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ord中,除了段落标记“¶”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段落标记和隐藏符号,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调整文档格式。这些标记包括:
-
空格符号(·)
每一个空格会显示为一个小圆点“·”,便于查看是否存在多余或不一致的空格。 -
制表符(→)
每次按下Tab键插入的制表符会显示为一个箭头“→”,帮助识别制表符的位置和数量,便于调整内容对齐。 -
强制换行符(↩)
Shift+Enter插入的强制换行符显示为一个小箭头符号“↩”。它用于在同一段落内换行,而不会创建新段落,适用于较短的分行。 -
分页符
插入分页符(Ctrl+Enter)时,会显示“——分页符——”,用于控制文档的页面分隔,适合在不同章节或部分间断开页面。 -
分节符
插入分节符(如“下一页分节符”)会显示“——分节符(下一页)——”。它用于创建新的节,便于独立控制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 -
隐藏文本下划线
如果文档中有隐藏文本,它会以虚线下划线显示(前提是Word选项中启用了“显示隐藏文本”),便于查看和控制是否需要在文档中保留或删除这些文本。 -
对象锚点(⚓)
当图片、图表等浮动对象插入文档时,会出现一个小锚标记“⚓”,表示该对象与某段落相关联。调整段落位置时,锚点对象会跟随移动。 -
段前/段后间距标记
在显示段落标记的情况下,有时可以看到行距变化的空白区域,帮助确认段前和段后的间距是否合理。
显示这些段落标记可以帮助识别和调整格式上的细节,使文档排版更精确,避免隐藏的格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