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谱感知技术

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旨在检测并利用频谱空穴,提高频谱利用率。该技术涉及本地检测算法、协作感知和感知机制优化等方面,通过非授权用户的动态接入,实现对授权频谱的高效利用,同时避免对主用户的干扰。目前,频谱感知方案因其成本低和兼容性强而备受关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频谱感知技术
在无线电技术中,频谱资源匾乏的问题日益严重。怎样才能提高频谱利用率,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段里有效地利用不同的空闲频道,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Joseph Mito1a于1999年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简称CR)的概念,要实现动态频谱接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检测频谱空穴,避免对主用户的干扰,也就是频谱感知技术。CR用户通过频谱感知检测主用户是否存在,从而利用频谱空穴。
  认知无线电(CR)概念由Joseph Mitola博士提出,其主导思想是实现伺机的动态频谱接入,即非授权用户(也称次用户或认知用户)通过检测,机会性地接入已分配给授权用户(或主用户)但暂时很少使用甚至未被使用的空闲频段,一旦主用户重新接入该频段,次用户迅速腾出信道。这种技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授权频谱的使用情况,目前主要有3类解决方案:建立数据库档案、传送信标信号和频谱感知。表1从多个方面对3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其中频谱感知方案因具有建设成本低、与现有主系统的兼容性强等突出优点,得到了大多数研究学者的认同;另外两种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而很难实现,对其研究相对较少。
  频谱感知,是指认知用户通过各种信号检测和处理手段来获取无线网络中的频谱使用信息。从无线网络的功能分层角度看,频谱感知技术主要涉及物理层和链路层,其中物理层主要关注各种具体的本地检测算法,而链路层主要关注用户间的协作以及对本地感知、协作感知和感知机制优化3 个方面。因此,目前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本地感知、协作感知和感知机制优化3个方面。文章正是从这3个方面对频谱感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主要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