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骗局再现!美国学者模拟电信诈骗,发表了篇jama子刊

最近缅北闹得不可开交,四大诈骗家族已经灭的灭,逃的逃,围的围。

在大快人心的同时,也不得不说好多人太太容易被骗了!尤其是老年人。


老年人到底有多容易被骗?2023年9月,芝加哥拉什大学阿尔茨海默病中心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发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老年人对政府冒充骗局的脆弱性》。这是首个通过科学设计来探究老年人对诈骗易感性的研究。

82bdf2f41da56b12cd984defea2881df.png

研究人员通过模仿政府机构,测试了644名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福利个人信息的泄露情况。结果显示,106名(16.4%)老人在毫无怀疑的情况下回答了诈骗电话或提供了个人信息,具有较高金融知识或认知水平的老人可能更容易识别诈骗行为。

从社会中寻找科研灵感

近年来,关于缅北电信诈骗的新闻层出不穷,在网络平台上屡屡引发热议。前端时间热映的电影《孤注一掷》,恰逢其时地引发了中国人一直以来遭受网络诈骗骚扰的不满,掀起了全民反诈热潮。

25ecb4e4b0fcfbbefae10fe5fb5f8fe1.png

然而,诈骗并不分国界,全球许多国家都在面临电信诈骗的问题。与专攻东南面临的缅北诈骗团伙不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英语国家遭受的电信诈骗主要来自印度。由于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诈骗团伙具有语种优势而且精通黑客技术,业务能力较缅北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根据美国国家消费者法律中心统计的数据,美国每天有超过30万次诈骗电话,诈骗金额达到每年30亿美元。

在电信诈骗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下,芝加哥拉什大学阿尔茨海默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嗅到了灵感!

这个研究中心原本手头有一个正在开展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队列,常年跟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医疗保险信息打交道。恰逢老年人是美国被诈骗的主要人群之一。于是,这个机构与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合作,虚构了一个叫“退休保障小组”的政府机构对队列中的老年人实施“电信诈骗”,旨在了解这些人究竟有多容易泄露自己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信息。

有意思的是,这还不是简单的“诈骗”,研究人员利用队列每年开展健康随访的流程还进行了认知评价、金融意识和诈骗意识评价等多项调查。可谓是,瞒天过海,又把事儿都干了!

模拟诈骗也很讲究

这项研究采用了信件、电子邮件和电话3种策略。2021年10月6日至11月5日期间,队列中的每位老年人都收到了一封由虚拟的退休保障组织发来的一封信件或电子邮件。信内声称研究对象的退休福利账户存在泄露风险,要求他们回电确认账户信息并注册一个特定的网站。还别说,这个信做得挺像回事儿的!

2b4b939aec1bda0dc865eecee372d605.png

当研究对象回电时,专门的接听人员会询问并记录他们的参与意愿,然后询问住址、社会保障号码后四位(用于贷款等信用消费)等个人信息。此外,信封内还有特定的识别码,如果研究对象通过识别码登录网站也会被识别。在研究开展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多数老年人没有电子邮箱而且上网受限,于是又对所有老人进行了两次主动电话联系。

16.4%受骗率

最终,研究共纳入了644名老年人,平均年龄85.6岁,92.4%(594人)为白人。参与者平均接受16年的教育,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在5万~7.5万美元之间,大多数(68.5%)没有从事任何工作。

研究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分成了三组,既不回答也不主动打电话的老人被归为拒绝组。回答或打电话但对询问的合法性提出怀疑的老人归为参与组。最后,不带怀疑地回答听或提供个人信息的老人被定为受骗组。在644人中,441人(68.5%)没有参与,97人(15.1%)参与但提出怀疑,106人(16.4%)受骗。

值得注意的是,有17名持怀疑态度但主动拨打电话给机构的老人,最后12人(71%)还是相信了虚拟政府,成为了受骗组。而仅回答电话的186名老人中最终成为受骗组的有94人(50%)。这提示主动回电话的老人更易成为受骗对象。

受骗老人的认知水平、金融知识较低

上文提到过,这个研究还调查了老人的认知、行为和社会心理脆弱性。参与组的老年人的平均认知得分最高,比拒绝组高0.24(95%CI, 0.01-0.48)。此外,参与组的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率为4.1%,也低于拒绝组(14.2%)和受骗组(14.3%)。

在金融知识测试中,同样是参与组得分最高,比拒绝组高5.3%(95%CI,0.5-10.1),比受骗组高7.2%(95%CI,1.2-13.3)。而在诈骗知识测试中,受骗组表现出了最高的得分(越高说明防诈骗意识越低)。

b22d6f56fe56171e149c565f0a7c4c65.png

一般来说,直接拒绝电话是杜绝诈骗的最佳方法。但这个研究结果有点违反常理,参与组的金融知识和认知水平比拒绝组还高。换位思考来看,老年人在面对退休福利这类重要问题时,更高的认知水平和金融知识可能会让他们更为慎重地下判断。

总体来看,对诈骗的认识不足的老年人更易受到诈骗的影响,具有较高金融知识或认知水平的老人可能更容易识别诈骗行为。

小结

这项研究巧妙地利用现有的老年人队列,深入调查了老年人受诈骗的危险因素以及系统性收集老年人行为、社会学信息。同时由于是盲态下的调查,研究对象在不知研究意图的情况下完成了认知、金融等调查,减少了主观的偏倚。实际上,如果在提前获知研究目的情况下,老年人在这类金融诈骗和认知调查中往往会因为羞耻心和偏见等因素回答出高度偏倚的结果。

这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们提了个醒,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做出更多有意义的成果。另一方面,笔者也为这个研究捏了把汗,由于试验设计本身是为了欺骗研究对象,该研究通过了同单位的伦理审查,但未进一步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如果想要在国内开展类似的研究,恐怕难度不小。

这项研究也首次提供了客观且精确的老年人受诈骗风险数据,有近16%的老人在毫无怀疑地情况下参与到冒充政府的骗局中,近5%的老人提供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的后4位,这一占比如果外推至人群中将会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更不用说这项研究用的是虚构的政府机构,如果诈骗团伙冒充真实的政府组织并施加高压的说服策略,可能在现实世界中会有更高的诈骗成功率。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仍需要提高公众对诈骗策略的认识,并加强金融理财知识的教育。

参考资料:

  1. 1.      Yu L, Mottola G, Kieffer CN, et al. Vulnerability of Older Adults to Government Impersonation Scams. JAMA Netw Open. 2023;6(9):e2335319.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3531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