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_008 线性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深度学习_学习笔记】

在了解线性回归的关键思想之后,我们可以开始通过代码来动手实现线性回归了。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零开始实现整个方法,包括数据流水线、模型、损失函数和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优化器)。虽然现代的深度学习框架几乎可以自动化地进行所有这些工作,但从零开始实现可以确保我们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同时,了解更细致的工作原理将方便我们自定义模型、自定义层或自定义损失函数。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只使用张量和自动求导。在之后的章节中,我们会充分利用深度学习框架的优势,介绍更简洁的实现方式。

生成数据集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将[根据带有噪声的线性模型构造一个人造数据集。]我们的任务是使用这个有限样本的数据集来恢复这个模型的参数。
我们将使用低维数据,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将其可视化。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生成一个包含1000个样本的数据集,每个样本包含从标准正态分布中采样的2个特征。我们的合成数据集是一个矩阵 X ∈ R 1000 × 2 \mathbf{X}\in \mathbb{R}^{1000 \times 2} XR1000×2

我们使用线性模型参数 w = [ 2 , − 3.4 ] ⊤ \mathbf{w} = [2, -3.4]^\top w=[2,3.4] b = 4.2 b = 4.2 b=4.2和噪声项 ϵ \epsilon ϵ生成数据集及其标签:

y = X w + b + ϵ . \mathbf{y}= \mathbf{X} \mathbf{w} + b + \mathbf\epsilon. y=Xw+b+ϵ.

ϵ \epsilon ϵ可以视为模型预测和标签时的潜在观测误差。
在这里我们认为标准假设成立,即 ϵ \epsilon ϵ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将标准差设为0.01,下面的代码生成合成数据集。

import random
import torch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synthetic_data(w, b, num_examples):  #@save
    """生成y=Xw+b+噪声"""
    X = torch.normal(0, 1, (num_examples, len(w)))
    y = torch.matmul(X, w) + b
    y += torch.normal(0, 0.01, y.shape)
    return X, y.reshape((-1, 1))

true_w = torch.tensor([2, -3.4])
true_b = 4.2
features, labels = synthetic_data(true_w, true_b, 1000) 

print('features:', features[0],'\nlabel:', labels[0])       # features: tensor([-0.0925, -0.5826])
                                                            # label: tensor([5.9810])

plt.scatter(features[:, 1].detach().numpy(), labels.detach().numpy(), 1)
plt.show()

注意,[features中的每一行都包含一个二维数据样本,labels中的每一行都包含一维标签值(一个标量)]。

通过生成第二个特征features[:, 1]labels的散点图,可以直观观察到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取数据集

回想一下,训练模型时要对数据集进行遍历,每次抽取一小批量样本,并使用它们来更新我们的模型。
由于这个过程是训练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所以有必要定义一个函数,该函数能打乱数据集中的样本并以小批量方式获取数据。

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一个data_iter函数,该函数接收批量大小、特征矩阵和标签向量作为输入,生成大小为batch_size的小批量],每个小批量包含一组特征和标签。

通常,我们利用GPU并行运算的优势,处理合理大小的“小批量”。每个样本都可以并行地进行模型计算,且每个样本损失函数的梯度也可以被并行计算,GPU可以在处理几百个样本时,所花费的时间不比处理一个样本时多太多。

我们直观感受一下小批量运算:读取第一个小批量数据样本并打印,每个批量的特征维度显示批量大小和输入特征数,同样的,批量的标签形状与batch_size相等。

import random
import torch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synthetic_data(w, b, num_examples):  #@save
    """生成y=Xw+b+噪声"""
    X = torch.normal(0, 1, (num_examples, len(w)))
    y = torch.matmul(X, w) + b
    y += torch.normal(0, 0.01, y.shape)
    return X, y.reshape((-1, 1))

def data_iter(batch_size, features, labels):
    num_examples = len(features)
    indices = list(range(num_examples))
    # 这些样本是随机读取的,没有特定的顺序
    random.shuffle(indices)
    for i in range(0, num_examples, batch_size):
        batch_indices = torch.tensor(
            indices[i: min(i + batch_size, num_examples)])
        yield features[batch_indices], labels[batch_indices]
        
true_w = torch.tensor([2, -3.4])
true_b = 4.2
features, labels = synthetic_data(true_w, true_b, 1000) 

batch_size = 10

for X, y in data_iter(batch_size, features, labels):
    print(X, '\n', y)
    break

