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Autium Designer——制板流程

开写之前

假期好生颓废,忙里偷闲,想着早晚要画板,就下了Autium Designer 照着视频摸索一下。整体上画板的工作量还是不小的,一个画stm32的开发板视频大约6个小时,我照着画画了3天多,差不多效率是视频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今天更一篇,主要也是想捋顺一下所学,把画板的流程整理下来。同时也希望能帮到打算入坑Autium Designer者,对画板这件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正文

需要了解的

1、软件选择:画板的软件不止有AD,查阅知乎对各个软件评价不一,笔者综合大家的意见得出的结论是,大学拿AD入个门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2、软件下载:尽量去网上搜索带有汉化的,版本较新的AD吧,搜索不方便可以去某鱼,不到一瓶快乐水的价格就可以找到资源。因为软件选项和操作都不算少,汉化后一些操作的名称非常直观,在笔者看来对于上手有很大帮助。
3、如何入门:笔者的入门是跟着教程画了一个51的最小系统,画了一个stm32的开发板。这两个板子画下来虽仍说不上入了门,但起码对大体流程有了了解。笔者比较推荐在实际画板的过程中学习操作的学习方法。
4、学习资源:避免广告嫌疑,笔者选取的教程就不透露了,需要的还是老套路,某鱼某宝即可。此外“库”也可以一并收集。
5、输入法问题:AD中有大量快捷键,且频繁按到shift,因此用shift切换输入法造成了极大不便。笔者将输入法的切换改为ctrl+空格,在画板过程中保持英文输入法,就不会造成输入法对快捷键的使用带来干扰。
6、经常保存!经常保存!经常保存!(AD软件也不小,有时会卡死,万一没保存那真是酸爽,笔者也深有感触了)
7、修改默认设置:AD软件有一些设置可以根据个人偏好修改。像笔者这样的小白连设置的是干嘛用的都不知道,自然谈不上什么个人偏好,也就照着前辈建议(上网查)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第一步:创建

基本的画板需要创建4个文件:原理图库,原理图,PCB库,PCB。创建好后一一保存(最好在同一个文件夹),创建一个工程,将这四个文件添加到工程中。
以下稍做介绍:

原理图库:用于管理原理图中的元件。做好后,在绘制原理图时就只需要导入元件即可。
原理图:就是电路图,明确各个元件的连接方法。
原理图只说明有哪些元件,谁与谁连接,并不关心具体如何连接线路。原理图库中的元件也只关心有哪些端脚,端脚如何命名,而不关心端脚要给多大的过孔等实际参数。
PCB库:管理PCB中的元件。要明确元件的实际大小尺寸,精确的绘制过孔和焊盘。
PCB:真正意义上的画板,画出来什么样,打板打的就是什么样。

第二步:做原理图库

首先明确自己做的板子有哪些元件,然后依次创建即可。创建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端脚的摆放和命名,尽量做好以免回头修改带来的不便。
实际上库一般不用完全自己做,一些前辈都愿意把自己用的库分享出来,我们可以搜集下载,这样很多常用元件我们只要使用库中做好的即可。

第三步:绘制原理图

其实就是把脑海中/草稿纸上的电路图画到电脑上去。要保证元件的端脚都连接好,注意调整标号防止重复。同时也要保证原理图易懂(且美观),毕竟原理图往往也要给别人看。
原理图要尽量模块化,即同一功能的元件单独放在一起,而非将所有元件挤在一起。用好网络标号对实现模块化有很大的帮助。
原理图绘制好后要进行检查,软件本身也提供了原理图差错报告的功能。

第四步:做PCB库

对应于原理图库,每个元件都要制作相应的PCB模型(可能不这么叫吧,反正大家都能理解)。PCB模型关注的是元件具体的尺寸,因此制作前一定一定要先想好,我要用哪种型号的元件?我要用哪种封装的元件?我要主要用直插元件还是贴片元件?
确定元件类型后,可以上网查找其技术手册等资料,明确尺寸的参数,进行绘制。
当然啦,其实PCB库也有很多前辈做好的,我们可以拿来用,需要注意的是网上找的库大多过于庞大,查找反而相当不便。无论是自己绘制还是上网搜集,其实整理出自己最常用的元件做成库,才是更重要的。

