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 用例与需求
1.1 典型用例
信息娱乐系统:
- 后座娱乐系统连接:允许后排乘客连接外部设备(如平板电脑),通过以太网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播放视频或音乐,提升乘车体验。
- AV 运输:用于车内音频视频信号传输,如将车载 DVD 播放器的视频信号传输到多个显示屏,确保多媒体内容高质量呈现。
驾驶员辅助:
- 环视系统:利用以太网高带宽、低延迟特性传输摄像头图像数据,为驾驶员提供实时车辆周围环境视图,辅助驾驶操作,如停车、倒车、通过狭窄路段等。
诊断与闪存更新:
- 以太网可快速传输诊断数据,方便维修人员准确、迅速检测车辆故障。
- 在车辆软件更新(如发动机控制单元软件升级)时,高效传输大量闪存更新数据,减少更新时间,增强车辆可维护性和性能。
1.2 对中间件的要求
- 支持类似 CAN 的通信,以兼容汽车中广泛应用的 CAN 总线,用于实时性高、数据量小的控制信号传输(如发动机、刹车控制)。
- 具备类似 MOST 的控制通信能力,满足车内多媒体信息传输和控制需求(如音频视频系统控制信号)。
- 高效利用以太网交换介质,适应车载系统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如高清地图、大量传感器数据)。
- 支持单播通信,保障特定设备间一对一通信(如控制单元与传感器数据交互),避免数据扩散。
- 限制组播 / 广播范围,减少网络拥塞,确保关键控制信号和实时数据传输,维持车辆系统稳定可靠。
2. 协议栈示例
1. Layer 5 - 7(应用层及相关协议层)
-
IEEE 1722 AVB:负责音频 / 视频传输,保障车内多媒体服务质量,提供低延迟、高质量视听体验。
-
IEEE 802.1AS AVB:用于时间同步,确保多设备和传感器协同工作准确有效,在自动驾驶等场景至关重要。
-
UDP - NM:基于 UDP 实现车载网络管理,涵盖节点状态监测、唤醒休眠等功能,维护网络正常运行。
-
DoIP:通过 IP 实现车辆诊断,支持远程诊断操作,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
SOME/IP:作为核心中间件,实现服务通信,使不同 ECU 能以服务导向交互,促进系统协同。
-
SOME/IP - SD:提供服务发现机制,助力 ECU 查找和交互服务,实现动态服务管理。
-
DHCP:动态分配 IP 地址,简化车载网络配置,适应设备动态变化。
-
ICMP:用于网络诊断和错误报告,及时反馈网络问题,便于故障排查。
-
ARP:将 IP 地址解析为 MAC 地址,确保以太网数据准确传输。
2. Layer 4(传输层)
-
UDP:为 SOME/IP 提供无连接、不可靠数据报服务,适用于实时性优先、少量数据丢失可接受场景(如车辆状态监测数据传输)。
-
TCP:在特定场景与 SOME/IP 协同,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用于传输大量配置或更新数据(如软件更新、地图数据更新)。
3. Layer 3(网络层)
- IP 协议:负责数据包路由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节点通信和子网数据交换。
4. Layer 2(数据链路层)
- IEEE 以太网 MAC + VLAN(802.1Q):控制数据在以太网上访问和传输,通过 MAC 识别设备,VLAN 划分虚拟局域网,增强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如区分车辆控制和信息娱乐系统网络)。
5. Layer 1(物理层)
- 汽车以太网物理层(如 OABR):提供数据传输物理介质和电气特性,转换数据信号,保障设备间可靠传输。
在协议栈中,除了 Layer 1 和 Layer 7 需要特定的协议来适配车载环境外,其他层大多重用了现有的网络协议技术。例如,Layer 3 的 IP 协议、Layer 4 的 UDP 和 TCP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