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高通量卫星“星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介绍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在广州开展的国内首个4/5G+Ku高通量卫星融合组网试验,该试验为应急通信提供高效解决方案。试验采用亚太6D卫星,具有全境覆盖、高数据吞吐量等优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Ku高通量卫星“星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学习内容:

一、 方案背景
2020年7月9日,亚太6D,我国首颗Ku频段高通量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21年2月9日,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联合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华为等合作伙伴,在广州实现了使用Ku高通量卫星作为传输,通过二层专网开通4G和5G SA基站,这是国内首个4/5G+Ku高通量卫星的高性能融合组网试验,为 “星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较于现有的Ku传统卫星或Ka高通量卫星,Ku高通量卫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相较于Ku传统卫星通信,Ku高通量卫星具有更大的数据吞吐量,用户终端速率下行最高可达150Mbps,上行最高可达15Mbps,可满足4/5G通信的高带宽需求。
(2) Ku高通量卫星(亚太6D)实现了中国全境覆盖,而Ka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未覆盖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且南海覆盖偏弱。
(3) Ku高通量卫星与应急通信车的车载天线系统相兼容,经过低成本改造即可使用亚太6D业务,不需要同Ka高通量卫星一样单独配备便携式天线。
(4) 相较于Ka频段,Ku卫星通信受降雨的影响较弱,雨衰较小,更适合多雨的南方地区使用。

                           表1 Ku高通量卫星与Ka高通量卫星性能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以雨区路径长度典型值10km为例,对于Ku波段,中雨(雨量为4mm/h)引起的上行衰耗为2dB左右,下行线路的衰耗为1dB左右,系统仍可用;对于Ka波段,中雨引起的上行衰耗为10dB左右,下行线路的衰耗为4dB左右,系统已不可用。

二、 具体方案
a) 系统组网方案
系统组网建议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中需新建的部分有亚太星通关口站—卫星地面站的千兆专线及卫星地面站-卫星地面站的千兆专线。
经改造后的应急通信车支持亚太6D业务,应急基站的数据经亚太6D转发在亚太星通深圳关口站落地,经专线(需新增)送至广州卫星地面站,广东机动局业务通过核心交换机经IPRAN接入本地网的2/4/5G核心网(2019年海南光缆中断时,采用了Ka高通量卫星接入广州核心网的方式进行跨省保障);其他省份则经专线(需新增)送至上海卫星地面站,通过IP电路送往其他省份,各自接入对应核心网。
a) 应急通信车改造方案
i. 改造目标
通过改造小型应急通信车上的1.35米天线系统,在保证原有亚太6C、亚洲9号卫星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满足使用亚太6D Ku高通量卫星业务的需求。
ii. 改造依据
表2 亚太6D号Ku高通量卫星信号指标概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ii. 详细方案

