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1315驱动的OLED

屏幕参数:
尺寸:0.96寸
分辨率:128*64
通信方式:I2C
模块内部驱动芯片:SSD1315
管脚定义:GND、VCC、SCK、SDA

SSD1315 MCU 接口包含 8 个数据引脚和 5 个控制引脚。 下表总结了不同接口模式下的引脚分配。 可以通过BS [2:0]引脚上的硬件选择来设置不同的MCU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2C对应的BS [2:0]=0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2C 通信接口

  1. 从机地址位 SA0
  2. I2C 总线数据信号 SDA(用于输出的 SDAOUT / D2 和用于输入的 SDAIN / D1)
  3. I2C 总线时钟信号SCL组成。
    RES用于设备初始化。
1. 从机地址位 SA0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A0"为从机地址扩展位,SS1315可以选择“ 0111100”或“ 0111101”作为从地址。D / C#引脚用作从机地址选择的 SA0。
“ R / W#”位用于确定 I2C 总线接口的操作模式。 R / W#= 1,读模式。 R / W#= 0,写模式。

2. I2C 总线数据信号 SDA
3. I2C 总线时钟信号 SCL

初始化

OLED的分辨率为12864可以看做由12864个LED组成,每行有128个LED共64行,控制LED的显示内容其实就是控制第几行第几列的LED是亮还是灭。一定会有“一段空间”来控制LED是亮还是灭,我们将LED人为的拆成两部分:

  1. 128*64个LED构成的画面
  2. 128*64的表格
    表格里的数填1代表LED亮,0代表LED灭。
    无论想要在OLED上显示字符、汉字还是图像,它们本质上都是由点阵组成的,那就可以通过点阵的亮暗来显示任何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左到右:
    S:START
    Slave Address:b7_b0中的写模式:0111100(0x78)
    ACK:回复一个应答信号
    control bite:(CO为0代表后面发送的是数据,D/C取0代表后面发送的是命令,取1表示后面发送的是数据。我们这里要写命令∴后面发送的CO=0,DC=0)
    写命令:0 0 000000
    写数据:0 1 000000
    ACK:回复一个应答信号
    data_byte_cmd:发送命令具体是什么
    ACK:回复一个应答信号
    STOP:停止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AGE0-PAGE8:8bit*8page=64bit
col0-col127:128bit
一个page刚好对于一个字节,第D0位数据写入最上面一行,第D7位数据写入最下面一行。举例:ox08→bit7-bit0:0000_1000对应在屏幕上的大致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接下去再写一个0x08是填到PAGE1_col0上,还是填到PAGE0_col1上呢?这个由SSD1315的寻址模式决定。SSD1315有3种寻址模式:水平寻址、垂直寻址、页寻址
(这里选用页寻址模式)
水平寻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垂直寻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页寻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页寻址模式,在RAM进行读写后会自动移向下一个COL,用户必须设置新PAGE和COL地址才能访问下一个PAGE的内容。移动方向如图所示。先确定PAGE,再确定COL,最后写入数据。
(写命令下:)
设置寻址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初始PAG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初始COL:(起始地址低四位和高四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写数据下:)
在确定要写入的行列以后,按照要显示的图样控制oled亮灭,0X00全亮 0xff全灭。

