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速率

  • 是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 是指数据的传送速率,也成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 单位:bit/s,或kbit/s、Mbit/s、Gbit/s等

  • 单位换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103=千 M=106=兆 G=109=吉 T=1012=太 P=1015=拍 E=1018=艾 Z=1021=泽 Y=1024=尧

    例如:4 * 1010 bit/s 的数据率就记为 40 Gbit/s

  •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非实际运行速率

  • 注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带宽

“带宽”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 频域:
    • 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 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 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称为该信道的带宽
  • 时域:
    • 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单位就是数据率的单位 bit/s

二者本质相同。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 吞吐量

  •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 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 额定速率是绝对上限
    • 可能会远小于额定速率,甚至下降到零
  • 有时可用每秒传送的字节数或帧数来表示

速率、带宽、吞吐量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主机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最高可传输速率为100Mbit/s,则该链路的带宽为100Mbit/s;此时有两台服务器,它们的数据传送速率分别为20Mbit/s和10Mbit/s,则在主机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中,每秒可传输30Mbit数据,则此时该链路的吞吐量为30Mbit/s。

4. 时延

  • 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有时也成为延迟或迟延
  • 组成: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1)发送时延

  • 也称为传输时延

  • 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传播时延

  • 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电磁波传播速率:

    • 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是光速 = 3.0*105 km/s
    • 在铜线电缆中的传播速率约 = 2.3*105 km/s
    • 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 = 2.0*105 km/s
  • 注意: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有本质上的不同

    • 发送时延发生在机器内部的发送器中,与传输信道的长度(或信号传送的距离)没有任何关系
    • 传播时延则发生在机器外部的传输信道媒体上,而与信号的发送速率无关。信号传送的距离越远,传播时延就越大

(3)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处理分组(例如分析首部、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或查找路由)所花费的时间。

(4)排队时延

  • 分组在路由器输入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和转发所经历的时延
  •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的通信量很大时会发生队列溢出,使分组丢失,这相当于排队时延为无穷大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般来说,小时延的网络要优于大时延的网络

  • 某些情况下,一个低速率、小时延的网络很可能要优于一个高速率但大时延的网络

  • 在总时延中,究竟是哪一种时延占主导地位,必须具体分析

  • 四种时延产生的地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容易产生的错误概念

    以下说法是错误的:

    “在高速链路(或高带宽链路)上,比特会传送得更快些”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提高数据的发送速率只是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时延带宽积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管道中的比特数表示从发送端发出但尚未到达接收端的比特数。

只有在代表链路的管道都充满比特时,链路才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20ms,带宽为10Mbit,算出:

时延带宽积=20 * 10-3 * 10 * 106 = 2 * 105 bit

这就表明,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20万个比特,而这20万个比特都正在链路上移动。

6. 往返时间RTT

表示从发送方发送完数据,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

往返时间RTT=结点A到B的传播时延tp

​ +结点B处理和排队时延tPQB

​ +结点B发送时延tTB

​ +结点B到A的传播时延tp

​ =2*传播时延tp

​ +结点B处理和排队时延tPQB

​ +结点B发送时延tTB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补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互联网中,往返时间还包括各中间节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 使用卫星通信时,往返时间RTT相对较长,此时,RTT是很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7.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 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即有数据通过)。
  •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网络利用率:

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根据排队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时延会迅速增加。这和高速公路的情况有些相似。当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很大时,由于在公路上的某些地方会出现堵塞,因此行车所需的事件就会变长。网络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网络的通信量很少时,网络产生的时延并不大。但在网络通信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由于分组在网络节点(路由器节点交换机)进行处理时需要排队等候,因此网络引起的时延就会增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非性能指标与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第8版)》—— 谢希仁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