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 CUMCM2018年A题真题(本文由西南民族大学白白不加糖、薄荷CC糖原创)

目录

1.问题重述... 3

1.1问题背景... 3

1.2问题提出... 3

1.3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2.模型假设... 3

3.符号说明... 4

4.问题分析... 4

4.1针对问题一... 4

4.2针对问题二... 5

4.3针对问题三... 5

5.模型建立与求解... 5

5.1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5

5.1.1模型的准备... 5

5.1.2数据处理... 6

5.1.3模型建立与求解... 7

5.1.4 敏感性分析... 12

5.2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12

对流换热系数最优解模型... 13

5.2.4模型的结果分析... 14

5.2.5模型二的敏感度分析... 15

5.3问题三的模型建立和求解... 15

5.3.1模型的准备... 15

5.3.2约束条件的确定... 15

5.3.3模型的求解... 16

模型的算法执行... 16

6.评价与改进... 18

6.1模型的优点... 18

6.1.1模型一的优点... 18

6.1.2模型二的优点... 19

6.2.3模型三的优点... 19

6.2模型的缺点... 19

6.2.1模型一的缺点... 19

6.2.2模型二的缺点... 19

6.2.3模型三的缺点... 19

6.3模型的改进... 19

6.3.1对辐射传热的改进... 19

7.参考文献... 21

8.附录... 22

题目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要:

本文针对多层材料的高温防护服的传热问题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多种传热方式建立传热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分别解决了一定条件下各层防护材料的温度分别和最佳厚度的问题。

对于问题一,要求在热物性系数不足的情况下求热量分布,故需先求取所缺少的空气对流换热系数。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维热传导微分方程模型,确定了三个定解条件,随后根据最小二乘法的思想,以左边界空气对流换热系数为决策变量,以可能的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对应的假人皮肤外侧理论温度与测量温度之差的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基于非线性规划的确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模型。最后,设计了基于连续变量离散化的二次搜索算法,求解出对流换热系数的最优解。结果显示:空气对流热换系数的最佳值为 。同时得出温度分布,数据见 Excel 文件。

对于问题二,首先在问题一求解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基础上得到完备的热物性系数, 随后建立单目标问题的优化模型,以服装重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满足题中所给定的隔热效果为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第Ⅱ层厚度的范围内进行遍历搜索,绘出不同厚度下的皮肤最外侧温度变化曲线,找到全局最优值。结果显示:第Ⅱ层的最优厚度为 17.6mm。

对于问题三,在问题二的基础上,由探究单一变量扩展为探究多变量。本文对此建 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分别以两层材料的总厚度( )最薄和总重量( )最轻为优化目标,以隔热达到一定效果为约束条件,求取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对于多目标问题首先进行降维处理,按不同权重加和形成单目标,从而转变为单目标问题的求解。由于变量的可行解的数量较大,故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结果显示:第Ⅱ 层的最优厚度为 12.1mm,第Ⅳ层的最优厚度为 5.7mm。

关键词:维热传导偏微分方程;对流换热系数;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定解条件;二次搜索算法;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离散化;多目标优化

1.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为设计一种防止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灼伤的防护服,对其研究,一般由三层材料构成,它们各自的参数值(见附件1)导致每一层具有不同的作用。使用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时,皮肤与衣服之间由于空隙而多了一层空气层(Ⅳ)。本文讨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人体皮肤外侧各层(Ⅰ,Ⅱ,Ⅲ,Ⅳ)的温度分布情况和目标层防护服隔热材料的最佳厚度

1.2问题提出

         根据参数值及假人皮肤外侧温度变化求穿防护服时各层的温度分布(情况满足初始条件与交界面条件),在条件(65℃,Ⅳ层5.5mm,工作60min)下,确定Ⅱ层的最佳厚度,在条件(80℃,工作30min)下,确定Ⅱ,Ⅳ层的最优厚度,检验模型是否具有稳定性,重要参数对结果的影响,服装面积矫正系数是否有设置的必要性。

1.3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温度及参数条件(材料密度,比热,热传导率及Ⅰ,Ⅲ层厚度)一致时,建立各层热量传递数学模型,求解90min内Ⅰ~Ⅳ层的温度变化情况及90min时Ⅰ~Ⅳ层的温度分布情况。

2.在Ⅰ,Ⅲ,Ⅳ层厚度一定时,建立优化模型,讨论在一定条件(65℃,工作60min)下,Ⅱ层的最优厚度。

3.在Ⅰ,Ⅲ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建立双目标优化模型,确定定解条件,设置目标函数并对模型进行灵敏性,稳定性的检验以分析及重要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2.模型假设

1.假设服装制造质量良好,不会因高温损伤以外的情况而损坏。

2.假设实验用假人皮肤在物理,化学性质上与人类皮肤基本相同。

3.假设人皮肤外侧温度超过47℃或超44℃~46℃ 5min以上被鉴定为灼伤。

4.假设外界温度在防护服工作期间的温度变化忽略不计,被防护服吸收的热量会被等量填补。

5.假设同一层抗热层数值方向的温度都可看做作相同,即一层等温层。

6.假设在未进入测试环境前,衣服最外侧与体温保持一致。

7.假设衣服均只由三种材料构成,不含其它成分,且忽略其它成分对结果的影响。

8.假设热对流系数相关性高于0.5。

9.假定对流热换系数变化不大,采用模型一中求得的  当作模型二的左边界空气对流换热系数。

10.假设热传导忽略辐射传热。

11.假设考虑热对流现象的气层中空气都是均匀流动的。

3.符号说明

符号

含义

Tout

t

m

ρm

cm

λm

εi

Tm

m

q

hs,4

hc,1

obj

外界环境温度

工作时间

Ⅰ,Ⅱ,Ⅲ,Ⅳ厚度(m=1,2,3,4)

