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射光层析成像技术(DOT)概述

1.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

  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生物组织是一种混浊介质(对光即有吸收,又有散射的介质叫做混浊介质)。在生物组织中传输时,光即会被吸收,又会被散射,以一种所谓“漫射”的方式在组织内部传输。如图1.1所示为光在混浊介质中传输的示意图,当光在混浊介质中传输时,可能被吸收,也可能从介质的边界出射。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1:光在浑浊介质中的传输

  研究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已知生物组织内部的光学参数及其分布,在给定的光源照明条件下得到组织各个部位的漫射光强分布及其光谱信息,这叫做“正问题(forwardproblem)模型”。通过正问题模型,在给定光照条件以及生物组织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推导计算出组织各部位的光强分布等物理量的理论值; (2)在特定的照明条件下已知组织各个部位的光强分布及其光谱信息,利用正问题模型反推出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及其分布,这叫做“ 逆问题(inverse problem)模型”。主要原理是用探测器来获得组织表面光强分布的实际探测数据,并不断调整生物组织光学参数的预测值及其分布,然后通过正问题模型得到相应的光强分布的理论值,并将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根据一定的拟合模型计算出那个光学参数的分布,就是我们所想要得到的被测介质的光学参数的分布图像。 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通常来说,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光学参数有较大区别,例如病变组织的吸收系数一般就比正常组织的大。 这样利用通过反推得到的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分布图像,就能为组织是否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2.漫射光层析成像技术

  生物组织(如皮肤,肌肉等)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同时具有吸收和散射的作用,因此是一种“混浊介质”。光在通过混浊介质的时,在光子被介质吸收或者由介质出射之前,其在介质中的移动轨迹是随机的,有的光子在其运动方向上散射的比较少,因此会沿着接近其入射轨迹的方向从介质中透射出来,称为弹道光(Ballistic Light)。有的光子则经过多次散射,其运动轨迹十分随机且没有规律,称为漫射光(Diffuse Light)。 由于生物组织是一种高散射体,因此通常来说从生物组织中出射的光中,漫射光占主导地位,弹道光只占一小部分,且随着样品的变厚,弹道光的比重会进一步的减小。因此近年来,以漫射光为研究对象的光散射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把光学成像手段和现有的医学成像手段如CT,MRI等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安全性、无损性和准确性。而通过漫射光来得到组织的信息,利用漫射光来进行层析成像的技术叫做漫射光层析成像(DOT,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技术
  DOT为基于组织的无损探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利用它所提供的组织的光学特性我们可以判别和诊断出被测组织所处的生理状态,如正常组织,癌变组织,病变组织等组织状态,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这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DOT已经被应用在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上,例如新生儿脑部血液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乳腺癌的检测及成像,肿瘤的成像以及大脑皮质的功能成像等。相信随着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其应用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多。

2.1DOT的基本原理

  DOT采用间接法来获取组织的光学参数,它不是直接去测量组织的光学参数,而是利用实验测量得到的组织表面的漫反射光的时间空间分布,然后根据某种理论模型来反推出或者叫重构出组织体的光学参数分布,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
  光源照射样品,探测器获得探测数据 Φ \Phi Φ,探测器可以在介质表面移动,因此每一个探测点都可以得到一个探测数据,所以根据事先安排好的光源以及探测点的位置,我们通常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位置探测器对应探测数据,记为向量 Φ = ( Φ 1 , Φ 2 , ⋯   , Φ M ) T \Phi=(\Phi_1,\Phi_2,\cdots,\Phi_M)^T Φ=(Φ1,Φ2,,ΦM)T(M为探测点的总数)。显然向量 Φ \Phi Φ会受到介质的光学参数(如吸收系数、散射系数、散射各向异性系数等)及其分布的影响,我们把这些光学参数用变量 μ \mu μ来表示。通常来说,对于一般的非均匀介质的光学参数图像重构,需要首先把待重构的介质在空间上划分为由许多个小格组成的网络,再分别对每个小格中的光学参数通过某种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就能够得到整个介质的光学参数空间分布。 假设整个介质被划分为N个小单元,则可以用一个向量 μ = ( μ 1 , μ 2 , ⋯   , μ N ) T \mu=(\mu_1,\mu_2,\cdots,\mu_N)^T μ=(μ1,μ2,,μN)T来表示待重构的光学参数。因此我们就可以在数学上得到一个 μ \mu μ Φ \Phi Φ之间的公式: Φ i = f ( μ 1 , μ 2 , ⋯   , μ N ) , i = 1 , 2 , ⋯   , M (2.1) \Phi_i=f(\mu_1,\mu_2,\cdots,\mu_N),i=1,2,\cdots,M \tag{2.1} Φi=f(μ1,μ2,,μN),i=1,2,,M(2.1)  式2.1表明介质中每个区域的光学参数对介质的出射光都有影响,最后介质表面某一点的出射光强与每一个单元的光学参数都有关系。为方便起见,式2.1还可以简写为: Φ = f ( μ ) , Φ ∈ R M , μ ∈ R N (2.2) \Phi=f(\mu),\Phi\in R^M,\mu\in R^N\tag{2.2} Φ=

  • 0
    点赞
  • 3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6
    评论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