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撸一个神经网络(只用numpy识别mnist数据集,全代码)

全代码

纯手撸一个识别mnist手写数据集的2层DNN网络,所有库函数的低层NumPy代码都已给出,这串代码直接运行就能跑!不需要其他文件。
如果没装TensorFlow和matplotlib的童鞋可以在终端输入 pip install tensorflowpip install matplotlib 进行安装。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lab as plt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引入tensorflow只是为了导入mnist数据集

#下面一大段都是定义函数
def sigmoid(x):
    return 1 / (1 + np.exp(-x))


def sigmoid_grad(x):
    return (1.0 - sigmoid(x)) * sigmoid(x)


def relu(x):
    return np.maximum(0, x)


def relu_grad(x):
    #grad = np.zeros(x)
    #grad[x>=0] = 1
    x = np.where(x>=0,1,0)
    return x


def softmax(x):
    if x.ndim == 2:
        x = x.T
        x = x - np.max(x, axis=0)
        y = np.exp(x) / np.sum(np.exp(x), axis=0)
        return y.T

    x = x - np.max(x)  # 溢出对策
    return np.exp(x) / np.sum(np.exp(x))


def mean_squared_error(y, t):
    return 0.5 * np.sum((y - t) ** 2)


def cross_entropy_error(y, t):
    if y.ndim == 1:
        t = t.reshape(1, t.size)
        y = y.reshape(1, y.size)

    # 监督数据是one-hot-vector的情况下,转换为正确解标签的索引
    if t.size == y.size:
        t = t.argmax(axis=1)

    batch_size = y.shape[0]
    return -np.sum(np.log(y[np.arange(batch_size), t] + 1e-7)) / batch_size


def softmax_loss(X, t):
    y = softmax(X)
    return cross_entropy_error(y, t)


def numerical_gradient(f, x):
    h = 1e-4  # 0.0001
    grad = np.zeros_like(x)

    it = np.nditer(x, flags=['multi_index'], op_flags=['readwrite'])
    while not it.finished:
        idx = it.multi_index
        tmp_val = x[idx]
        x[idx] = float(tmp_val) + h
        fxh1 = f(x)  # f(x+h)

        x[idx] = tmp_val - h
        fxh2 = f(x)  # f(x-h)
        grad[idx] = (fxh1 - fxh2) / (2 * h)

        x[idx] = tmp_val  # 还原值
        it.iternext()

    return grad



class TwoLayerNet: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output_size, weight_init_std=0.01):
        # 初始化权重
        self.params = {}
        self.params['W1'] = weight_init_std * np.random.randn(input_size, hidden_size)
        self.params['b1'] = np.zeros(hidden_size)
        self.params['W2'] = weight_init_std * np.random.randn(hidden_size, output_size)
        self.params['b2'] = np.zeros(output_size)

    def predict(self, x):
        W1, W2 = self.params['W1'], self.params['W2']
        b1, b2 = self.params['b1'], self.params['b2']

        a1 = np.dot(x, W1) + b1
        #z1 = sigmoid(a1)
        z1 = relu(a1)
        a2 = np.dot(z1, W2) + b2
        y = softmax(a2)

        return y

    # x:输入数据, t:监督数据
    def loss(self, x, t):
        y = self.predict(x)

        return cross_entropy_error(y, t)

    def accuracy(self, x, t):
        y = self.predict(x)
        y = np.argmax(y, axis=1)
        t = np.argmax(t, axis=1)

        accuracy = np.sum(y == t) / float(x.shape[0])
        return accuracy

    # x:输入数据, t:监督数据
    def numerical_gradient(self, x, t):
        loss_W = lambda W: self.loss(x, t)

        grads = {}
        grads['W1'] = numerical_gradient(loss_W, self.params['W1'])
        grads['b1'] = numerical_gradient(loss_W, self.params['b1'])
        grads['W2'] = numerical_gradient(loss_W, self.params['W2'])
        grads['b2'] = numerical_gradient(loss_W, self.params['b2'])

        return grads

    def gradient(self, x, t):
        W1, W2 = self.params['W1'], self.params['W2']
        b1, b2 = self.params['b1'], self.params['b2']
        grads = {}

        batch_num = x.shape[0]

        # forward
        a1 = np.dot(x, W1) + b1
        #z1 = sigmoid(a1)
        z1 = relu(a1)
        a2 = np.dot(z1, W2) + b2
        y = softmax(a2)