做好PCB库之后还有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将PCB库和原理图库中的元件一一关联。之后原理图就可以直接更新到PCB了,“更新”操作后元件就放到了PCB图中。

第五步:画PCB

画PCB大体又有几个步骤:布局,连线,后期处理,文件生成

布局

首先是“更新”操作,更新后一般再点开一次,查看有没有未添加的元件。如果有,往往是因为原理图有bug,或者元件模型没有关联好。解决bug后再次更新,直至所有元件添加到PCB图。
之后将元件紧密排列成正方形,来确定板子尺寸,画方形,确定为板子的区域。
之后将元件按照功能分组摆放,即同一功能的元件放在一起(一般根据原理图看就好),挪到一个位置。这里比较重要的两个操作:
一个是在原理图和PCB分别点菜单栏—工具—打开交叉选择模式,这样就可以进行交互式布局,即在原理图选中元件,回到PCB图相应的元件也会被选中。
另一个是PCB中的“在区域内排列器件”操作,可以把选中的元件直接集中在指定位置。

之后进行真正的布局,一般先放主芯片和接口,主芯片一般放中心位置(毕竟C位),接口靠边放,便于插接。之后放较大的器件,如电池槽,插孔之类的,最后将其他元件(电阻电容等)布局在相应核心器件的周围。
要注意:同一组(实现同一功能)的元件布局在一起;布局过程中要尽量让连接在一起的端口靠近摆放,便于连线;接地端口周围要留有空隙,不要一个原件的四周全部堵死;布局最直接的影响了板子的外观,因此布局要注意美观。

连线

先要设置以下布线规则,一般以下规则可以适当修改(根据教程整理,如有不当还请斧正):
1、间距规则clearance
一般最小间距设置6mil。
添加新规则用于铜皮(InPolygon)间距10mil。
添加规则用于铜皮过孔(isvia|inpolygon)间距6mil
同时要考虑规则的优先级。
2、线宽规则width
一般偏好6mil。
添加规则电源类8-60mil,偏好15mil。
3、过孔规则RoutingVias
孔12mil/盘24mil
4、阻焊规则SolderMaskExpansion
设置为2.5mil(阻焊,防止绿油覆盖铜面)
5、正片铜皮连接方式PolygonConnect
焊盘用十字连接宽度(conductor width)30mil 间距15mil
新规则用于过孔(isvia)采用全连接
6、丝印间距规则SilkToSilkClearance
一般设置2mil
7、丝印到阻焊间距规则SilkToSolderMaskClearance
一般设置2mil

开始布线和进行后期处理,大致有如下步骤:(#原则,~技巧)
1、进行扇孔。
#短线直接连,长线进行打孔处理(便于布线规划&&缩短回流路径)
#扇孔原则:贴片原件中,连接电源网络,或者需要长走线才需要缮孔。
#电源滤波处打过孔,要确保过孔先经过电容,再通到IC进行供电,充分滤波。
~连线时按左中括号,高亮突出连接应该连接的端脚。
~shift+S,切换单层显示
2、电源供电部分,进行敷铜和过孔
~重新灌铜快捷键:右键,Y,R
3、局部需要走差分线
~usb的差分线一般90OM(欧姆),其他差分线大多是100OM
4、晶振处Π形滤波,环接地防干扰。
5、走信号线
#尽量保证同一层上的同一组线走向是相同的
~连线状态下——ctrl按住——单击焊点 ——来进行快速连线(并不好用)
6、走电源线
#电源线要保证足够粗,原则是20mil/1A电流(线性比例关系),电源接入处最好局部敷铜连接
7、铺地铜
#“天线”状单端铜皮需要割铜去除,但如果可以通过过孔与另一层相连通,则也可以保留。
8、在地铜上打穿孔增强回流

文件的生成就没有什么技巧了,按照需要生成就好,一般生成Gerber文件。
最后可以调到3D视图欣赏一下自己画的板子,shift+右键拖动可以旋转。

以上就是大体画板的流程了,具体的操作还需要练习才能熟练,细节则需要学习才能把握。笔者虽菜,但还是希望与各位读客共勉的,嘻嘻~

  • 3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