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通信重大突破:同一光子态承载信息+密钥,中国团队创104公里高速传输纪录

一、核心突破:同一光子态的双重使命

2025年2月22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利用相同光子量子态同时进行信息传输与密钥交换》的论文,宣布在量子直接通信领域取得革命性进展。该团队研发的用化系统在104.8公里标准光纤实现了连续168小时、速率达2.38kbps的稳定传输,较2022年的0.5bps系统提升4760倍,创造了量子直接通信速率与距离的世界纪录。

这一成果的核心创新在于“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传统量子通信需分步完成密钥分发和信息加密传输,而新方案利用同一组光量子态,同步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密钥协商,大幅提升了效率与安全性。研究团队通过突破高噪声/高损耗信道编码、信道掩码增容、高速量子态调制解调等关键技术,解决了现实环境中的信号干扰难题,为量子直接通信的实用化铺平道路。

 技术亮点:从实验室到现实世界的跨越

1. 抗干扰能力突破

   量子态在长距离传输中易受环境噪声和光纤损耗影响。团队通过优化量子态编码方式,结合电—光相位调制技术(类似德国团队此前在传统光纤混合传输中的方案),实现了在复杂信道中的稳定传输。新系统在104.8公里光纤上的连续运行时间达一周,证明了其实际部署的可行性。

2. 兼容性与成本优化

   该技术可与现有光纤网络兼容,无需重建专用量子信道。通过复用经典网络的硬件资源,显著降低了量子通信的部署成本,为大规模量子网络建设提供了经济性方案。

3. 安全性能升级

   量子直接通信的五大优势在此次系统中得到强化:即时窃听感知、主动阻断攻击、隐蔽传输能力等特性,使其在金融、政务、国防等高安全需求领域具备独特价值。

二、应用前景:从实验室到全球网络

此次突破标志着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验证迈入工程化阶段。团队已成功研制出实用化通信端机,未来可扩展至城市级量子网络,支持政务专网、金融交易等场景。  

潜在应用方向包括:  

- 高安全通信网络:结合量子密钥分发(QKD)与直接通信,构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链路。  

- 量子互联网基础架构:推动经典网络向量子网络的平滑过渡,支撑量子计算、分布式传感等新兴技术。  

- 应急通信与军事领域:利用其抗干扰和隐蔽传输特性,在复杂环境中保障关键信息传递。

三、全球竞争中的中国力量

量子直接通信概念最早由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提出,此次成果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对比国际进展,德国莱布尼兹大学团队曾于2024年实现量子与传统数据在同一光纤的共存传输,但中国团队在传输速率与稳定性上的突破更具实用意义。  

挑战与展望:尽管成本问题仍是量子网络普及的瓶颈(如单光子探测器的高昂造价),但此次技术突破通过复用现有设施,为降低成本提供了新思路。

四、结语:量子通信的“中国方案”

此次成果不仅是技术指标的飞跃,更展现了量子通信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清晰路径。随着全球量子竞赛的加剧,中国科研团队通过自主创新,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未来通信网络提供了“中国方案”。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将传输距离扩展至城际范围(200公里以上),并探索与6G通信的融合应用,开启量子技术赋能数字经济的新篇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