        # backward
        dy = (y - t) / batch_num
        grads['W2'] = np.dot(z1.T, dy)
        grads['b2'] = np.sum(dy, axis=0)

        da1 = np.dot(dy, W2.T)
        #dz1 = sigmoid_grad(a1) * da1
        dz1 = relu_grad(a1) * da1
        grads['W1'] = np.dot(x.T, dz1)
        grads['b1'] = np.sum(dz1, axis=0)

        return grads


def _change_one_hot_label(X):
    T = np.zeros((X.size, 10))
    for idx, row in enumerate(T):
        row[X[idx]] = 1

    return T

#开搞
# 读入数据
mnist = tf.keras.datasets.mnist
(x_train, y_train), (x_test, y_test) = mnist.load_data()
x_train, x_test = x_train / 255.0, x_test / 255.0 #归一化
x_train = x_train.reshape(-1,784)  # flatten, (60000,28,28)变(60000,784)
x_test = x_test.reshape(-1,784)  # flatten, (10000,28,28)变(10000,784)
y_train = _change_one_hot_label(y_train) #标签变独热码,才能和前向传播softmax之后的结果维度匹配,才能相减算误差
y_test = _change_one_hot_label(y_test) #标签变独热码

#两层DNN(隐藏层50个神经元,784*50*10),激活函数是relu,可自己改成sigmoid,损失函数是交叉熵误差,输出层是softmax,优化函数是SGD
network = TwoLayerNet(input_size=784, hidden_size=50, output_size=10)

#超参数设置
iters_num = 10000
train_size = x_train.shape[0]
batch_size = 512
learning_rate = 0.05

train_loss_list = []
train_acc_list = []
test_acc_list = []

iter_per_epoch = max(train_size / batch_size, 1)

#训练
for i in range(iters_num):
    batch_mask = np.random.choice(train_size, batch_size)
    x_batch = x_train[batch_mask]
    y_batch = y_train[batch_mask]

    # 梯度
    # grad = network.numerical_gradient(x_batch, t_batch)
    grad = network.gradient(x_batch, y_batch)

    # 更新
    for key in ('W1', 'b1', 'W2', 'b2'):
        network.params[key] -= learning_rate * grad[key]

    loss = network.loss(x_batch, y_batch)
    train_loss_list.append(loss)

    #每一个epoch打印训练和测试的准确率
    if i % iter_per_epoch == 0:
        train_acc = network.accuracy(x_train, y_train)
        test_acc = network.accuracy(x_test, y_test)
        train_acc_list.append(train_acc)
        test_acc_list.append(test_acc)
        print(train_acc, test_acc)

# 绘制 loss 曲线
plt.subplot(1,2,1)
plt.title('Loss Function Curve')  # 图片标题
plt.xlabel('Step')  # x轴变量名称
plt.ylabel('Loss')  # y轴变量名称
plt.plot(train_loss_list, label="$Loss$")  # 逐点画出loss值并连线,连线图标是Loss
plt.legend()  # 画出曲线图标

# 绘制 Accuracy 曲线
plt.subplot(1,2,2)
plt.title('Acc Curve')  # 图片标题
plt.xlabel('Epoch')  # x轴变量名称
plt.ylabel('Acc')  # y轴变量名称
plt.plot(train_acc_list, label="$train_{acc}$")  # 逐点画出train_acc值并连线
plt.plot(test_acc_list, label="$test_{acc}$")  # 逐点画出test_acc值并连线
plt.legend()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简单的两层网络(W个数:784*50+50*10,b个数:50+10),就能实现95%的准确率,且没有过拟合。
batch_size调大一点loss就不会这么震荡,训练周期长一点acc会更大,学习率越大训练越快,但太大会跑飞,都可以调来玩玩。
上面的激活函数是选了relu,可自己改成sigmoid,代码里relu换成sigmoid就行,事实证明是relu好一点。
上面的优化器是SGD(随机梯度下降),还有Momentum、AdaGrad、Adam等等,一般用Adam会有更好效果。
所以可以总结神经网络学习全貌:

前提

神经网络存在合适的权重和偏置,调整权重和偏置以便拟合训练数据的

过程称为“学习”。神经网络的学习分成下面4个步骤。

步骤1(mini-batch)

从训练数据中随机选出一部分数据,这部分数据称为mini-batch。我们

的目标是减小mini-batch的损失函数的值。

步骤2(计算梯度)

为了减小mini-batch的损失函数的值,需要求出各个权重参数的梯度。

梯度表示损失函数的值减小最多的方向。

步骤3(更新参数)