抗热材料密度(m=1,2,3,4)

抗热材料比热容(m=1,2,3,4)

热传导率(m=1,2,3,4)

热交换系数

抗热材料各层温度(m=1,2,3,4)

抗热材料代号Ⅰ,Ⅱ,Ⅲ,Ⅳ

热流密度

皮肤与第Ⅳ层的热对流系数

高温空气与第Ⅰ层材料的热对流系数

目标函数

4.问题分析

4.1针对问题一

对于问题一,需要通过研究分析附件1和附录2,热量在各层材料间的传导,得到一定时间内步长范围内的温度分布,对问题二,问题三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模型准备工作:

1、需要理解附件1的专有名词的物理含义和数值的实际意义;

2、需要理解热量在物质间的传导原理与过程;

3、需要理解定值参数与实际变量。

其次,根据热量传递的过程建立一维热传导偏微分方程模型;确定定解条件(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交界面条件)。

  • 39
    点赞
  • 20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热防护服是高温环境工作人群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多层热防护织物内部传热规律进行研究,建立防护服装内部的热传递模型,从而解决外界环境温度一定时,防护服各层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分布问题和各层织物材料的最优厚度问题。 假人处于恒高温环境中,不考虑防护服织物的边缘热量损失,且人体和防护服的空气间隔很小,忽略空气的自然对流,只考虑热传导;故可以把织物视为导热多层平面,且属于非稳态导热过程。建立“高温环境-防护服-假人体表”系统;由傅里叶定律描述导热速率,将温度的变化转是能量传递的结果,将其看作电磁波的辐射和介质中对电磁波的传输问题。 防护服中的温度分布由时间和防护服与外界热源相对位置二者共同决定的二元函数,因为二元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无法精确求出,所以对时间进行离散化分析分析以一秒为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与位置的关系,从而对问题进行简化。 针对问题一,将各层的导热过程抽象简化处理转换为平板中非稳态导热过程,在平板厚度的四周绝热良好时,从传热的角度上将问题简化为一个一维传热问题;从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变化入手,根据热量的流向和生热情况从第Ⅳ层、第III层、第Ⅱ层、第Ⅰ层反向递推出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引入能温转换系数,建立假人皮肤外侧温度变化和外界温度的等式关系,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设计程序,求出每一阶段的温度分布平差之后的结果,从而得到温度分布。 针对问题二,考虑在一小时内该系统温度变化,用时间限制与温度阈值限制作为约束条件的规划问题,沿用离散化分析手段,由假人体表温度逆推防护服第Ⅱ层厚度的表达式,建立其与外界温度的关系,并寻求满足条件下的最优解。 针对问题三,考虑在给定半小时时间内该系统温度变化,添加更多的约束条件,对问题二中的求解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利用lingo寻找第Ⅱ、Ⅳ层厚度的最优解,并沿用前问中离散化分析手段,由假人体表温度逆推防护服相关设计参数。
### 回答1: 2018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CUMCM)中,问题B涉及了智能RGV的动态调度策略问题。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会阐述RGV的动态调度策略,并用动态图进行展示。 首先,智能RGV是指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物料搬运系统。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自主调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在动态调度策略中,RGV会根据当前生产线上的状况来决定操作顺序和路径,以实现尽可能高效的生产。 为了展示动态调度策略,我们可以使用动态图。图中将显示RGV和生产线之间的交互过程,并展示RGV的动态调度。 首先,图中会有一个表示生产线的图示,上面会标注不同的工作台和道具的位置。同时,还有一个表示RGV的图示,标注RGV的位置和不同的操作。 在动态图开始时,RGV会根据当前生产情况进行调度。它会根据工作台的任务情况,决定哪个工作台需要进行操作。然后,RGV会移动到相应的位置,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RGV会领取相关的道具,进行加工或搬运,并在完成后将成品送回工作台。 在整个过程中,RGV会实时监测工作台的情况。如果所有的工作台都有任务在进行,或者有多个工作台都有任务等待,RGV会根据一定的策略来决定应该优先处理哪个工作台的任务。 动态图会展示RGV在整个过程中的移动和操作过程。通过观察图中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条件下的RGV调度策略以及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通过展示RGV的动态调度策略动态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RGV在不同情况下的调度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B中对动态调度策略的要求,并能够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 回答2: 智能 RGV(Robotic Guided Vehicle)是一种能够智能调度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在生产线上执行各种任务。在2018金智杯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B题中,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动态调度策略,实现对 RGV 在生产线上的动态调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产线上的工作情况。生产线是由多个工作台组成的,每个工作台有不同的工序需要完成。RGV 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台之间移动,并且每次移动需要耗费不同的时间。同时,RGV 需要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处理工件,并在处理工件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工艺时间和等待时间。 我们的动态调度策略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 尽量多地完成工序:RGV 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工序,因此我们会在移动的过程中尽量安排 RGV 去完成这些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2. 最小化移动时间:当一个工作台完成工序后,RGV 需要及时移动到该工作台进行下一步操作。我们会选择最短的路径和最短的移动时间,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 3. 合理分配任务:RGV 在处理工件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会根据工作台的工序长度和完成时间来合理分配任务。如果某个工作台的工序时间较短,我们会将任务优先分配给该工作台。 4. 实时调整策略:我们的调度策略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生产线上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例如,当某个工作台的工序耗时变大时,我们会及时调整策略,重新分配任务,确保生产效率不受影响。 通过以上的调度策略,我们可以实现对智能 RGV 在生产线上的动态调度。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并且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