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今天的我,迎来了“知天命“的五十岁。

人生就像爬山,走一段路最后驻足歇一歇,回望下走过的路,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尤其成为独立咨询顾问这两年,身份变了,环境变了,看问题的视角变了,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断调整。趁着放假有空,唠唠自己的一些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想法。

【听风辨势,顺势而为】

虽然一直生活在北京,但是我也经历过物质匮乏时代,甚至孩提时住过地震棚。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改革开放,非常幸运地赶上了中国最好的年代。

上世纪90年代毕业参加工作,阴差阳错地分配到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懵懵懂懂的成为中国移动的创业团队成员,那个时候年轻气盛,狂妄地笃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

直至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整地经历移动通信从小到大,从盛到衰的全过程,我才真正体会到“势“的重要意义:努力是成功的基础,但是如果方向错了,或者没有赶上趋势,那么收获就会大打折扣。我在中国移动所经历的成功,不过是因为赶上了全球移动通信大发展的红利期,才有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幸运。

而后的幸运,发生在我与华为共成长的三年里。无论是与软件的兄弟们在逆境中坚守塔山,还是作为公司的一员对抗美国制裁,得益于华为这个平台,我在职业生涯中再获丰收。

记得十几年前移动通信非常火爆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对我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当时不以为然。现在看起来,这真是至理名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兴衰不一定需要三十年,甚至三五年就是一波周期。

经济发展好的年代,企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做什么都是对的。

可换一个时间点,同样的思维、类似的动作,为什么就不对了呢?因为不再是乘势,而是逆风。

去年底,我对产业趋势做出的预判是:2021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TMT产业的拐点。进入到2022年之后,俄乌地缘冲突以及汹汹疫情又在加速趋势的变化,过去几年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今后很大程度上将不再有效。

所以看到许多成功人士压抑愤懑,牢骚满腹,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

一鲸落,万物生。历次产业转型期都蕴含着大量的新机会,传统势力衰退意味着新兴力量有了机会,势不可挡。

【从善如流,回归自我】

看清了势,或者如我一般幸运地赶上了风口,自己不努力也是不行的。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生也有不同的主题。

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成长是主基调。刚刚从学校进入社会,需要把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一过程好似练嫁衣神功,将修炼的功力废后再修,让身体易筋洗髓,脱胎换骨。年轻的时候,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在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即便是在起跑线上落后的人,也可以在这个阶段反超过去。

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拼搏是主基调。这个时候人依旧年轻,精力旺盛,有试错的资本,还可以保持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加班加点也还扛得住;与此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正是人生好年华。就像行走在武林江湖中的剑客,不惧胜败,应对一切变化。无论是挣钱还是做事,这都是最好的年龄段,同时也是可以做出主动选择的最后时间点。

人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发展仍是主基调,只不过身体各方面开始走下坡路,不能再如以前那样拼,需要综合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甚至有时候需要有意识地节约体力来维持脑力进行思考和判断。这时的人生轨迹往往因为下一代的成长而发生很多变化,虽然看似选择很多,但已经没有修改错误的余地,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人生再上一层楼的最后机会。

年过半百,踏入人生的下半场,该怎么走?

经历二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之后,头脑和意识中牢牢地印下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个性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在企业里,员工是螺丝钉,必须做好和组织里的同事们协同,才能基于平台上创造价值。在商场上,乙方要努力与甲方适配,才能促成合约的达成。只有把自己扭曲成为别人希望的样子,才能成为职场好员工。

扭曲自己换来的是什么呢?金钱、职位、权力、荣誉,这些都是过上好生活的条件和手段;但这些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目标啊。

如果不用在意别人怎么指指点点,不再因为虚荣而装腔作势,扪心自问:什么才是值得自己为之付出、为之追求、为之燃烧生命的事情?

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找到方向,趁着还有时间、还有余力,把生活和工作轨道调整到自己内心认可的合理状态,我认为是五十岁的人要考虑的事情。所幸,我已经找到了。

【设定合理期望,有效应对风险】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从宏观来看,长期不断发展靠的是产业轮动,此消彼长,用新的发展来弥补衰退留下的空间;而在微观层面,产品有生命周期、产业也有生命周期,衰退是必然的结局。

在生机勃勃的成长期,发展可以掩盖一切问题。但是一旦发展失速,各种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地暴露出来,让人焦虑、绝望。就像人不断衰老的过程中,越来越因为自己的无力感而焦躁,让事态变得更糟。

如果调整一下心态,做好预期管理,情况就不一样了。

比如疫情来袭,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受到影响。如果期望值是病毒被消灭,生活恢复到疫情前那样自由、开放,那么自然很容易受防疫封控措施困扰,对由此带来的种种不便怨声载道。

但是我们应该理性一些:疫情会因为人的主观意愿而消退么?即便没有封控措施,难道我们能当疫情不存在?采取封控措施之后,我们的基本生活会无法保证?

回想几年前,没有快递小哥,没有电子支付,公共交通没有如今这么发达,打车是有钱人的专属业务,去餐馆吃饭是改善生活,甚至燃气用的是靠笨重的煤气罐,那样的生活我们一样挨过来了;如今的封控生活再有不便,只要调度得当,肯定比当年强太多。

我没有参与那些关于措施合理性的纷争,也不去表述自认为正确的应对政策,而是在家里做几张表格,根据疫情可能给我的生活带来的风险,罗列风险发生后会有哪些受影响的场景,再针对这些影响做应急预案,以及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

举个例子:目前北京疫情管理模式下,可能发生的场景是居家隔离或者小区封闭管理,那么对应的影响中,购物、就医等常规需求应该可以解决;但对于宠物的特殊需求就未必考虑到,需要事先寻找寄养机构,一旦风险发生尽快取得联系,将宠物送过去。

谈到风险管理,最有名的就是“灰犀牛“和“黑天鹅”两种现象。灰犀牛的出现并不是完全无法回避的,只是因为破坏力太强,所以很多人选择无视他的存在。而很多所谓的黑天鹅事件也并非无迹可寻。

如果能提前做好风险评估、预期管理和应急预案,就会大大降低他的威胁,即便灾难发生时也能大幅降低损失。

无论是个人还是产业发展,处于衰退期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出现被动快速决策的场景。这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反应慢、考虑因素多,更是因为承受不起决策失误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事先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规划,不立于危墙之下,是非常必要的。

降低期望值,做好风险管控,并不等同于保守。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下求生存,看起来是底线思维,实际上是去除了后顾之忧,为自己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明确的底线,生存无虞,再出击的时候就会更有信心。

【结语】

五年前,当我离开移动的时候,钛媒体的赵何娟给我的离职信加了一段编者按,称我是中国移动的“元老少年“。

如今五十岁的我,明白自然规律不可违,但自觉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