将权重参数沿梯度方向进行微小更新。

步骤4(算误差、精度)

每次循环都算一下误差,若到一次epoch,算一下精度。

步骤5(重复)

重复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

 
更多深度学习入门内容可以看看这篇哦《一文极速理解深度学习》。

  • 19
    点赞
  • 10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9
    评论
### 回答1: 基于Python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非常有效地识别MNIST数据集MNIST一个手写数字识别的经典数据集,包含了60000个训练样本和10000个测试样本,每个样本是一个28x28像素的灰度图像。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Python深度学习库Keras来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卷积神经网络的核心是卷积层和池化层,这些层能够提取图像的特征。我们可以使用Conv2D函数来添加卷积层,它将输入的图像进行卷积计算。然后,我们可以使用MaxPooling2D函数来添加池化层,它可以对卷积层的输出进行下采样。 其次,我们需要将MNIST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我们可以使用Keras提供的工具函数将图像数据规范化到0到1之间,并将标签进行独热编码。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 接下来,我们可以定义我们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一个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包含几个卷积层和池化层,然后是一个或多个连接层。我们可以使用Keras的Sequential模型来构建这个模型,并逐层加入卷积层和池化层。 然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编译和训练。我们可以使用compile函数对模型进行配置,设置损失函数、优化器和评估指标。对于MNIST数据集的分类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并使用Adam优化器进行优化。然后,我们可以使用fit函数将模型训练训练集上进行训练。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评估模型的准确率。我们可以使用evaluate函数计算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损失和准确率。 总结来说,通过使用Python的卷积神经网络库Keras,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构建一个能够识别MNIST数据集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可以对手写数字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并能够给出准确的识别结果。 ### 回答2: 基于Python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可以用来识别MNIST数据集MNIST一个手写数字的图像数据集,包含训练集测试集,每个图像是28x28的灰度图像。 要使用CNN来识别MNIST数据集,首先需要导入必要的Python库,如TensorFlow和Keras。然后,定义CNN的模型架构。模型可以包含一些卷积层、池化层和连接层,以及一些激活函数和正则化技术。 接下来,将训练集输入到CNN模型进行训练训练数据集包含大量有标签的图像和对应的数字标签。通过迭代训练数据集,目标是调整CNN模型的参数,使其能够准确地预测出输入图像的数字标签。 训练完成后,可以使用测试集来评估CNN模型的性能。测试集训练集是相互独立的,其中包含一些未曾训练过的图像和相应的标签。通过使用CNN模型来预测测试集图像的标签,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标签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模型的准确率。 对于MNIST数据集识别使用CNN相比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有许多优势。CNN可以自动提取特征,无需手动设计特征。此外,CNN可以有效地处理图像数据的空间关系和局部模式,能够更好地捕捉图像中的结构信息。这使得CNN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总之,基于Python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识别MNIST数据集。通过构建一个CNN模型,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到的参数可以用来预测测试数据中的图像标签,并通过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际标签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 回答3: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深度学习模型,其中包括卷积层、池化层和连接层等不同层级。 在使用Python构建CNN来识别MNIST数据集时,我们需要先从MNSIT数据集中加载图像和标签。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Python的图像处理库将图像转换为适当的格式,以供CNN模型使用。 在卷积层中,我们可以使用Python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处理库(如NumPy和OpenCV)来实现卷积操作。通过设置合适的滤波器和步幅,我们可以从图像中提取特征。卷积层的输出将通过使用ReLU等激活函数来进行非线性变换。 接下来是池化层,它有助于减小特征图的大小并减少计算量。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Python的库(如NumPy)来实现最大池化或平均池化操作。 在完成卷积和池化操作后,我们将使用连接层,将具有多个特征图的输出连接成一个向量。然后,我们可以使用Python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或Keras),通过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来训练CNN模型。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Python的库(如NumPy)来进行损失函数的计算和梯度下降等操作。通过不断迭代优化CNN的权重和偏差,我们可以逐步提高模型在MNIST数据集上的准确性。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训练好的CNN模型对新的MNIST图像进行分类预测。通过输入图像到CNN模型中,我们可以获取每个类别的概率分布,然后选择概率最高的类别标签作为预测结果。 总之,基于Python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步骤是:加载MNIST数据集、进行卷积层、池化层和连接层操作、使用深度学习框架训练模型,并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分类预测。这样的CNN模型可以在MNIST数据集上实现高精度的数字识别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9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全栈O-Ja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