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知识
一、潮汐要素
1.涨潮:海面的每一升降周期中,海面由某个时刻开始,不断上涨的过程。整个涨潮,是由低潮开始,一直上涨到高潮为止;
2.高潮:涨潮到一定时候,海面上升到了最高的位置,这一位置叫高潮,或“满潮”;
3.平潮:海面上升到高潮以后,会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往往持续一段时间,不涨也不落,叫平潮。高平潮时,时间各地不一,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有的达几小时以上。
4.高潮时:高平潮的中间时刻
5.高潮高:高平潮的潮位高度
6.落潮:高平潮过后,水位不断下降。整个落潮过程是从高潮开始一直降到低潮。
7.低潮:落潮到了最低位置,叫“低潮”或“干潮”。
8.停潮:与高平潮类似,这一持续时间叫“停潮”
9.低潮时:停潮的中间时刻
10.低潮高:停潮时的潮位高度
11.涨潮时:从低潮时到高潮时
12.涨潮潮差:低潮时与高潮时对应的高度差
13.落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
14.落潮潮差:高潮时到低潮时对应的高度差
15.潮差:相邻高低潮潮位之差
16.潮期:相邻高潮(或低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12h25min完成一次潮汐升降。
【注】:潮差和潮期均因地因时而异,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二、潮汐不等
在一个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地球自转周期。月球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上同一子午线所需要的时间。平均是24小时50分,比平太阳日长50.47分。)中,各日的潮差不等,高超高、低潮高也不等,涨潮时、落潮时也不等,这种现象总称为潮汐现象中“不等”,包括周期不等现象。
1.日不等
。。。
四、潮汐类型
1.半日潮: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相邻的两次高(低)潮的高度和潮差大约相等,潮期约12h25min。
2.混合潮:一个太阴日内由时出现两次潮汐涨落,有时只出现一次,是介于半日潮和全日潮之间的存在。
3.全日潮:半个月有连续半数以上的日子在一个太阴日内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低潮,其余日子为一天有两次高潮和低潮现象。
4.潮型数:表征潮汐曲线形态变化的一种系数-主要分潮平均振幅之比值,也称“潮型常数”或“潮性常数”。
5.分潮:将海水面的潮汐变化分解为许多简单的、规则的简谐振动,每个振动称为一个分潮
6. K1、O1:主要日分潮
M2、S2:主要半日分潮
参考文献:《潮汐计算技术》徐汉兴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