<think>好的,我需要帮用户注释这段C语言代码。首先,我要通读代码,理解每个函数的作用和整体结构。看起来这段代码是关于OLED显示屏的驱动,使用了I2C通信协议。 首先,用户提供的代码包括几个头文件:oled.h、stdlib.h、oledfont.h、delay.h、stdio.h和max30102.h。这些可能包含了函数声明、宏定义以及所需的库函数。接下来是OLED显存的注释,说明显存的组织结构,共8行,每行128列。 然后,代码中有几个静态函数:OLED_IIC_Start、OLED_IIC_Stop、OLED_IIC_Wait_Ack、Write_OLED_IIC_Byte、Write_OLED_IIC_Command和Write_OLED_IIC_Data。这些函数应该都是实现I2C通信协议的一部分,用于控制OLED显示屏。 首先分析OLED_IIC_Start函数。I2C的起始信号通常是SCL高电平时,SDA从高变低。代码中先设置SCLK和SDIN为高,然后拉低SDIN,再拉低SCLK,符合起始条件。需要确认是否正确实现了起始信号。 接下来是OLED_IIC_Stop函数。停止信号是SCL高电平时,SDA从低变高。代码中先拉高SCLK,然后确保SDIN先拉低再拉高,这可能有问题,因为停止信号要求SDA在SCL高时上升。需要检查代码是否正确:是否应该先拉低SDA,再拉高SCL,然后拉高SDA? 然后是OLED_IIC_Wait_Ack函数。这里可能缺少实际检测ACK的步骤,通常需要读取SDA的状态,但代码中只是操作了SCLK,可能依赖于延时或其他方式,或者硬件自动处理?需要确认这部分是否完整。 Write_OLED_IIC_Byte函数负责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它通过循环8次,每次处理最高位,设置SDA的电平,然后时钟信号翻转。这里使用da左移来逐个发送位,是正确的。 Write_OLED_IIC_Command和Write_OLED_IIC_Data函数分别发送命令和数据。它们都先发送从机地址0x78(可能包含R/W位,这里写操作是0x78左移一位加上0,即0xF0?或者是否正确?需要确认I2C地址是否正确)。然后发送控制字节,0x00表示命令,0x40表示数据,符合SSD1306的数据手册说明。 在注释时,需要指出每个函数的作用,解释I2C的起始、停止、发送字节、命令和数据的流程。同时,注意代码中可能的疑问点,比如停止信号的实现是否正确,ACK的处理是否缺失,从机地址是否正确等,可能需要提醒用户检查。 最后,确保注释清晰,用中文解释每个步骤,帮助用户理解代码的工作原理,并指出潜在的问题点。例如,OLED_SDIN_Set()和Clr()应该是宏定义,控制GPIO引脚的电平,但具体实现依赖于硬件,可能需要用户确认。此外,显存的注释说明显存结构,但代码中没有显存数组,可能在别处定义。 总结步骤:逐函数注释,说明功能;解释I2C通信流程;指出可能的疑问点;确保用户了解硬件依赖部分。</think>以下是对提供代码的中文注释及解析: ```c #include "oled.h" // OLED显示屏驱动头文件 #include "stdlib.h" // 标准库函数(如动态内存管理) #include "oledfont.h" // OLED字库数据(包含字符点阵定义) #include "delay.h" // 延时函数(用于时序控制) #include "stdio.h" // 标准输入输出(如格式化输出) #include "max30102.h" // MAX30102传感器驱动(可能用于心率监测) /* OLED显存结构注释: 8行 x 128列,每行对应一个显存页,数据按字节垂直排列 [0]0 1 2 3 ... 127 [1]0 1 2 3 ... 127 ... (共8行) */ /**************** I2C底层通信函数 ****************/ /* 产生I2C起始信号 */ static void OLED_IIC_Start(void) { OLED_SCLK_Set(); // SCL拉高 OLED_SDIN_Set(); // SDA拉高 OLED_SDIN_Clr(); // SDA拉低(起始条件) OLED_SCLK_Clr(); // SCL拉低(开始数据传输) } /* 产生I2C停止信号 */ static void OLED_IIC_Stop(void) { OLED_SCLK_Set(); // SCL拉高 OLED_SDIN_Clr(); // SDA保持低 OLED_SDIN_Set(); // SDA拉高(停止条件) } /* 等待从机应答(此实现为简化版,未实际检测ACK)*/ static void OLED_IIC_Wait_Ack(void) { OLED_SCLK_Set(); // 第9个时钟脉冲 OLED_SCLK_Clr(); // 完成ACK检测周期 } /* 向I2C总线写入一个字节 */ static void Write_OLED_IIC_Byte(unsigned char OLED_IIC_Byte) {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m, da; da = OLED_IIC_Byte; // 待发送数据 OLED_SCLK_Clr(); // 确保时钟线为低 for(i=0; i<8; i++) { // 循环发送8位 m = da; // 复制当前数据 m = m & 0x80; // 取最高位(MSB优先) if(m == 0x80) OLED_SDIN_Set(); // 高位为1时拉高SDA else OLED_SDIN_Clr(); // 低位为0时拉低SDA da = da << 1; // 左移准备下一位 OLED_SCLK_Set(); // 拉高SCLK(数据采样) OLED_SCLK_Clr(); // 拉低SCLK(继续传输) } } /**************** 高层控制函数 ****************/ /* 发送命令到OLED */ static void Write_OLED_IIC_Command(unsigned char OLED_IIC_Command) { OLED_IIC_Start(); // 启动I2C通信 Write_OLED_IIC_Byte(0x78); // 从机地址(SSD1306的I2C地址,通常为0x3C,左移后为0x78) OLED_IIC_Wait_Ack(); // 等待ACK Write_OLED_IIC_Byte(0x00); // 控制字节:后续为命令(Co=0, D/C#=0) OLED_IIC_Wait_Ack(); Write_OLED_IIC_Byte(OLED_IIC_Command); // 发送具体命令 OLED_IIC_Wait_Ack(); OLED_IIC_Stop(); // 结束通信 } /* 发送数据到OLED */ static void Write_OLED_IIC_Data(unsigned char OLED_IIC_Data) { OLED_IIC_Start(); Write_OLED_IIC_Byte(0x78); // 从机地址 OLED_IIC_Wait_Ack(); Write_OLED_IIC_Byte(0x40); // 控制字节:后续为数据(Co=0, D/C#=1) OLED_IIC_Wait_Ack(); Write_OLED_IIC_Byte(OLED_IIC_Data); // 发送显示数据 OLED_IIC_Wait_Ack(); OLED_IIC_Stop(); } ``` ### 代码功能解析: 1. **通信协议**: - 使用I²C协议与OLED通信 - 从机地址为`0x78`(对应7位地址`0x3C`,含读写位) - 命令/数据通过控制字节区分:`0x00`表示命令,`0x40`表示数据 2. **关键函数**: - **时序控制**:`Start()`/`Stop()`生成I²C起停信号 - **字节传输**:`Write_OLED_IIC_Byte()`实现逐位发送 - **命令/数据分离**:通过`Write_OLED_IIC_Command()`和`Write_OLED_IIC_Data()`区分操作类型 3. **潜在改进点**: - `OLED_IIC_Wait_Ack()`未实际检测ACK信号,可能影响错误处理 - 硬件依赖性强(`OLED_SCLK_Set()`等应为GPIO操作宏定义) - 显存管理代码未在此片段中体现 ### 典型工作流程: 1. 初始化I/O端口 2. 通过`Write_OLED_IIC_Command()`发送初始化序列 3. 使用`Write_OLED_IIC_Data()`填充显存 4. 刷新屏幕显示内容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