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果总讨论,企业请的咨询顾问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果总的回答是:末流顾问是苦力,中流顾问是参谋,顶流顾问是导师。
在乙方为主的顾问群中,不少人非常认可他的观点。
在数十年来中国发展数字化产业的过程中,不时会有人以教师爷的姿态出现。
在面对高端客户和决策者的时候,教师爷们可能表现得谦卑谨慎,毕竟为了钱,装一装不寒碜。
但当其有机会本色出演时,这些教师爷颐指气使,既不顾及他人感受,也不分析实际情况,只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标准来教育别人,在炫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之余,还会用一些贬低他人的言论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
没错,背地里责骂客户抠门不懂的,嘲笑客户愚蠢被骗的,就是他们。
【外来的顾问大行其道】
回想二十多年前,咨询行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时,国内企业在战略规划、运营管理、人力财务、信息化建设等领域没什么经验,见到那些海外提炼出来的成熟的架构、模型、方法论,真是大开眼界。
那时的咨询顾问是西方先进生产力和成熟管理思想的代表,走到哪里都被奉若上宾。介绍的内容也多是国外标杆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实践,对国内企业的成长帮助非常大。
比如我所在的信息化领域,请来的咨询顾问从企业战略,到业务流程再造,再到系统能力建设,方方面面都想参照模仿最佳实践。尤其在香港上市之后,学的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以及与国际接轨,亦步亦趋,整天把“先僵化,后优化”挂在嘴边,学习态度超好的。
记得IBM曾在金融行业独领风骚,无论是业务规则还是系统建设,其地位不可动摇。从死贵且开放性极差的大机,到全套专用的软件,甚至机房搬个家,都必须用他家的。
想当年,能请到一个咨询公司的高端顾问讲课都必须花大价钱,但国内不乏有企业抱着开放的心态和对新事物的渴望,请来国际一流咨询公司。
请来的这些咨询公司及其顾问,就有不少人以教师爷自居。
顾问教师爷向客户释放的信息和能量,来自于咨询顾问背后强大的知识库和资源池,巨大的信息落差再叠加上外企的光环,造就了咨询公司的高价值。
然而我们的学习速度太快了,成长得特别快,那些百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和规则,被快速地消化吸收。
后来,本土咨询公司开始出现,本土化的IT团队也逐渐从外包开发走向自主研发和设计。
当客户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已经超越了海外的既有案例,也就渐渐不再对国外经验盲目崇拜。
【互联网思维颠覆一切】
回想十几年前,李彦宏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强调企业家们要调整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
之后的几年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飞上了天。虽然这背后有政策的扶持、资本的力量、舆论的热炒,但常人看到的,是美好的创业故事缘于互联网思维。
于是互联网人士,尤其是大厂的领导者成了全民偶像,他们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超强的科技能力以及现代化的管理经验。
尤其国家提出“互联网+”之后,各行各业向互联网公司学习的风气日盛。
在互联网公司里,渐渐也形成了以教师爷自居的群体。
互联网教师爷一般身上插着两杆大旗:一个是互联网颠覆一切,另一个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
所谓“拉大旗作虎皮”,这是包装自己、吓唬别人用的。
互联网企业原生于数字化时代,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试错,逐渐形成管理体系,数字化系统也就慢慢成长了起来。这一过程有其特殊的生长环境,不可复制。
很多互联网教师爷当初只是企业里的一个螺丝钉,并不了解当初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所以只能是照猫画虎,把自家实践作为标杆硬推。
然而实体企业有庞大复杂的既有规则和相当规模的存量体系,即便知道最终目标如何,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变过来。
时代造就曾经的成功,而时代变了,成功自然也无法复制。没几年,互联网公司的光环也褪去了,退潮之后,裸泳者甚众。
后来又有一段,很多企业试图学习华为,逻辑也是类似。我作为曾经在华为工作的员工也接受了不少邀请,但讲的课大都不太受欢迎。因为我的观点和结论往往是:华为的模式不适合你们,不能照搬。
但客户希望短平快地复制一个华为,既然你自己都说搞不定,那就换个人来试试。
【质疑型顾问卷土重来】
这两年里,数字化泡沫逐渐褪去,一度积极探索数字化能力建设的企业和政府机构们茫然了。
虽然业界依然不断出现和炒作区块链、WEB3、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热点,但客户表现得越来越理性,并开始对此前数字化建设热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这时候,又有一批新的教师爷出现了。
他们也曾经是成功人士,有过成功的项目经验和知识积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早或晚已经淡出了行业。
在他们眼中,自己不受重视是客户的问题,是竞争对手的问题,是产业的问题,是国家政策的问题。总之,生不逢时,报国无门。
其实在客户心中,时代在进步,新人成长的很快,行业又那么卷,很多顾问失宠是因为他们不学习不成长,自己只会使锤子,就满世界找钉子敲,自然会被淘汰。
本来这些人已经过气了,但这两年经济发展速度慢了下来,有些行业和企业到了瓶颈期,生存状况不及预期,于是这些顾问们又活跃了起来。
他们的观点,主要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经历来质疑国内客户的决策,或者贬损当下的产业环境。当涉及如何解决时,往往提出“复辟式”解决方案,核心是用海外标杆来指导国内,如果有不符合的,那就是必须要改正的错误。
应该说,这种套路还是有市场的,他们的观点在不少企业引发了共鸣。
但是,如何解决呢?既然已经回不到过去,刻舟求剑式的做法,只能是求仁得仁。
如今的数字化领域只剩下中美两个大玩家,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技术因素,都和此前大不相同。曾经的数字化经验可以借鉴,但过去的药,未必能治疗今天的病。
【客户为自己决策负责】
我曾经长期以客户的身份与咨询公司合作,虚心向先进者学习,倾听顾问和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地与他们交流讨论。
但当我做出最终决策的时候,必须是独立思考,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
因为客户和顾问的位置不一样,决策时会考虑更多因素的取舍、平衡,而且最终要为决策承担风险和责任。
所以当我成为顾问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别当教师爷,不替客户做选择。只要将分析过程和思维逻辑讲明白,帮客户获取信息、分析利弊、梳理思路、识别风险,我的任务就完成啦。
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比客户更厉害。大家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到别人,是我的快乐。
授之以渔,扶持帮助你的客户成长,顾问才更有价值。这是我的观点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