  1. 方案一(适配全国,成本低)
  1. LNB改造:
    选用9750 MHz和10600 MHz的双本振LNB,即可接收来自亚太6D卫星下行用户波束的全部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双本振LNB可接收信号频率示意图
  2. MODEM改造:
    选用iDirect平台的X7 MODEM(卫星调制解调器)。该MODEM内置GPS模块,可在寻星完毕后自动获取当前地面站位置所对应的上/下行用户波束参数并自动应用。
    注:使用亚洲9号卫星业务时需要将LNB和iDirect X7 MODEM之间的连线改为与Comtech CDM-625 MODEM相连,可以手工换线或通过倒换器实现。
  3. 寻星方式:
    由于小型应急通信车原有的Vertex RSI 253信标接收机的RF器件仅支持950 MHz~1750 MHz的信号输入,在使用9750 MHz/10600 MHz双本振LNB时,信标频率可能超出该范围。因此,此时自动寻星需借助小型应急通信车的Vertex RSI RC3000天线控制器的RF输入自动寻星功能,即将LNB的950 MHz~2150 MHz的输出直接接到该天线控制器上(使用N母头转F公头),不再经过信标接收机,详见图3、图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现有设备接线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改造后的接线示意图
    注:
  1. 接线改变后,需要在ACU上修改其输入源为RF接口,具体操作见RC3000说明书。
  2. 由于ACU通过RF输入自动寻星时,其判断卫星信号的方法是计算理论值附近一定方位角(可调)范围内接收到的L-Band(950~2150 MHz)全频带信号的最大值。截至目前在134°E附近只有亚太6C/6D卫星的信标可被9750/10600 MHz本振的LNB接收并转化成L-Band信号输入到ACU内,但并不排除未来卫星在其附近部署时,该寻星方法有误锁卫星的风险。应对措施:可使用频谱分析仪查看信标频率判断是否误锁并手动调整。
  3. 方案二(适配全国,操作便捷,改造成本较高)
  1. LNB改造:同方案1。
  2. MODEM改造:同方案1。
  3. 寻星方式:
    将原有的信标接收机更换为输出指示电平范围为-15V+15V(可为其中一段),输入频率为0.92.2 GHz的信标接收机,即可按传统操作自动寻星。
  1. 方案三(适配跨省支撑任务量较少、省内下行用户点波束频率范围较高的省份,成本低)
  1. LNB改造:
    保留原有的10000/10750/11250 MHz三本振LNB,适用于跨省支撑任务量较少、且省内下行用户点波束频率范围较高(10950~12750 MHz)的省份(详细省份列表待亚太星通公司提供),且必须提前确认保障区域的点波束参数,通过车内选择开关来选择相应的LNB本振频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三本振LNB可接收信号频率示意图
    
  2. MODEM改造:同方案1。

  3. 寻星方式:
    选择10750 MHz的LNB本振,在Vertex RSI 253信标接收机上输入950.00 MHz,再通过Vertex RSI RC3000天线控制器的传统方法实现自动对星(或使用10000 MHz的LNB本振,信标接收机上输入1700.00 MHz;或使用11250 MHz的LNB本振,信标接收机上输入1500.00 MHz )。

idirect卫星通信系统 产品及技术优势介绍 目录 1. iDirect 设备硬件上的先进性 1.1 iDirect 同一设备支持状、/网状、SCPC 1.2 iDirect 单主站机箱支持多网络,支持多达5 颗不同的卫星,或5 个不同的频段: 1.3 iDirect 系统设备功能高度集成 1.4 iDirect 主站硬件符合电信备份标准,提供全面的系统内部备份: 1.5 系统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效率 1.6 电源消耗 1.7 可伸缩性 1.8 可靠性 1.9 每小站配置可以保存多达15 种不同组合 1.10 小站省电模式 2. iDirect 系统卫星带宽利用效率方面的先进性 2.1 卫星层次上的效率体现 2.2 IP 层次上的效率体现 3. iDirect 全球网络管理系统(NMS) 4. iDirect 虚拟网络运营商(VNO)、用户网络检察员(CNO) 5. iDirect 与移动通信 6. iDirect 系统其它方面的优势 6.1 小站安装容易 6.2 Rx CRC 关联 6.3 自动波束(网络)切换、小站“漫游” 7. iDirect 产品介绍 7.1 主站5IF HUB 7.2 通用线路卡(Universal Line Card) 7.3 iDirect Private HUB 和 Mini HUB 7.4 iDirect 3100 卫星路由器:状网远端站 7.5 iDirect 5000 系列卫星路由器:状、SCPC、/网状 7.6 iDirect 7000 系列卫星路由器:状、SCPC、/网状 8. iDirect 卫星系统工作方式 8.1 小站结构 8.2 主站结构 8.3 高层次网络架构——形拓扑 8.4 iDirect 网络的下行传输 8.5 iDirect 网络的上行传输 8.6 iDirect /网状结构 8.6.1 下行信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