# tensor([[-0.2641, -0.6731],
#         [-1.1461, -0.1430],
#         [-1.5393,  0.8142],
#         [-2.8415, -0.6254],
#         [ 1.4007,  1.0423],
#         [ 1.5055,  1.0045],
#         [-0.0857, -1.8922],
#         [-0.5444,  0.6274],
#         [-0.4669,  1.8182],
#         [-0.0545, -0.7909]]) 
#  tensor([[ 5.9679],
#         [ 2.3674],
#         [-1.6535],
#         [ 0.6416],
#         [ 3.4721],
#         [ 3.7916],
#         [10.4711],
#         [ 0.9747],
#         [-2.8949],
#         [ 6.7879]])

当我们运行迭代时,我们会连续地获得不同的小批量,直至遍历完整个数据集。
上面实现的迭代对教学来说很好,但它的执行效率很低,可能会在实际问题上陷入麻烦。
例如,它要求我们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并执行大量的随机内存访问。
在深度学习框架中实现的内置迭代器效率要高得多,
它可以处理存储在文件中的数据和数据流提供的数据。

初始化模型参数

[在我们开始用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优化我们的模型参数之前],(我们需要先有一些参数)。
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通过从均值为0、标准差为0.01的正态分布中采样随机数来初始化权重,并将偏置初始化为0。

在初始化参数之后,我们的任务是更新这些参数,直到这些参数足够拟合我们的数据。
每次更新都需要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
有了这个梯度,我们就可以向减小损失的方向更新每个参数。
因为手动计算梯度很枯燥而且容易出错,所以没有人会手动计算梯度。
我们使用 :numref:sec_autograd中引入的自动微分来计算梯度。

w = torch.normal(0, 0.01, size=(2,1), requires_grad=True)
b = torch.zeros(1, requires_grad=True)

定义模型

接下来,我们必须定义模型,将模型的输入和参数同模型的输出关联起来。 回想一下,要计算线性模型的输出,我们只需计算输入特征 X \mathbf{X} X和模型权重 w \mathbf{w} w的矩阵-向量乘法后加上偏置 b b b
注意,上面的 X w \mathbf{Xw} Xw是一个向量,而 b b b是一个标量,回想一下之前讲述的广播机制:当我们用一个向量加一个标量时,标量会被加到向量的每个分量上。

def linreg(X, w, b):  #@save
    """线性回归模型"""
    return torch.matmul(X, w) + b

定义损失函数

因为需要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所以我们应该先定义损失函数。这里我们使用 Note_008 中描述的平方损失函数。
在实现中,我们需要将真实值y的形状转换为和预测值y_hat的形状相同。

def squared_loss(y_hat, y):  #@save
    """均方损失"""
    return (y_hat - y.reshape(y_hat.shape)) ** 2 / 2

定义优化算法

正如我们在Note_008中讨论的,线性回归有解析解,尽管线性回归有解析解,但其他很多模型却没有。
这里我们介绍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在每一步中,使用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小批量,然后根据参数计算损失的梯度,接下来,朝着减少损失的方向更新我们的参数。
下面的函数实现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更新,该函数接受模型参数集合、学习速率和批量大小作为输入。每一步更新的大小由学习速率lr决定。因为我们计算的损失是一个批量样本的总和,所以我们用批量大小(batch_size)来规范化步长,这样步长大小就不会取决于我们对批量大小的选择。

def sgd(params, lr, batch_size):  #@save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with torch.no_grad():
        for param in params:
            param -= lr * param.grad / batch_size
            param.grad.zero_()

训练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模型训练所有需要的要素,可以实现主要的[训练过程]部分了。
理解这段代码至关重要,因为从事深度学习后,相同的训练过程几乎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每次迭代中,我们读取一小批量训练样本,并通过我们的模型来获得一组预测。
计算完损失后,我们开始反向传播,存储每个参数的梯度。最后,我们调用优化算法sgd来更新模型参数。

概括一下,我们将执行以下循环:

