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基本原理
1. SLD(超辐射发光二极管, Super Luminescent Diode)
SLD是一种基于放大自发辐射(ASE)原理工作的半导体光源。其结构类似于激光二极管(LD),但通过特殊设计(如倾斜波导或吸收区)抑制激射振荡,从而产生宽光谱、高亮度且低相干性的光输出。
数学表达式:
P
o
u
t
∝
e
g
L
P_{out} \propto e^{gL}
Pout∝egL
其中,
g
g
g为增益系数,
L
L
L为有源区长度。
2. LD(激光二极管, Laser Diode)
LD通过受激辐射产生光,依赖光学谐振腔(如法布里-珀罗腔)实现光反馈,输出窄光谱、高相干性的激光。需达到阈值电流后才能激射。
3. LED(发光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基于自发辐射发光,无谐振腔结构,输出非相干、宽光谱光,通常功率较低。
二、发光特性对比
三、核心区别
1. 工作原理
- LD:受激辐射 + 谐振反馈 → 激光
- SLD:放大自发辐射 → 抑制激射
- LED:纯自发辐射
2. 结构差异
- LD:含反射镜面构成谐振腔
- SLD:有源区设计抑制谐振(如倾斜腔或吸收端)
- LED:无谐振结构
四、应用领域
1. SLD
- 光纤传感:利用低相干性减少干扰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医学成像(如视网膜检测)
- 光通信测试:宽光谱用于器件表征
2. LD
- 光纤通信:高速率、长距离传输
- 激光打印/切割:高方向性与功率
- 光存储:DVD/蓝光读写
3. LED
- 照明与显示:节能、低成本
- 指示灯:简单信号提示
- 短距离通信:如红外遥控
五、优缺点总结
类型 | 优点 | 缺点 |
---|---|---|
SLD | 宽光谱、低相干、高亮度 | 成本较高 |
LD | 高功率、窄光谱、长传输距离 | 需温控、易受反射光损伤 |
LED | 低成本、寿命长、无需驱动电路 | 亮度低、光谱宽、方向性差 |
六、总结
SLD填补了LD与LED之间的空白:它比LED亮度更高、方向性更好,同时避免了LD的高相干性缺陷,在精密光学检测和医疗成像中不可替代。选择光源时需根据光谱需求、相干性要求和成本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