值 3.6.3 约束 第4章 use case图 4.1 概述 4. 2 活动者 4.2.1 系统范围与系统边界 4.2.2 活动者 4.2.3 活动者的确定 4.3 use case 4.3.1 use case概念 4.3.2 业务use case与系统use case 4.3.3 use case图 4.4 use case的联系 4.4.1 泛化关联 4.4.2 使用关联 4.4.3 包含关联 4.4.4 扩展关联 4.5 use case图的应用 4.5.1 use case的确定 4.5.2 建立use case模型 第5章 对象类图与对象图 5.1 对象类图 5.1.1 对象类 5.1.2 属性 5.1.3 操作 5.2 对象类的关联 5.2.1 对象类的关联 5.2.2 自返关联、二元关联与n元关联 5.2.3 关联的约束 5.3 聚合与组合 5.3.1 聚合 5.3.2 组合 5.4 泛化 5.4.1 泛化/特化 5.4.2 继承 5. 3 重载与多态性 5.5 依赖 5.6 对象图 5.6.1 对象 5.6.2 对象图 5. 7 接口 5.8 对象类的高级概念 5.8.1 抽象类 5.8.2 参数对象类 5.8.3 型与实现对象类 5.8.4 导出属性与导出关联 5. 9 对象类图的应用 5.9.1 对象类图的建立 5.9.2 模型景象与粒度控制 5.9.3 数据库建模 5.9.4 例外情况建模 第6章 交互图 6. 1 顺序图 6.1.1 顺序图的组成 6.1.2 对象的创建与销毁 6.1.3 同步消息与异步消息 6.1.4 分支 6.1.5 循环 6.1.6 自调用与回调 6. 2 协同图 6. 2. 1 协同图的组成 6. 2.2 说明层与实例层 6. 3. 3 对象的创建与销毁 6. 2. 4 同步消息与异步消息 6. 2. 5 多对象 6.2.6 自调用与回调 6.3 协同 6.3.1 概述 6.3.2 use case与协同 6.3.3 参数化协同 6.4 交互图的应用 第7章 状态图 7.1 状态机 7.2 状态图 7.3 状态 7.3.1 概述 7.3.2 组合状态 7.3.3 顺序状态 7.3.4 历史状态 7.4 转移 7. 4. 1 事件 7. 4. 2 条件 7.4.3 动作 7.4.4 转移的类型 7.5 并发状态图 7.5.1 并发子状态 7.5.2 同步 7.6 状态图的应用 第8章 活动图 8.1 概述 8. 2 活动图的基本元素 8.2.1 动作状态与活动状态 8.2.2 动作流 8.2.3 泳道 8.2.4 对象流 8. 3 活动分解 8.4 并发 8.4.1 并发与同步 8.4.2 条件线程 8.4.3 同步状态 8.4.4 动态并发 8. 5 活动图的应用 8. 5. 1 用途 8. 5. 2 工作流建模 第9章 包图 9. 1 包的语义和表示 9. 2 包的嵌套 9.3 标准构造型 9. 2 包的联系 9. 2. 1 依赖与输入依赖 9.2.2 泛化 9. 3 包图 9.4 包图的应用 9.4.1 包图的建立 9.4.2 系统建模 9.4.3 开发跟踪 第10章 物理图与对象约束语言(ocl) 10.1 组件图 10.1.1 组件 10.1.2 组件的种类 10.1.3 组件的联系 10.1.4 组件图的应用 10.2 配置图 10.2.1 节点 10.2.2 节点的联系 10.2.3 配置图的应用 10.3 对象约束语言(ocl) 10.3.1 标准型 10.3.2 表达式 10.3.3 对象性质的约束 第11章 软件开发工具rational rose 11.1 rational rose的主要功能 11.1.1 对面向对象模型的支持 11.1.2 对螺旋上升式开发过程的支持 11.1.3 对往返工程的支持 11.1.4 对团队开发的支持 11.1.5 对工具的支持 11.2 rational rose的使用 11.2.1 系统主菜单窗口 11.2.2 模型与工作方式的组织 11.2.3 use case视图 11.2.4 逻辑视图 11.2.5 组件视图 11.2.6 配置视图 第12章 简易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2.1 系统需求 12.2 分析问题领域 12.2.1 确定系统范围和系统边界 12.2.2 定义活动者 12.2.3 定义use case 12.2.4 绘制use case图 12.2.5 绘制主要交互图 12.3 静态结构模型 12.3.1 建立对象类图 12.3.2 建立数据库模型 12.3.3 建立包图 12.4 动态行为模型 12.4.1 建立顺序图 12.4.2 建立协同图 12.4.3 建立状态图 12.4.4 建立活动图 12.5 物理模型 12.5.1 建立组件图 12.5.2 建立配置图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