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表JAMA论文:儿童过多接触非儿童视频节目,心理问题或增长180%

随着电视以及手机、平板等各种电子设备全面进入千家万户,儿童接触电子屏幕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尽管现有指南不推荐18月龄以下年幼儿童接触屏幕,但有研究发现76%的孩子在2岁前就已开始接触屏幕,而24%的儿童在1岁前就开始与家长一起被动看电视,同时很多家长也把手机作为哄孩子的工具,利用手机里面的动画片、游戏吸引逗引孩子。

过早和过多的开始接触电子产品(手机、ipad、电视)会对小孩子有什么危害?目前,国际上仍然缺乏十分可靠的证据。

在国内,上海交大江帆教授团队做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在2022年6月6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在顶尖期刊JAMA子刊Pediatric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Screen Time Trajector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文章揭示了屏幕时间轨迹与早期儿童发展的关系。

ad7b557759ef1c5b6614b24bc7e96a92.png

如今1年半后的2023年12月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再发JAMA子刊Pediatrics,这次的论文题为:Types of On-Screen Content and Mental Health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d2118131f80e8f63e4e2f1810e6ceab8.png

该团队利用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无论观看何种屏幕内容,每天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儿童心理健康风险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时间延长风险也相应增高;观看屏幕时间相同情况下,相较于观看教育类节目,儿童观看非儿童类节目心理健康风险更大。这一研究是基于对1596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持续3年的观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一、研究背景

这项队列研究使用了来自上海儿童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评估-学前(SCHEDULE-P)研究的数据。SCHEDULE-P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队列研究,调查了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对3-6岁儿童健康的影响。人群抽样采用随机、分层、两阶段整群抽样来选择SCHEDULE-P队列。

本研究是全球目前最为系统、在生命早期追踪密度最大的屏幕暴露研究,而且在基线测量和控制变量方面实施尤为严谨。

对儿童屏幕的调查与心理健康的调查,该队列目前开展了三轮跟踪随访调查。

二、研究结果

三轮纵向追踪了15965名幼儿园儿童小班-中班-大班三年的数据。

儿童在3岁时平均每天暴露于2.64小时的总屏幕时间,在5岁时每天暴露于3.38小时,在6岁时每天平均暴露于3.13小时。

c93741a4c7d6236690fed42ca541afac.png

△三轮调查儿童屏幕时间时间趋势

分析发现,屏幕上花费的时间,教育节目和娱乐节目是突出的。而三轮的趋势性分析显示,从第1波到第3波,接触教育节目和娱乐性项目时间变短,但社交媒体的屏幕时间变长了。说白了,抖音一类看得越来越多了。

998910e632508e88c895e51524b37fd2.png

研究发现,在给定的总屏幕时间下,更高比例的屏幕暴露在教育节目(或接触其他内容的比例较低类型)在控制所有协变量后与较低的心理健康问题风险相关(OR 0.73;95%CI,0.60-0.90)。

另外,观看屏幕时间相同情况下,相较于观看教育类节目,儿童观看非儿童类节目心理健康风险最大s (OR, 2.82; 95% CI, 1.91-4.18)。通俗来说,风险将增加180%!

但是,教育类节目总时长变长,儿童心理问题风险增加!其它视频时间变长,问题更突出!尤其是每天接触屏幕4个小时以上!

aadcb1077b4d0c345ee727e8dbb99f3b.png

8bb4492e95731fb732b8f030f3e93216.png

因此该研究认为:

对于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是儿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在屏幕暴露时长一致前提下,相较于其他屏幕内容,教育类视频节目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相对小,非儿童类视频节目的负面影响最大

课题组做出如下提醒:

1.  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屏幕暴露,18月龄以上如果无法避免屏幕暴露,应仅限制于使用屏幕进行视频通话等社会交流用途。

2.  2-5岁儿童每天屏幕暴露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时间内建议有父母陪伴及交流。

3.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观看节目或使用电子产品,尽量选择带有教育互动属性的视频节目。避免将儿童暴露于非儿童类视频节目,禁止儿童接触涉及暴力、恐怖等视频节目。

4.  孩子在做事的时候,避免把电视开着当作背景。

5.  儿童卧室内要避免放置电视,避免睡前观看电视和使用电子产品。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大医学院儿科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海娃,共同第一作者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赵瑾医生。

本文部分资料来资源公众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参考文献:

JAMA Pediatr.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3.5220

本公众提供各种科研服务了!

一、课程培训

2022年以来,我们召集了一批富有经验的高校专业队伍,着手举行短期统计课程培训班,包括R语言、meta分析、临床预测模型、真实世界临床研究、问卷与量表分析、医学统计与SPSS、临床试验数据分析、重复测量资料分析、nhanes、孟德尔随机化等10余门课。如果您有需求,不妨点击查看:

发表文章后退款!2023年郑老师团队多门科研统计直播课程,欢迎报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