  • 初始化参数
  • 重复以下训练,直到完成
    • 计算梯度 g ← ∂ ( w , b ) 1 ∣ B ∣ ∑ i ∈ B l ( x ( i ) , y ( i ) , w , b ) \mathbf{g} \leftarrow \partial_{(\mathbf{w},b)} \frac{1}{|\mathcal{B}|} \sum_{i \in \mathcal{B}} l(\mathbf{x}^{(i)}, y^{(i)}, \mathbf{w}, b) g(w,b)B1iBl(x(i),y(i),w,b)
    • 更新参数 ( w , b ) ← ( w , b ) − η g (\mathbf{w}, b) \leftarrow (\mathbf{w}, b) - \eta \mathbf{g} (w,b)(w,b)ηg

在每个迭代周期(epoch)中,我们使用data_iter函数遍历整个数据集,并将训练数据集中所有样本都使用一次(假设样本数能够被批量大小整除)。这里的迭代周期个数num_epochs和学习率lr都是超参数,分别设为3和0.03。设置超参数很棘手,需要通过反复试验进行调整。我们现在忽略这些细节。

import random
import torch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synthetic_data(w, b, num_examples):  #@save
    """生成y=Xw+b+噪声"""
    X = torch.normal(0, 1, (num_examples, len(w)))
    y = torch.matmul(X, w) + b
    y += torch.normal(0, 0.01, y.shape)
    return X, y.reshape((-1, 1))

def data_iter(batch_size, features, labels):
    num_examples = len(features)
    indices = list(range(num_examples))
    # 这些样本是随机读取的,没有特定的顺序
    random.shuffle(indices)
    for i in range(0, num_examples, batch_size):
        batch_indices = torch.tensor(
            indices[i: min(i + batch_size, num_examples)])
        yield features[batch_indices], labels[batch_indices]

def linreg(X, w, b):  #@save
    """线性回归模型"""
    return torch.matmul(X, w) + b

def squared_loss(y_hat, y):  #@save
    """均方损失"""
    return (y_hat - y.reshape(y_hat.shape)) ** 2 / 2

def sgd(params, lr, batch_size):  #@save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with torch.no_grad():
        for param in params:
            param -= lr * param.grad / batch_size
            param.grad.zero_()
true_w = torch.tensor([2, -3.4])
true_b = 4.2
features, labels = synthetic_data(true_w, true_b, 1000) 

batch_size = 10
w = torch.normal(0, 0.01, size=(2,1), requires_grad=True)
b = torch.zeros(1, requires_grad=True)

lr = 0.03
num_epochs = 3
net = linreg
loss = squared_loss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for X, y in data_iter(batch_size, features, labels):
        l = loss(net(X, w, b), y)  # X和y的小批量损失
        # 因为l形状是(batch_size,1),而不是一个标量。l中的所有元素被加到一起,
        # 并以此计算关于[w,b]的梯度
        l.sum().backward()
        sgd([w, b], lr, batch_size)  # 使用参数的梯度更新参数
    with torch.no_grad():
        train_l = loss(net(features, w, b), labels)
        print(f'epoch {epoch + 1}, loss {float(train_l.mean()):f}')

# epoch 1, loss 0.039591
# epoch 2, loss 0.000162
# epoch 3, loss 0.000049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自己合成的数据集,所以我们知道真正的参数是什么。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真实参数和通过训练学到的参数来评估训练的成功程度]。事实上,真实参数和通过训练学到的参数确实非常接近。

print(f'w的估计误差: {true_w - w.reshape(true_w.shape)}')
print(f'b的估计误差: {true_b - b}')
# w的估计误差: tensor([ 5.7137e-04, -7.6056e-05], grad_fn=<SubBackward0>)
# b的估计误差: tensor([0.0007], grad_fn=<RsubBackward1>)

注意,我们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我们能够完美地求解参数。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通常不太关心恢复真正的参数,而更关心如何高度准确预测参数。幸运的是,即使是在复杂的优化问题上,随机梯度下降通常也能找到非常好的解。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深度网络中存在许多参数组合能够实现高度精确的预测。

小结

  • 我们学习了深度网络是如何实现和优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只使用张量和自动微分,不需要定义层或复杂的优化器。
  • 这一节只触及到了表面知识。在下面的部分中,我们将基于刚刚介绍的概念描述其他模型,并学习如何更简洁地实现其他模型。

练习

  1. 如果我们将权重初始化为零,会发生什么。算法仍然有效吗?
  2. 假设试图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建立一个模型。自动微分可以用来学习模型的参数吗?
  3. 能基于普朗克定律使用光谱能量密度来确定物体的温度吗?
  4. 计算二阶导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5. 为什么在squared_loss函数中需要使用reshape函数?
  6. 尝试使用不同的学习率,观察损失函数值下降的快慢。
  7. 如果样本个数不能被批量大小整除,data_iter函数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这个错误意味着Arduino编译器无法识别`NOTE_G5`这个常量。这个常量需要在代码中进行定义,或者使用引用其他库中定义的常量。 你可以试试使用以下代码替换`melody`数组中的音符常量: ```c++ #define NOTE_B0 31 #define NOTE_C1 33 #define NOTE_CS1 35 #define NOTE_D1 37 #define NOTE_DS1 39 #define NOTE_E1 41 #define NOTE_F1 44 #define NOTE_FS1 46 #define NOTE_G1 49 #define NOTE_GS1 52 #define NOTE_A1 55 #define NOTE_AS1 58 #define NOTE_B1 62 #define NOTE_C2 65 #define NOTE_CS2 69 #define NOTE_D2 73 #define NOTE_DS2 78 #define NOTE_E2 82 #define NOTE_F2 87 #define NOTE_FS2 93 #define NOTE_G2 98 #define NOTE_GS2 104 #define NOTE_A2 110 #define NOTE_AS2 117 #define NOTE_B2 123 #define NOTE_C3 131 #define NOTE_CS3 139 #define NOTE_D3 147 #define NOTE_DS3 156 #define NOTE_E3 165 #define NOTE_F3 175 #define NOTE_FS3 185 #define NOTE_G3 196 #define NOTE_GS3 208 #define NOTE_A3 220 #define NOTE_AS3 233 #define NOTE_B3 247 #define NOTE_C4 262 #define NOTE_CS4 277 #define NOTE_D4 294 #define NOTE_DS4 311 #define NOTE_E4 330 #define NOTE_F4 349 #define NOTE_FS4 370 #define NOTE_G4 392 #define NOTE_GS4 415 #define NOTE_A4 440 #define NOTE_AS4 466 #define NOTE_B4 494 #define NOTE_C5 523 #define NOTE_CS5 554 #define NOTE_D5 587 #define NOTE_DS5 622 #define NOTE_E5 659 #define NOTE_F5 698 #define NOTE_FS5 740 #define NOTE_G5 784 #define NOTE_GS5 831 #define NOTE_A5 880 #define NOTE_AS5 932 #define NOTE_B5 988 #define NOTE_C6 1047 #define NOTE_CS6 1109 #define NOTE_D6 1175 #define NOTE_DS6 1245 #define NOTE_E6 1319 #define NOTE_F6 1397 #define NOTE_FS6 1480 #define NOTE_G6 1568 #define NOTE_GS6 1661 #define NOTE_A6 1760 #define NOTE_AS6 1865 #define NOTE_B6 1976 #define NOTE_C7 2093 #define NOTE_CS7 2217 #define NOTE_D7 2349 #define NOTE_DS7 2489 #define NOTE_E7 2637 #define NOTE_F7 2794 #define NOTE_FS7 2960 #define NOTE_G7 3136 #define NOTE_GS7 3322 #define NOTE_A7 3520 #define NOTE_AS7 3729 #define NOTE_B7 3951 #define NOTE_C8 4186 #define NOTE_CS8 4435 #define NOTE_D8 4699 #define NOTE_DS8 4978 int melody[] = { NOTE_G5, NOTE_C6, NOTE_D6, NOTE_E6, NOTE_G6, NOTE_A6, NOTE_G6, NOTE_E6, NOTE_D6, NOTE_C6, NOTE_D6, NOTE_E6, NOTE_D6, NOTE_C6, NOTE_A5, NOTE_G5 }; ``` 这些常量定义了从低音B(31 Hz)到高音D(4978 Hz)的音符频率。这个代码段中的常量定义来自Arduino Tone库,该库可以让你更方便地使用蜂鸣器演奏音乐。如果你想使用这个库,只需在代码的顶部添加`#include <Tone.h>`,然后使用`tone()`函数来播放音符。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